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倩倩  丁为之 《职业》2010,(6):72-72
开篇语: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201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652万人。在就业形势空前严峻的背景下,高校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做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又有哪些成功经验?《职业》杂志特别推出高校就业负责人访谈集。独家对话多家高校就业负责人,深入解读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为大学生就业难寻求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2.
李倩倩 《职业》2010,(9):54-55
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201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更是高达652万人。在就业形势空前严峻的背景下,高校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做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又有哪些成功经验?《职业》杂志特别推出高校就业负责人访谈集,独家对话高校就业负责人,深入解读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为大学生就业难寻求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3.
郭韦伶 《职业》2010,(8):54-55
开篇语: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201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652万人。在就业形势空前严峻的背景下,高校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做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又有哪些成功经验?《职业》杂志特别推出高校就业负责人访谈集,独家对话N大高校就业负赞人,深入解读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为大学生就业难寻求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4.
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201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652万人。在就业形势空前严峻的背景下,高校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做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又有哪些成功经验?《职业》杂志特别推出高校就业负责人访谈集,独家对话多家高校就业负责人,深入解读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为大学生就业难寻求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5.
刘美美 《职业》2011,(6):26-27
高校毕业生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在人才市场上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随着高校大规模的连年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据统计,2000~200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107、115、145、212、280、338和413万人,到2009年毕业生人数达600多万。在毕业生人数日益增多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如何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则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余春生 《现代交际》2010,(4):222-222,22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大量的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本文以大学生就业为研究对象,分析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一方面用人单位招聘不到合适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究竞存在什么问题,高校辅导员怎样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文中笔者尝试就美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沈彩丽 《现代交际》2014,(9):181-182
随着高校的扩招,"就业难"问题已成为高校就业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有关数据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700万人左右,比2012年的680万增加将近2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因此,正确解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现状背后的深层原因,探索如何走出就业难的困境,是许多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效的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试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职业指导的概念、职业指导的目的等方面阐述职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牵动着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心,从政府到高校,从高校到教师,方方面面出了不少政策,相关人士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可贵探索,然而收效甚微.帮助学生进行产业分析,引导学生切入社会,加强实际职业参与,开阔学生就业视野,提高毕业生捕捉就业机会的能力,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尝试和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李美红 《职业》2013,(9):39-39
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本文总结了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分别从高校就业指导服务、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大学生自身综合能力、创业教育、金融危机五个方面分析了造成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期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03年以来,随着高校扩招后的第一届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以探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为出发点,沿着高校扩招的历史足迹,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具体情况,以浙江省2003、2004和200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对中国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进行实证  相似文献   

12.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文章从社会、高校以及毕业生等角度全方位阐述了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造成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促进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立 《现代妇女》2014,(11):149-149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全面分析我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功能于特点,探索适合我国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的新服务体系。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服务新体系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要在我国高校中建设新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实现高校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4.
高山 《现代交际》2010,(5):113-114
在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的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上,全国代表大会也高度关注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本文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难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新形势下毕业生的就业策略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导言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就业形势的变化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 ,除经济发展状况、就业环境、就业体制、人事制度等外在的客观因素外 ,大学生个体的择业观念、职业设计、就业准备等因素也是导致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①。大学生的职业设计问题既包括对择业的偏好、意向、期望等观念研究 ,也必然涉及就业准备、对就业有影响的因素等操作分析。为了实证性地研究大学生职业设计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所于去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对99届已确定工作单位的260位本科毕业生作了关于大学…  相似文献   

16.
大学毕业生是整个人才市场上最宝贵的资源,所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至今备受关注。通过大学生就业情况的演变与发展趋势分析,认为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就业观念误区等都是造成就业难的主因。从政府促进就业、高校发挥主导和社会就业中介的角度,介绍发达国家有利于促进大学就业的各种措施,为我国当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做出有效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眼下,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但同时出现的一些大学生在推荐材料上弄虚作假、签订就业协议后违约等不诚信现象,让不少用人单位既头痛又反感。在高校就业市场中,大学生为何频频出现就业诚信问题?如何为大学生就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8.
陈梦圆 《现代交际》2014,(11):220+219-220
大学生就业难是高校面临的重大问题,除了社会和经济因素等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因素外,还有大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群众路线是高校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内容,在群众路线视阈下,高校应进一步树立群众路线思想和意识在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指南针地位,多方面、多维度的把群众路线教育融入高校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理性探索: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结构不平衡、政策性障碍、供需信息不畅、就业观念陈旧等,是大学生就业难的表象.而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就业观念、管理模式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配置要求产生矛盾,形成计划和市场两种机制同时存在的局面,则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杨箴立 《职业》2014,(6):11-11
大学专业结构不能与经济社会的需求匹配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之一 2013年6月17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走进北京外国语大学,与10所高校千名学生代表围绕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交流。尹蔚民介绍,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到创新高的699万人,堪称“史上最难就业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