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李晓 《东西南北》2010,(11):18-18
他的亲人,有13亿之众。他的亲人,是一个国家的人民。 这个人,就是温家宝。我常常想,是什么让他内心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无边的大爱,却又像邻家亲人一样熟悉、亲切而坚定。是母亲,是母亲对他的教诲,是至今母亲还在目光中、电视镜头里对他的眺望与叮咛?。而他,还记得常常给母亲打回一个温暖的电话。  相似文献   

2.
李奇茂教授是当代颇负盛名的中国画画家,他长期在台湾艺术院校执教并创作。他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生活阅历和长期的艺术实践经验。他的水墨画扎根于民族传统,呼吸着时代的气息,表达对土地、对大众、对现实生活炽热的感情,有现代形式美感。他之所以钟情水墨画创作,是因为他认为水墨画是最通人性、最富  相似文献   

3.
张蕾 《东西南北》2012,(10):16-17
这位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位时主管经贸、财税、教育、文化和科技的副总理,对音乐、书画等艺术领域狂热,篆刻是他的一大爱好。退休是对他艺术热情的解放。放下日理万机,他的。余生规划”是重拾旧趣。  相似文献   

4.
守望乡土     
任济东 《阅江学刊》2011,3(4):2-F0002
“写实、凝重”是他秉承的绘画风格。“苍茫、廖远”是他追求的绘画意境。他饱蘸对故乡的浓浓深情,用古朴苍凉的笔法,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厚重、博大、苍茫的太行山意境,表达了他对岁月和故土绵延不绝的爱恋;近年来考他数度都进入了他的油彩世界,挥洒成笔下如梦如幻、如歌如诉的江南梦境,向现代人传达看他对自然虔诚的敬畏和对田园的眷恋。  相似文献   

5.
刘建 《南亚研究》2011,(1):137-151
泰戈尔曾对十月革命表示赞赏。1930年,他不顾年迈体衰,前往苏联访问。他对苏联在文化、农业和教育等领域的成就的充分肯定,源于他对一个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痛愤。他访苏的主要目的,在于以苏联的教育为借镜来从根本上改变印度社会。他在看到苏联的光明面的同时,也对它的致命弊病提出诚挚而坦率的批评。他的意见是明智的、深刻的和富于哲理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诗人虽然对苏联始终怀有真情和善意,却理性地预见到苏联可能由于这些弊病而灭亡。苏联政府不曾听取他的意见,却始终将他当做朋友,从未对他提出任何反批评或予以负面评价。苏联之行对泰戈尔人生最后阶段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俄罗斯书简》以及他与苏联官方及友人的众多通信,是研究他与苏联(俄罗斯)关系的重要文献。本文为纪念泰戈尔诞辰150周年而作,系国内第一篇涉及泰戈尔与苏联关系的论文。  相似文献   

6.
王夫之是我国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以哲学著称,而关于他的经济思想很少有人谈论。有人说这是由于王氏“经济言论不多”之故。与他的哲学、历史著作相比,此说尚可;但若与他同时代的人相比,此说未必适当。他的儿子说他对“上马食货”“极意研究”。笔者浏览其书,亦知他对我国  相似文献   

7.
安霓 《东西南北》2013,(2):66-67
他曾经红得发紫,是英国最著名的电视明星之一、世界流行乐坛的风向标,也是英国王室的朋友、医院的志愿者。但在耀眼的光环之下,他有着丑恶的一面。他就是英国广播公司(BBC)已故著名主持人吉米·萨维尔,一个对未成年人进行性侵犯的恶魔、  相似文献   

8.
周小璐 《东西南北》2014,(13):32-34
他16岁参加红军、20岁参加秘密情报工作,徐向前元帅曾经评价他,"是我党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他是周总理临终前召见的最后一位高级干部。为了台湾问题,总理曾对他连写了四个"托"字。他就是罗青长。从上世纪70年代起,他主管中央调查部工作,随后担任部长,成为共和国情报部门的首脑。原中顾委委员、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因病于2014年4月15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6岁。罗青长是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的元老之一。  相似文献   

9.
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宗昱 《求是学刊》2001,28(4):22-28
涂尔干的宗教研究是他的社会学方法在宗教学领域的运用。他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土著的图腾制度对宗教的起源做了社会学的解释 ,认为宗教是集体表象的反映 ,图腾的本原是外在于氏族成员的宗教力。他对宗教问题的研究反映了他的社会学准则和基本方法。他的宗教研究是他的社会学理论的组成部分。虽然他受到了宗教学内部的许多批评 ,但是对于中国宗教学的发展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雄  潘永洁 《社科纵横》2010,25(9):74-77
苏轼作为中国文坛上少有的多才文人,其诗、词、文全方位地展示了他独特的生活态度和生命感悟,尤其是苏轼的词开拓新境,向后人悉数他波折一生中的生命享受。人们可以从热爱生命、重视情意、情趣生活和从容逆境等几个方面去感受:从他对自然万物的赞美和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上,从他对朋友亲人的真情流露和对爱情亲情的珍惜上,从他好吃爱玩的充满情趣的生活方式上,以及从他穷达如一、兼济与独善并存的逆境中的心态上,去品味东坡词中的生命享受。  相似文献   

