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许振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3,(5)
上学期以来,我院将部分课程的内容做了调整,对教学方法试行了一些改革,增开了各种不同内容的专题讲座。这些讲座主要有:由陈岱荪、胡代光、厉以宁、陶大镛等十几位同志主讲的《外国经济学说史讲座》:由马洪、刘国光等同志主讲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讲座》;严中平、彭泽益等同志主讲的《中国近代经济史讲座》;蒋一苇等同志主讲的《工业经济讲座》;刘思慕、万峰等同 相似文献
2.
许振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4,(3)
△本学期在院研究生共425人,其中攻读博士学位的12人,攻读硕士的413人(八一级124人,八二级96人,八三级193人)。八一级已基本结束了学位课程的学习,进入了撰写学位论文阶段。八二级在继续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开始搜集资料,调查研究,撰写学位论文提纲。八三级本学期主要学习哲学(《反杜林论》)、科学社会主义及外国语课,少数专业也开了少量的专业基础课。全院本学期共开课148门,除由本院导师、教师担任教学任务外,还聘请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大学等兄弟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4)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美国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的交流项目,应我院邀请,美国新社会研究院研究生院经济系副教授安沃尔·谢克于5月9日来我院讲学.谢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近二十年.这次来我院,为经济专业的研究生讲授了“价值理论”、“当前危机与利润下跌率”、“利润潜力与技术进步”等专题,受到了 相似文献
4.
许振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4,(2)
△我院首届12名博士研究生于1983年11月入学之后,已投入了紧张的学习生活。为了切实搞好培养工作,把他们真正培养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各门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我院各系根据国务院颁发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方案》对博士生在政治思想和专业学习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整个教学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 △最近,我院院长温济泽同志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外语学习问题,召集研究生代表开了两次座谈会。副院长徐敏,副教务长赵光远等负责同志出席了座谈会。与会同志总结了《资本论》课和哲学课的教 相似文献
5.
许振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3,(1)
本学期开学之际,正值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学习党的十二大文件,给我们本学期的工作带来了新的巨大动力。 学期开始,在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的同时,组织八一级研究生对上学期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作了检查和总结。在此基础上,与各系共同研究修订了教学计划,落实了各系各专业的课程。本学期八一级16个系46个专业开设了“《资本论》研究”、“实验语音学”、“新闻理论”等51门课程,部分研究生还到院外听了“振动理论”、“马列农经著作选读”等17门课,八二级17个系41个专业开了“民法概论”、“近代汉语文献”等32门课,部分研究生还到院外听了“量子场论”、“民族学调查方法”等11门课。本学期共有75位导师和各所的研究人员担任教学任 相似文献
6.
许振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3,(2)
上学期,我院各系(专业)各年级普遍重点进行了《资本论》的教学。根据各专业的实际需要和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开设了不同类型的课程。各经济系(专业)(包括经济学、工业经济、农业经济、财贸经济、技术经济与数量经济、世界经济、苏联东欧经济、美国经济、日本经济等)的八二级研究生成立一个班,由马家驹、骆耕漠、胡瑞梁等二十二位同志组成的《资本论》讲授团担任授课任务。上述各系(专业)的八一级研究生为另一个班,由田光同志担负讲课任务。田光同志还编写了几十万字的讲义,供研究生学习之用。 相似文献
7.
许振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3,(3)
为了引导研究生进一步学好党的“十二大”文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研究“十二大”提出的全面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战略任务,我院本学期开设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讲座》,作为各经济系的必修课和其他各系的选修课。这一讲座初步计划有十个专题,均聘请国内著名的学者和专家担任讲授。现已先后讲过的专题有:《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何 相似文献
8.
许振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4,(1)
△我院招收的首届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已于1983年11月入学。这批研究生共12人,分属哲学、文学、语言、世界经济等9个学科专业。 △我院1984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工作正在顺利进行。今年招生的专业有57个,计划共招收260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定于2月18—20日举行。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规定,今年各系各专业的招生考试除原定科目外,均增加一门综合考试,以检查考生的基础知识水平。 △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公共外语教学会议精神,我院外语教学部在检查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对全院的外语教学工作进行了一些改革。根据研究 相似文献
9.
