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月15日,《中国青年报》曝出浙江台州为完成“五水共治”的工作部署,出台“红头文件”建议公职人员按文件列出的职级标准捐款.有评论认为,“红头文件劝捐”涉嫌爱心绑架,违反慈善伦理.看来,什么是慈善和慈善伦理,真还是一个问题.这里,我想结合我国的传统慈善伦理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谢贤良 《国学学刊》2023,(3):37-46+139
以“诗史”论杜诗,肇自晚唐孟启《本事诗》。《本事诗》取法于《左传》阐释传统和《诗经》大小序体例,强调“推见至隐”,具有寓主观褒贬于客观史事的倾向。考求孟启本义,“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并非对“诗史”创作时间、地点的严格限制,而是对杜甫生平的记叙。从结构上来看,《本事诗》的叙述并非“崇李抑杜”,反而以杜甫对李白生平的记叙,强调杜诗的纪实性。作为孟氏“诗史”说重要内涵的“推见至隐”,指杜诗效仿《春秋》书法,褒贬美恶,尊王攘夷。杜诗“诗史”概念与《春秋》有着紧密联系,绍续薪传自乃祖杜预,并影响了宋代“诗史”概念的建构。“推见至隐”是“诗史”说兼备抒情与叙事传统的一重视角。  相似文献   

3.
刘少虎 《老年人》2008,(1):42-43
我国古代非常重视儿童的教育。为了使儿童增长智慧,加强修养,产生了多种启蒙教材。其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少儿启蒙读物,合称“三百千”,又称“三家村”,后加上《千家诗》,有“三百千千”之称。它们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4.
《天坛宪草》作为一种法律文化现象,在中国制宪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宪法学界对它的关注程度却难尽如人意,对于《天坛宪草》失败的主要原因以往持有“袁世凯个人干预”、“政治力量斗争的结果”、“政治人物的政治精神守旧”以及“政治权术不成熟”等几种观点.本文通过对其在何种意义上失败的分析以及对传统观点的反思与评价,结合民国初期政治社会化的历史现实,重新对《天坛宪草》失败的主要原因予以定位.  相似文献   

5.
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室内设计》课程特点及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虚拟现实课堂教学模式,分解了这一教学模式的全过程,提出了高职类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重庆市忠县工商局 严廷河: 忠县有老年人18多万,占全县总人口的18%以上。其中部分老年人常年订了《中国社会工作·老龄》,使老年人有了“良师益友”,。《中国社会工作·老龄》面向离退休干部,也是离退休干部主要的读者对象。在尊重老前辈、老领导、老商志的敬老高潮中,迎来了“雪里送炭”和“及时雨”,老同志都高兴不已。在这里,望《中国社会工作·老龄》与老人联系更加紧密。坚信“人走茶不凉”、“人走情依在”的好传统,好经验,好作风,开展传、帮、带,去教育下一代。  相似文献   

7.
《职业》1997,(2)
编者按劳动部于1996年底发出通知,印发《技工学校“九五”时期改革与发展实施计划》,这个计划是依据《职业教育法》,并结合《职业技能开发事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制定的,是指导和推动技工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文件。根据广大读者要求,本刊特登载计划全文,供各学校组织学习用。依据《职业教育法》,结合《职业技能开发事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制定本实施计划。一、工作目标(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初步形成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与劳动力市场紧密衔接,有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能够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文化宫     
《老年人》2002,(4)
古时“四”字表吉祥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里,“四”字是吉祥、完美、周全的意思,因此用“四”来命名者很多,例如:“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战国有“四君”: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古代有四“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元曲有四大名门: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古典小说有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谢自静)何谓“三宝殿”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三宝”是指佛教中的佛、法、僧…  相似文献   

9.
《说文解字》作为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永恒的闪烁着绚丽的色彩。而《女部》是《说文解字》中最大的部类之一,《女部》系统构建了最为繁杂的语义场,蕴涵着最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巨大的认识价值。本文运用“字以族分”的方法就《女部》中的“婴”字,从字音、字形、字义及文化内涵方面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KING 《公关世界》2010,(12):56-57
看过《无间道》的朋友或许至今还佩服其高明的“卧底与反卧底”伎俩。为此,本人在长期公关研究过程中,发现一种“无间道”式公关,而这种方法尤其适合那些有技术有实力的“后起之秀”,去打破传统势力的重重阻隔!  相似文献   

