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居民作为一个广大的潜在消费群体,已经引起了政府和学者的广泛关注。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农民的消费观念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探究了影响农民消费观念的多种因素。通过阅读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们关于农民消费观念影响因素的大量相关文献,并对学者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文章分别从外出务工因素、资本因素、风险因素三个方面论述了对农民消费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建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志钢 《甘肃社会科学》2003,(5):110-111,95
本文针对经济转型期和入世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并结合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指出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得到完善的情况下 ,应大力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尤其是应加快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 ,这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 ,国家经济的安全。提出了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基于CGSS2010—2015年数据,考察了我国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地区差异。研究发现:(1)个人因素、家庭因素以及宏观经济因素显著影响了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其中女性、党员、有配偶、教育水平高、身体健康、收入高、房产多、社会地位提升以及对环境满意度高的农村居民会更加幸福;(2)党员身份及家庭房产数量对于农村女性幸福感的获得和提升尤为重要,而农村男性更在乎绝对收入的提升、社会地位的提升以及稳定的婚姻生活;(3)东部农民的幸福感明显高于中西部农民,该差异的53.1%可以由个体特征差异来解释,46.9%由系数特征差异解释。其中,自评健康状况、绝对收入以及年龄是导致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不安全感心理与社会进步及人事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马斯洛的观点,安全需要是人的低层次需要,但如剥夺它则会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在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人会积极改造自身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使自己能更好地生存下去。与此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因此,在现阶段可适度利用人的不安全感心理进行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启动农村居民消费,开拓农村市场,是推动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运用协整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动态研究了1978-2010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支持效应,研究的基本结论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在逐步增强。本文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将对充分发挥金融在农村消费市场的作用,逐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实证调查了解农村村民在基层选举中投票意愿的现状,并重点分析了各种实际因素对村民投票意愿的影响作用.通过相关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村民"对选举意义的认知"、"受教育程度"、"对上届选举过程的评价"和"对自身权利的认知"是影响其投票意愿最主要的四个因素.此外,村民所表现出的较高投票意愿,在某种程度上实质为因选举无序性等问题而导致的被动与消极参与.  相似文献   

8.
在文明建设方面,湖南率先提出了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精神文明示范区的目标,使得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不仅成为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的引领区,还将成为全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龙头和亮点.而文明建设的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是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保障和支持,因此对两型社会文明建设管理体制与政策支持体系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长株潭地区文明建设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现状和问题的分析,进一步完善已有的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能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更为完备的管理体制和更为有力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在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将农村居民利益表达渠道进行分类并分析不同类型利益表达渠道的特点可知:在影响因素方面,收入、教育、农村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三个变量对常规利益表达渠道具有影响作用,表明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教育水平,为农村居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也有利于在微观个体层次上减少农村居民的不满情绪与抗争心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研究基于农民旅游消费意愿的相关理论,采用浙江省780个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农户旅游的若干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的旅游消费意愿受到教育程度、外出务工收入、家庭人均收入、是否参加养老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以及电脑和互联网等因素的影响。受教育程度越高,会使用电脑和互联网的农户,旅游消费意愿越高;有家庭成员外出打工,人均收入较高的农户旅游消费意愿较高;参加了养老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的农户,其旅游消费意愿也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鲁勒 《家庭科技》2013,(5):20-21
不安全感是一种带有保护色彩的情感,它往往使人谨慎回避风险,努力让自己更强大。从这个角度来说,适度的不安全感和有效的应对办法是有益的。但是,持续的、泛化的不安全感会影响人的心情,误导人带着放大镜去看待问题,甚至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不适当的行为。那么,在养育子女过程中,妈妈强烈的不安全感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发达地区多,贫穷地区较少;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和渠道发达地区不断扩展,贫穷地区狭窄;用以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发达地区较多,贫穷地区较少等效应与特征,并提出一系列对策以破解农村居民收入极化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对江苏省北部五县农村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描述了苏北农村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特征,并构建两部模型对农村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居民收入水平、医疗服务价格、是否参加合作医疗、生活方式和前去就诊的交通时间等是影响低收入居民获得医疗服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教育对甘肃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对居民个人和家庭收入的影响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在落后的西部农村,教育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在逐渐地显现,至少在2003年教育开始显著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民收入增加.当然其影响系数还比较小.教育对农村居民的意义更为显著的作用表现在教育增加了农民从事本地非农产业和外出打工的就业机会,获得较多收入,从而使农村家庭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和提高.研究结果表明,从农业向非农部门的流动是甘肃农村居民教育收益率提高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独立学院转设对教师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职业冲击事件。文章旨在探究教师对转设事件的认知评价、情感反应和行为应对。基于认知评价理论与压力学习效应的视角,探究教师感知转设冲击对非正式学习行为的影响,并检验工作不安全感的中介效应。通过对某独立学院301位教师的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感知转设冲击与教师非正式学习行为、教师工作不安全感呈显著正相关;工作不安全感与非正式学习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工作不安全感完全中介了转设冲击对教师非正式学习行为的影响。基于此,建议学校做好与教师的沟通工作,为教师提供职业保障和职业发展平台,鼓励教师在工作场所的非正式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现阶段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宿州市埇桥区为例进行了抽样调查.从村民对居民收入状况及满意度、住房情况及满意度、社会基础设施的提供状况及满意度和村民对其休闲娱乐的方式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的描述刻画.研究发现,农村居民中有贫富差距渐大的趋势,农村居民住房情况良好,社会基础设施的供给情况相对较差,同时村民希望通过扩大休闲娱乐的方式等以丰富村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影响农民普通高中教育投资的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总量平均显示的教育发展背后,却是我国农村高中阶段尤其是普通高中教育的下滑。而农民对子女高中教育投资的个人行为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并不只是决定于个体的原因,而是有着深厚的社会根源。这些因素包括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我国的教育制度、社会就业压力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山东省10个县开放式问卷调查,获取了影响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因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EFA)设计出生活质量的评价结构,并利用鲁东、鲁中、鲁西三个县1423人的调查数据,运用验证性因素分析(CFA)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居民经济收入对于生活质量影响的基础地位并未改变,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联.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继续贯彻落实“少取多予”的方针政策,同时要重视并优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优先化解农村教育问题.对于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要加大治理力度,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