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话试读     
老愚 《领导文萃》2010,(3):82-85
做官的人说的话叫官话,但官员们之间说的话,却难以归于一宗。本文所论及的官话,指的是官员们对官场之外的人说的话,有三个要素:经常说,随口说,一定会说。  相似文献   

2.
看官     
彭劲秀 《领导文萃》2014,(24):65-67
正如何看待一个官员?民间往往侧重于对官员的直观观感,从官员的言谈举止推断一个官员的贤与不肖,虽难凭一得之愚去盖棺论定某一官员,但直觉其是否一个好官,则往往八九不离十。看他的用人。先贤有言:"不知其君视其所使。"正如《吕氏春秋·求人》中所说:"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所以,看一个官员用什么样的人,基本上可以断定其是个什么样的官。  相似文献   

3.
一周声音     
官风影响民风.官风正则民风清 ——香港大公报8月10日刊文说.一些官员“三俗”表现很多,因此.要抵制“三俗”,匡正民风.首先要从正官风做起。  相似文献   

4.
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一部中国历史,多少朝代更迭,无不“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没有跳出这个历史的周期率。考其原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则是“得民心者兴,失民心者崩”。 一、重民 历代开明的统治者和思想家都能从不同侧面认识到“民”的重要性,从而对民众问题加以重视。《尚书》有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可以说是最早的重民思想,而且一语中的,非常精辟。  相似文献   

5.
近日,《人民日报》在其官方微博向网友征集"你最反感的官话套话",反响强烈.广大群众反感的"官话套话",比如"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现场指挥"、"积极"、"及时"、"立即"、"确保"等,都榜上有名,让不少网友大呼过瘾. "官话",《现代汉语词典》有两种解释:一是对普通话的旧称;二是指官腔,即一些官员特有的话语系统.现在,让群众"有话"的"官话"主要指后者."官话"的共同点是,永远四平八稳,永远准确无误,永远面面俱到."官话"是有市场的,为官不讲"官话",官的成色就不足.  相似文献   

6.
一面是有一批官员纷纷落马,一面是有一些落马官员重新 上任。这种现象提醒我们,必须建立更明晰的官员准入机制及退 出机制乃至复出机制,提高官员的违规风险和道德门槛 "做官的人栽筋斗,宛如猫从高处掉下来,总能四脚着地,不 致太狼狈。"一位评论者援引钱钟书在《围城》中的话评说落马官 员"重拾乌纱"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以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为代表的各地干部考核评价工作不断创新,如定期开展民调,把干部的评价权交给群众,把群众评价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等等,干部考核正逐步从"官评官"走向"民评官"。上海部分地区在基层社区干部考核中,也在试点采纳"民评官"考核法,让广大民众"零距离"检验基层干部的工作成效,居委干部的工作怎么样,百姓说了算。"春江水暖鸭先知",关注并完善基层干部"民评官"考核机制,对改善党群关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廖新波 《决策》2010,(1):91-91
近年来,媒体活跃了,政治气氛宽松了,官员们也开始“敢”说话了。 年终盘点,有的媒体也就这个话题进行“投票”,我估计2009年最雷人的官话可能就是“那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我这里不讨论其前因后果,就这句话而言,我认为官员首先要学会如何代表自己发言,是“敢”说话和不说“雷语”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县级领导的一件首要工作,那么对于各县区领导干部来说,这个科学发展观究竟有哪些内涵,又怎么去做呢?《农民日报》近日在头版头条对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县委书记李风臣的发展观作了一个阐释,颇具新意,归纳如下,供县级领导参考。当好“父母的官”——人本观:源于宋代的“父母官”一词本意是对管理“父母之邦”官员的通称,可演绎至今,往往成了部分地方官员“自为父母,颐使臣民”的代称。李风臣说,不做“父母官”,愿当好“父母的官”。胡锦涛总书记讲,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作为“父母的官”,  相似文献   

10.
夏炎 《决策探索》2011,(8):70-71
古人把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来讲,官员退下来后,其身份与在职时发生了巨大变化。通俗地讲,就是退休后的官员是一个无职无权的自由人。但是,古代官员退休后的身份却不可与没做过官的老百姓同目而语。因为他曾经是官,便有了官的履历、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因此,退下来的官回到地方,表面上看,他无职无权,却是一个可以对中央及地方社会产生影响的人物。在古代,大部分官员退休后,一般都过着悠闲的生活。但是,还有一些官员虽然身退,却依然心系国家和百姓,凭借着个人能力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相似文献   