11.
《文昭关》为传统大戏《鼎盛春秋》中的一折,又名《一夜须白》。《文昭关》原是清末著名老生演员汪桂芬的名剧,唱法以声音洪亮、激越著称。汪桂芬去世后,王凤卿最擅演此戏。京剧高派老生创始人高庆奎于1923年3月14日推出了全部《鼎盛春秋》,包括“战樊城”“长亭会”“文昭关”“浣纱计”“鱼肠剑”“刺王僚”六折。高庆奎饰伍子胥。杨宝森崛起后,对此剧全面改造,《鼎盛春秋》后来成为杨宝森的代表剧目。在后来漫长演出的日子里,《文昭关》从《鼎盛春秋》脱颖而出,成为观众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剧目。  相似文献   

12.
我出了本书《天才是训练出来的》,有网友马上“开骂”:“这题目是个忽悠”。在中国这个崇尚教育的社会,通过勤学苦练来成才本属于根深蒂固的“传统价值”,何时连这样的信念也成了“忽悠”?  相似文献   

13.
李霞 《老年世界》2011,(21):44-44
排座次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在古代,主要以座位的朝向来决定尊卑。官高者居上位,位卑者处下位。秦汉以前,人们以右为尊,称为“尚右”。《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云:“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即蔺相如的位置比廉颇尊贵。“左迁”有贬官之意,如韩愈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就讲了被贬潮州的经历。  相似文献   

14.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以“重解学术经典 ,再造思想传统”为宗旨 ,推出“世纪文库”丛书。在中学方面 ,该文库着眼于较为全面系统地出版清末民初以来的经典作品 ,尤其是社会科学领域中亟待整理的社会学、人类学重要文献。目前 ,该文库已经出版和即将出版的著作有 :梁漱溟的《中国文化要义》、《乡村建设理论》、《人心与人生》 ;瞿同祖的《中国封建社会》、《汉代社会结构》 ;李景汉的《定县社会概况调查》 ;李安宅的《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研究》 ;杨庆的《中国社会的宗教》 ;詹承绪等的《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  相似文献   

15.
刘兴元 《职业》2016,(9):21-22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教育部也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校企合一、形成产教研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职业教育模式。”本文以我国公办重点职业院校之一的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为例,介绍了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实现职业岗位对接的具体做法和成果。  相似文献   

16.
近来翻阅某杂志,连续以红字大标题刊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二十四孝)》。编者这样弘扬《二十四孝》,认为《二十四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令人费解:究竟是也?非也?不能不引起人们思考,加以明辨。  相似文献   

17.
陈道明和杜宪是一对令人羡慕的明星夫妻,“影帝”陈道明在电视剧《末代皇帝》、《围城》、《康熙王朝》、《长征》、电影《今夜有暴风雪》、《英雄》等众多影视剧中担任主角,并将“金鹰奖”、“飞天奖”、“华表奖”、“金鸡奖”等奖项尽揽囊中。 杜宪,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高材生,曾为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下海经商十余年后,现任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穿越风沙线》、《寻找逝去的家园》等大型环保系列节目的策划、主持、节目制作人。  相似文献   

18.
卫慧,著名“晚生代”女作家,因其小说《上海宝贝》而一炮走红,然而却备受文艺评论界和读者的非议。在销声匿迹4年之后,推出了新作《我的禅》。当年的“勇士”一反常态,成为皈依禅门的“隐者”。卫慧,一个时代“破坏者”,到了西方,在西方周游和生活后,成为东方传统的“顶礼膜拜者”。  相似文献   

19.
古来,有一类以寻求长生不老为中心内容的民间传说故事。据《说文·释名》:“老而不死日仙。”因西这类故事被称为“仙话”。人们用幻想的胜利——升仙,来向威胁人类最大的恶运——死亡进行挑战。人类珍爱生命、寻求不死的观念,可能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有了。《山海经》是中国原始社会的神话总集,其中不止一处出现了仙话的影子:如《海外南经》有不死民;《大荒南经》有不死因;《海内经》有不死山;《海外西经》有轩辕国“其不寿者八百岁”,白民国有黄兽“乘之寿二千岁”;《大荒西经》有“颇顾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山…  相似文献   

20.
《中外书摘》2006,(10):F0002-F0002
由《文汇报》与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电视台联合主办,《中外书摘》杂志、《文汇讲坛》和《文化中国》承办的南怀瑾先生“中国传统文化与大众传播”讲演,于2006年8月4日在上海美仑大酒店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