许振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3,(6)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是在全国人民深入学习《邓小平文选》的热潮中开始的。为使研究生切实掌握好《邓小平文选》这一适应新时期需要的思想理论武器,我们将《邓小平文选》的学习纳入教学计划,作为研究生的必修课,采取自学同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院长温济泽亲自担任了辅导工作。 新的学年里,我院又有192名新生入学。这是近几年来招生人数较多的一年。这些研究生分属28个系(单位)的53个专业,由254位专家、学者担任指导教师。针对本届研究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教学计划作了较大的调整,把整个教学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学年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外语课;第二学年集中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第三学年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工作。本学期主要 相似文献
10.
文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4)
本院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学院之一,成立于1951年6月1日。创办之初,以培养政治干部为主,急需的专业干部为辅。1952年开办大、中专。1957年,开始设置本科专业。五十年代末,发展成为以四年制本科为主的少数民族高等学校,设有各类专业22个,在校学生达3000多人。1966年起停止招生7年。1973年恢复办学。1977年以后恢复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1979年起学院改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 相似文献
11.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
经济学说史纲 吴澄华 编著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我院政治系吴澄华教授从事近五十年的中外经济思想史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成果,作者采取古今中外相结合的体例,叙史、议史、评史,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为依据。阐述了中外经济家的经济思想经济理论的渊源、发展、演变、形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进行评论,作者还对我国当前的经济理论作了探讨。这是从事经济研究、教学、学习中外经济思想史、政治经济学、经济史人员的有益参考书。(估价:2.75元) 相似文献
12.
杨光甸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6)
西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室。该室创建于1951年春,以西南各民族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为西南地区开展民族工作作出了有益的贡献。1958年,该室人员编制精减,仅存民族文物馆。1981年,国家民委批示重建西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该所现有科研人员26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0人。该所下设宗教、民族史、藏学、民族经济、民族地理研 相似文献
13.
预言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6)
从1951年6月以来,我院就开办了各种类型,多种层次的预科班,为培养各种层次的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打下文化基础作出了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适应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合格的各类高级人才,1979年经国家民委批准,我院正式组建了系一级的大学预科部。下设汉语文教研室、数学教研室、物理教研室、生化教研室、外语教研室、 相似文献
14.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2)
<正> 本院商业经济系将于本学期内举办全系学术讨论会。主要讨论建国以来商业战线上左倾思想的影响。目前,各教师已分别写出了《左的思想根源初探》,《商业工作中的左的思想》,《农业生产资料供应要以生产的需要为出发点》,《纠正左的思想、完善商业立法》,《从供销角度看棉纺工业布局的合理性》,《关于农产品价格中的级差地租问题》等论文初稿和提纲。 相似文献
15.
余心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5)
西南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成立于五十年代初期。三十多年来,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大量的藏、彝语文高级专门人才。 该系下设藏语言文学和彝语言文学两个专业,是国家民委所属的重点学科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该系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办学,以本科为主,同时举办藏汉双语文干部专修科、夜大接受进修生、委托生和外国留学生,并将招收藏语康方言、藏语修辞学、彝语、彝族文学、彝汉双语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6.
广隶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4)
西南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所(即四川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所)是一个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民工委和西南民族学院三家共同创办的科研事业单位。该所始建于1986年10月,下设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室、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室、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及行政办公室。现在该研究所共有专职科研人员十名(少数民族同志占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中教授一名,副教授、副研究员四名,助理研究员三名,实习研究员二名。研究所的所长由学院党委书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6,(6)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西亚非洲研究系的培养目标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好的外语读译能力,对本专业有较全面的了解,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8.
19.
陈德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7,(2)
为了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我院的思想政治工作,1986年12月11—13日,我院召开了一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院、系负责同志,党总支、支部和团委、研究生会的代表等.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领导同志也应邀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9,(3)
本院新闻系的培养目标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方法,具有系统的新闻学知识和广泛的其它学科知识,能够独立从事新闻采编和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系目前发新闻学专业,共有指导教师108人。他们是(以姓名笔划为序):丁仰炎、马世琨、马鹤青、于友、于宁、于明波、于振鹏、王敬、王惠平、王闻翔、王英秀、王金和、王宗引、方言、方辉盛、艾丰、丛林中、田钟洛、申德诒、刘允洲、刘晓洲、刘炳文、刘其中、刘晶雯、刘砥中、冯锡良、孙乃、孙旭培、孙国臻、伊心恬、朱英璜、李启、李文、李峰、李仁晨、李德民、李定中、李竹涧、李耐因、张力、张德真、张启昕、张惠民、张慈斌、陈青、陈辉、陈柏生、陈耕涛、陈崇山、陈力丹、吴晋,吴元富、吴学林,吴月辉、吴仁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