11.
阴谋诡计论     
秦海 《领导文萃》2011,(11):69-71
从理论上说,阴谋诡计可以发生在任何人和人群的身上——可以发生在民的身上,也可以发生在官的身上;可以发生在民间,也可以发生在官场;可以发生在下、发生在臣,也可以发生在上、发生在君。但同样的行为,却不可全以阴谋诡计谓之。比如在官与民之间,民的某个针对官的密谋可以被斥为搞阴谋诡计,  相似文献   

12.
<正>"治民民主"和"民治民主"是国家治理民主的两种形态。在思想理念和政治实践中,这两种民主形态对民主的理解不同。"治民民主"把民主理解为"为民做主""替民做主""让民做主"和"由民做主";而"民治民主"把民主理解为民做主。"治民民主"的主要特征是官主民主,官主动而民被动,路径自上而下,官员自主性强,法律以治民为重点,治民的工具理性;而"民治民主"的主要特征是民主民主,民主动而官被动,路  相似文献   

13.
官无信失国     
民无信不立,大约是说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国家就站不住脚。商鞅变法时,最先采用的就是取信于民的办法。他立了一个大木头在城墙边上,许诺谁能将它搬到北边,就赏10两金子,围观的人  相似文献   

14.
语丝语录     
《决策探索》2011,(3):9-9
中国官员改变形象,从脱开始。脱什么?脱稿。中国各级官员讲话都是照本宣科,念秘书给写好的发言稿。全是官话套话。请向温总理学习,脱稿讲话。  相似文献   

15.
《领导广角》2001,(1):37-37
四川省委书记周永康自言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也许是血液里天然流淌着对民疾民苦的牵心牵情。他曾语重心长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郑板桥作为一个封建阶级的士大夫尚能说出“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些体民情恤民意的话,我们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公仆,难道不应该比他们做得更好吗?  相似文献   

16.
吏胥之害     
王学泰 《领导文萃》2010,(11):83-86
吏是“庶人之在官者” 古代社会能够担任官员的都是士大夫。先秦是贵族社会,天子、诸侯、大夫、士从身份上说是贵族;从职务上说,他们都是不同层级的社会管理人员,或说是官。他们世代相承,血缘是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
曹林 《领导文萃》2014,(11):29-30
<正>到苏南一座城市讲课,与当地官员交流,虽然这些官员在当地应该都算是"不小的官",可从他们身上看不出什么"官样儿",没有官腔官威,没有前呼后拥。他们自己也说,整天各种忙各种累,自己也没啥"当官的感觉"。一个朋友谈到,好像越是欠发达的地区,官本位意识似乎越浓,当官也越有感觉。屁大的官都威风得不得了,细微的眼色脸色都有人揣摩迎合。一个从苏北调到苏南任职的官员开玩笑说:现在一点感觉都没有了,以前抖一下就有人接大衣,现在抖多少下都没用。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党严肃法纪、高压反腐,似乎触犯到了官员群体的利益,由此影响到了官员的积极性,导致官员的不作为。在此境况下,我们需要重新去思考人类社会的"第一大关系"问题,即官与民之间是不是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权力界限,是不是应该大大收缩官员手中的权力而使社会和人民原本就具有的主体性、自  相似文献   

19.
《经理人》2006,(6):126-127
职场其实就是由利益交换构成的生意场.职场人际关系就是简单的交易关系,工作就是生意,人人都是生意伙伴。也就是说.你是老板也好打工的也好.你在职场中的困境、烦恼都是因为你和别人的期望有冲突、不一致,所以.解决冲突的简单办法就是和对方去谈生意,做交易,尽量达成共识而成交.不行的话就说再见,这是职场中的真正规则。  相似文献   

20.
好官的标准     
徐怀谦 《领导文萃》2007,(10):165-167
从历史上看,对于官员,大致有两套评价体系:一套来自官场,另一套则来自民众。有那么一部分官员,老百姓亦称道,这是真正的好官:还有一种在官场上被认为是好官,在老百姓眼中却是十足的贪官、昏官、庸官。评价体系的不同,造成了对好官认定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