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优选论 (optimalitytheory)是 9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音系学理论。其首创者是McCarthy&Prince (1 993)和Prince&Smolensky (1 993)。优选论是后SPE音系理论发展到目前的一个理论高潮。优选论否定了传统生成音系学中的某些重要的假设 ,属于当代生成音系学的理论框架范围 ,并为生成音系学今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1 .当代生成音系学与优选论所谓当代生成音系学是指以TheSoundPatternofEnglish(SPE) (Chomsky&Halle,1 968)为代表的经典生成音系学及以后的发展。SPE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奠定了当代生成音系学对自然语音研究认识论和方…  相似文献   

2.
世界中国语言学学会理事、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语言学系教授林华博士于4月26日来山东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分两次为文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外国留学生做了题为《生成音系学的现状与展望》的学术报告。她在报告中系统、概括地介绍了国外生成音系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代表性成果和主要流派以及最新研究动向。生成音系学是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在语音学研究方面的一个分支,是国外语言学中十分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目前我国生成音系学的研究还很薄弱,特别是结合古今汉语语音特点的生成音系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林华博士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3.
由于语言的普遍语法结构的存在,使汉语的音系结构特点迁移到英语学习中来,使英语习得产生音素的变异。在此通过对75名不同区域学生进行汉语普通话短篇、词、句朗读录音、方言对话和方言朗读、英语朗读录音,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汉语方言在英语习得迁移中存在的共性,利用优化理论在音系学中的运用,揭示汉语方言在英语习得中的标识性限制和忠实性限制音素,通过语言音系结构生成和过滤,形成的汉语方言音素在英语习得中迁移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
优选论及其在汉语音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优选论是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兴的音系学理论。它脱胎于传统的生成音系学,又是对生成音系学的扬弃。国内近几年在引进优选论的同时,也开始运用优选论研究汉语的声调、鼻化韵、儿化等语音现象,优选论对传统方法和学说难以解决的某些深层次问题的解释,显出新颖而独特的优势。作为一种新理论假说,其主要问题在于:只关注输出而忽略了输入;对制约条件的“宽松”处理,在解释不同层次制约条件与生成装置的联结关系时仍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音系学家认为音节是由音段组成的韵律单位,构成更大的音系结构单位,如音步、音系词和语调短语。追溯音位研究的历史,可以看到音节研究在音系理论中占据比较特殊的地位。一些语言学家曾对音节作为结构单位的存在产生过疑问,但在Chomsky和M.Halle的SPE出版后,音节的概念,随着新的音系学理论——自主音段音系学的诞生被广为研究和论述。对音节的内部结构及其音节在音位分析中的作用的研究形成了多种有关音节的理论。对20世纪末的代表人物如D.Kahn,G.N.Clements&S.J.Keyser,E.O.Selkirk和J.Ito的音节理论进行探讨,能够揭示语言学家对语音系统本质的认识和分析特点。  相似文献   

6.
鲜明 《社会科学论坛》2013,(3):64-68,75
系统回顾了西方音系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论述了一些西方音系学重要流派的理论框架和主要观点。西方音系学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完善体系、创新理论的过程。音系学流派的繁荣在于吸收每个时代先进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并用来分析和解释各种语言的语音现象,每一个流派都为音系学开辟了独特的视角,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任何理论都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第二语言语音的习得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国外有许多实验研究,阐述到达年龄、二语输入、一语使用频率、动机、性别、语言能力等因素对二语语音习得的影响。以上研究大多数是在自然语境下对二语习得者进行的实证研究。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仍很薄弱。在此重点介绍了年龄之外的其他因素对二语语音习得影响的国外研究,希望能对我国的外语特别是英语语音的教学和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习得顺序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语素习得顺序研究支持了先天语言机制理论,但其以目的语标准为参照的研究方法忽视了中介语系统自身的特点;八十年代的句法习得序列研究揭示了中介语的发展过程,但在研究视角上仍存在着以语言为核心的单一倾向;近年来的浮现理论主张语言习得顺序受到社会模式、输入模式和认知模式三者的共同制约,更加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习得顺序研究体现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理论多元化、成果系统化、方法科学化的发展特点,它们也是保证汉语习得研究科学、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音系描写的比较分析有助于音系学阐释两种不同的普遍特征,即语言音段的普遍特征与规则的普遍特征;而对语音现象的成因给予解释则是音系学理论的重要任务。语音学与音系学间的接面应当允许一些特征基于语音听觉,另一些特征依据生理特性来实现语音的自然类。此文以非洲南部语言为例,在指出SPE音系学特征理论局限性的同时,提出了一套新的"特征类"用以说明"语音学与音系学"之间的若干接面。音系特征有时是多值性的,多值的等级特征与偶分特征相互补足,适用于大多数语音模式的解析。  相似文献   

10.
第二语言习得的大量研究表明,第二语言的语音和音位学习受到第一语言的影响(Best,1995;Flege,1995;Kuhl,2000).儿童语言感知发展研究领域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儿童早期的语音感知模式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语言普遍性向语言特异性的过渡.  相似文献   

11.
广东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特殊障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教学实例为依据指出广东学生英语语音学习存在特殊障碍。采用对比分析方法重点分析粤语语音特征在英语音位中的负向转移;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说明单方言背景和洋泾浜英语是影响广东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特殊外部因素;并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这些因素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Krashen的监察理论假设和Bialystok的二语学习理论模式为依据,结合媒体技术,探讨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媒体技术对英语语音教与学的影响,并就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工作记忆和预制语块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有着重大的作用。在文献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Baddeley工作记忆模型和工作原理,讨论了预制语块习得与工作记忆的关系:工作记忆的认知功能及语音环对预制语块习得的作用;反过来,预制语块习得也能提高工作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4.
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有很多,而母语迁移却在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认为,母语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只会产生负迁移,而母语在产生负迁移的同时,也可以产生正迁移。本文从语音,句序,写作,阅读等几个方面简单的阐述了一下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并建设性地提出在外语教学中要更多的关注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共性,从而促进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语言学家逐渐认识到,语言习得研究可以从心理语言学等多方面入手。本文以心理学语言学理论为依据,概述了心理学对语言习得研究的影响,着重分析了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规律,并讨论了这些理论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及中介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涉及三种语言:学习者的母语、第二语言和中介语。由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到不同理论的影响,第二语言研究者经历了从对比分析,即时比学习者的母语和第二语言,到错误分析,即对比中介语和第二语言,再到研究中介语本身的过程。这三种语言分析手段各有优缺点,都对揭示外语学习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认知论从认知主、客体两大方面来考察词汇习得机制。本文围绕二语习得的认知过程 ,分别从监控理论、图式理论和中介语理论等方面对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认知理论进行简要述评 ,为第二语言教学和词汇习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音节以及音节化的相关问题一直是现代音系学理论关注的核心.<音节论理论与事实>汇集了现代音系学各主要音节理论的研究成果,全面展现了现代音系理论对音节研究的主要方法,是一本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理论著作,值得研读.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运用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关系的理论及音位学理论,通过粤语、汉语普通话和英语间的语音对比,分析操粤语的学生英语发音错误,试图探究其错误发音的原因,寻找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20.
周晓红 《理论界》2008,(5):167-169
本文对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研究成果做了一些理论性的综述,从语音,句法,语义等方面介绍了近十年国内外母语习得研究的新发展,旨在探讨这些研究成果对学习第一语言以及第二语言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