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中国劳动>今年第1期潘玉兰、王闯的<此案该如何处理>(以下简称潘文)一文,对申诉人吴某等28人的工资和养老保险费(金)的处理提出了3种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2.
拜读《中国劳动》去年第7期刊登的《民事侵权还是工伤责任———一起工伤福利待遇案的评析》(简称“待遇案”)一文后,笔者对该文的观点有点不同看法,愿与作者共同探讨。一、此案不是一起工伤事故《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令[1991]第75号)第3条规定:“本规定所  相似文献   

3.
拜读了<中国劳动>2005年第12期<18年后申请工伤认定是否超过时效>(下简称<文章>)一文,本人对该案法院的判决有以下不同看法,现提出来与行家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劳动>2005年第5期刊登了山东省招远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张俊强、董文松同志撰写的<此案是否属劳动仲裁受理范围>的文章,笔者依据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针对几个争议焦点,提出如下观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聘用教师与私立中学因工资发生的争议仲裁委不宜受理>(<中国劳动>2000年12期)一文作者认为:私立中学是教育部门批准兴办的,说明其不属企业,聘用教师不是工人.无论对照<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3条还是第39条的规定,私立中学和聘用教师均不属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因此,对聘用教师的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不宜受理.对这一观点,我提出如下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6.
看了<中国劳动>杂志2000年第9期刊登的题为<此案应由哪个仲裁委员会受理>的案例,笔者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17条第一款关于"县、市、市辖区仲裁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之规定处理,是完全能够行得通且无可非议的.但是第17条第二款规定:"设区的市的仲裁委员会和市辖区的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范围,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这就表明<条例>对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存在一定的灵活性,并非一成不变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劳动》今年第1期刊出的《工伤责任焉能“转包”》(以下简称《转包》)一文中对二审法院的裁定和该文作者的评析观点,笔者认为,根据《合同法》和《建筑法》的相关规定,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应当持有依法取得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禁止总承包单位将  相似文献   

8.
《中国劳动》2008,(3):60-6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已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9.
本刊第1期<对已解除劳动关系的工伤职工进行劳动能力复查鉴定于法无据>一文的观点值得商榷.笔者拜读之后认为,作者文中以工伤职工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来判断能否进行劳动能力复查鉴定的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劳动>2001年第7期刊登的<农民工闫某工伤争议案该如何处理>一文的某些观点值得商榷.我认为,北京市平谷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该案在适用法规、规章和处理上有不妥之处,具体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孙明阳 《中国劳动》2005,(11):22-24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以下简称<条例>)贯彻实施以来,因<条例>及配套法规个别规定不明确、内容不完善的问题逐渐显现,导致工伤保险实务操作面临许多具体困难.张立人同志就工伤保险实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很好的整理和归纳(详见<中国劳动>2004年第12期).针对其在文中提到的问题,笔者提出个人的一些浅薄看法,与各位同行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浅论如何界定劳动争议处理的受案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法在《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简称《解释》,实施近4年后,起草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续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其中在第1~4条对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范围作了规定,本文就其中若干问题试作评析。一、《征求意见稿》与《解释》的关系1.《征求意见稿》第1、2条是对《解释》第1条的补充《解释》第1条所界定的劳动争议,是《劳动法》第2条所规定的劳动法适用范围内的劳动争议,具体为:(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2)劳动者与用…  相似文献   

13.
本刊今年第2期刊登了林岩峰先生题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无权直接确认劳动关系>的文章.笔者认为作者的观点值得商榷,且有厘清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2015年第11期上月刊刊发的《用人单位多次通知解除的有效认定》一文(以下简称《用》文)中,作者通过违法解除的有效性判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生效时间判定及解除形式和理由的确定等三个方面阐述本案Z公司解除黄某的劳动关系是违法的,并确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间。对此,笔者有不同的观点,与大家探讨。不可否认,劳动合同与其他合同不同,双方当事人之间有着太多的人身依附关系,在履行合同中双方当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劳动》2007年第10期刊登了秦文献的《该事实劳动关系已不存在》(以下简称秦文)一文,读后对其中一些观点尚有不同看法,现提出本人的拙见,供大家磋商。秦文指出,一审法院适用法律错误,终止事实劳动关系不能适用原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职工辞职有关政策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4]56号,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6.
<正>于1993年8月1日开始施行的《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条第(二)项规定,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适用于该条例,全国各地仲裁机构先后将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养老保险)补缴纳入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受理范围。比如《江苏省劳动仲裁疑难问题研讨纪要》(苏劳仲委[2007]6号)第1条明确,劳动者诉请用人单位缴纳社会保  相似文献   

17.
本刊2012年第1期刊登了柴家祥法官《劳动关系是否成立应如何判断》一文(以下简称柴文)。笔者认为,该案件仍然存在不少值得探讨的内容。第一,劳动关系究竟由谁认定。柴文中写到"2008年3月20日,孙某对任某的死亡提起工伤认定申请,当地  相似文献   

18.
陆艳英 《中国劳动》2005,(11):27-28
<中国劳动>2005年第5期登载了<培训协议服务期的管理>(以下简称<培训>)一文,笔者认为文中部分提法值得商榷.该文中重庆某制药有限公司没有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如公司和雇员双方在本合同的预定期满前3个月内达成协议,本合同的期限可以延长……"条款同员工张某在法定期限内续签劳动合同,视为其在法律意义上"放弃"对员工张某的服务期约束才是导致其败诉的关键,不及时主动地主张权利即是默认放弃权利是该案的法律焦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劳动>今年第2期刊登了胡继华、孙寅松<这起纠纷适用何种程序处理>一文,介绍了案情和三种处理意见,笔者比较赞同第三种意见,除了该文中阐述的理由外,还有以下理由:  相似文献   

20.
拜读贵刊2006年第5期刊登的吴绍裘同志《最低工资若干问题辨析》(以下简称吴文)一文,对文中作者关于退休人员受最低工资保护之观点不敢苟同,特撰拙文商榷。吴文中提出:“退休人员只要在法定劳动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理应受到最低工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