11.
谢文郁 《求是学刊》2003,30(4):5-12
路德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影响是深远的。本文通过对路德思想进行生存分析 ,揭示他的宗教体验和思想活动的内在张力 ,并展示这一张力在思想史中的力量。我们注意到 ,路德一方面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 ,另一方面在思想上却激烈地批评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基督教言说体系 (即罗马教会神学体系 )。考虑到路德是在没有外来思想的影响下发动对主流思想体系的攻击的 ,追溯其内在动力对我们理解西方思想史的发展线索就是关键的一步。本文讨论了路德对权威解释的破坏和对平等解释权的倡导 ,发现其中的理论基础乃是他的许诺恩典论和良心说。然而 ,当我们分析他的良心说时 ,却遇到了隐含在他思想体系中的双重权威问题。这便是我们指出的路德的宗教体验和思想活动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12.
裴蓓 《唐都学刊》2010,26(3):99-101
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基本特性包括:紧追性与渐进性;继承性与创选性;民族性与开放性;传统性与时代性;科学性与实践性;全局性与战略性。邓小平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新时期的新经验,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生有近四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唐朝都城长安度过,在长达十三年的长安生活中,成就了杜甫的现实主义诗人地位,形成了杜甫精神。今天研究杜甫在长安时期唐朝的政治变化与历史背景以及长安生活对杜甫思想与文学创作的影响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刘将孙的文集《养吾斋集》,对刘将孙的生平仕履进行了考辨,揭示了其中年出仕、晚年蹭蹬的仕宦经历;对刘将孙的文学思想及诗文创作成就进行了总体的研究,认为刘将孙论诗主"性情"与"辞达",有纠正江西流弊的意义;其散文风格畅达奇崛,诗歌风格多样,作品开"铁崖体"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15.
王希 《南亚研究》2011,(4):28-37
穆罕默德·阿里·真纳是南亚次大陆现代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穆斯林政治家,是巴基斯坦建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的政治思想与实践,对南亚的现代政治发展起了重大的影响作用。本文结合史料和现有研究成果,从真纳的思想基础入手,探究其政治思想的形成根源、改变原因与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6.
张一兵 《求是学刊》2003,30(2):19-26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阿尔都塞是以科学方法论标识自己的哲学特征的.当他的这种准结构主义解释模型进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领域时,的确给前苏东式思想史论以猛烈的冲击.其中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就是他对思想史目的论和起源论的批判.此外,阿尔都塞还对传统马克思哲学史研究中著名的"颠倒说"进行了反向审省.  相似文献   

17.
刘保刚 《唐都学刊》2006,22(3):99-103
孙中山政治思想中具有强烈的理性主义色彩。理性主义深深影响了孙中山的政治哲学、政治制度设计和政治人格。就政治哲学而言,由于受理性主义的影响,孙中山有强烈的社会目的论倾向,坚信政治中存在着公理,崇尚精英政治和圣贤政治,这就导致了其机械的历史进步观和社会本位主义。就政治制度设计而言,受理性主义思想支配,孙中山无视政治制度运行中所需的大量经验和复杂情况,把政治制度看作是天才者的发明设计。就政治人格而言,理性主义膨胀了孙中山的个人救世主思想,造就了其独特人格。然而,理性主义虽有理论上的一致性,在现实中却显得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18.
普列汉诺夫文艺思想对于中国学术界的影响一直存在,然而,新时期以前,学术界更多的只是译介他的著作,相关研究却比较少,而且这些研究基本还带有政治的眼光,不能给予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新时期之后,由于摆脱了过去认识上的政治思维模式,人们对他的研究才算是真正有规模地展开。普列汉诺夫的思想异常丰富复杂,从“对普列汉诺夫文艺思想的总体研究”、“关于艺术起源问题探讨”、“对功利和审美问题的探讨”、“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学文艺批评”等几个方面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可以发现,普列汉诺夫的文艺思想始终围绕并且从未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和方法指导,他对艺术问题具有独特性的认识与主张。对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学文艺思想做庸俗化、机械化的理解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9.
程长宁 《唐都学刊》2006,22(6):143-146
中国戏曲艺术60多年来的改革发展,是无产阶级对戏曲艺术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其改革发展深受毛泽东“推陈出新”文艺思想的影响。在文化艺术方面,毛泽东“以苏为鉴”,提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是一种彻底的辩证法思想。“推陈出新”既包含着客观普遍性、历史的具体真实性,又包含着生动直观性,把民族历史与民族传统的哲学、美学相统一了起来。今天,我们仍要不断地赋予中国戏曲艺术以现代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世纪30年代思想的转折,海德格尔对“命运”、“天命”进行了深入探讨,由此获得的规定则显现并发展在他关于艺术、科技、语言及人的论述中:他的艺术之思表明艺术乃是天命得以展示之所;他的科技之思表明科技乃解蔽的天命;他的语言之思表明语言能为人带来天命的消息;他对人的思考表明人乃是澄明的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