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大陆学者散文文化批评母题总体上沿着批判现实和阐释知识两个向度展开。在写作主体的整体精神立场上,它突显了知识分子写作的两种精神身份——批判者与阐释者;而在文体特征上则呈现出特有的介于“散文”和“论文”之间的文体形式。  相似文献   

2.
秋雨散文的写作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浸透着历史与文化的秋雨散文,以其高尚的人格体现与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也涌现出一大批学者致力于秋雨散文的研究。笔者把视角转向秋雨散文的写作艺术,拟通过对秋雨散文的构思、结构及语言等方面的分析探讨,旨在真正感觉秋雨散文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3.
黎庶昌是晚清桐城派的代表作家,也是晚清最早常驻欧洲的外交官之一。黎庶昌以东西方异质文化为主要文学书写对象的“使外文学”作品,为中国近代散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内容、新的思想和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其散文鲜明的学者化写作风格,成为20世纪“文化散文”的近代滥觞。因此,黎庶昌的“使外文学”对于中国近代散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学经典危机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早在20世纪初就已出现,并贯穿整个20世纪.一方面,不同历史阶段出现的文学经典危机各具时代特点,另一方面,各阶段的文学经典危机话语又互为交织.“五四”文学革命以启蒙救亡为中心掀起了除旧革新的第一次经典重估;建国后为配合国家政治需要,以社会主义革命话语为中心自上而下进行了第二次经典重估;80年代后期出于对文革“拔乱反正”之文化需求,“重写文学史”拉开了第三次经典重估的序幕;而90年代前期出现的“大师重排座次”等事件则表明文学失去轰动效应后“众声喧哗”的第四次经典重估.通过回溯四次文学经典危机,追古烁今,以期为当前的中国文学经典问题研究提供一条历史线索.  相似文献   

5.
散文作为知识分子最朴素与最直接的一类表达方式,在上个世纪1990年代迎来了又一次高潮。1990年代的"散文热"表明知识分子通过散文的写作确认了自我的身份认同,同时也让日渐边缘化的文学看到了一丝希望与可能的发展方向。在1990年代众多的散文经典中,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感受到20世纪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变迁,1990年代老生代知识分子的散文创作,以宽容又求真的态度,知性又灵动的发现,智慧又平和的表达,树立了老生代知识分子长者、学者、智者的高蹈风范,提升了1990年代散文的总体品质。  相似文献   

6.
1950-1960年代美英的中国“十七年文学”解读者,部分来自政治、历史研究领域,部分来自中国古典文学、文化研究领域,少有专业学者。“冷战思维”、“西方中心主义”观念等对其影响深刻,使他们的言说大多意识形态色彩浓厚,并倾向于采用西方艺术标准评价“十七年文学”。但族裔身份差异使西方本土解读者与华裔解读者两部分力量,深层次文化立场并不同,促使本时期美英对中国“十七年文学”的言说呈现出了复杂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身处中国文化变革的交替时期,20世纪30年代起从“译入”转向“译出”标志其文化身份的转向。通过“译入”,引进和吸纳各种各样的西方文化,实现对现代性文化认同建构;通过“译出”,评介和传播中国智慧,寻求民族文化认同的同时并建构自我的文化身份。林语堂以翻译《浮生六记》这部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为开端,进行文化身份建构以实现双向认同。因此,研究《浮生六记》翻译的跨文化动因,有助于我们探究译者诉诸的文学相关功能及推崇的文学理想形式,了解译者主体与历史文化、社会现实之互动。  相似文献   

8.
作为文化历史散文的余秋雨散文以历史承载的文化和。生为主旨,带给当今人们以历史性的思考。评论余秋雨散文,首先应了解他的创作主旨和他的散文的独树体式,其次应分清文学与史学的根本不同;只有这样,批评才能公元到位。而胡晓明先生把文学和史学,文艺性散文和学术性散文这两对概念混为一谈,难免导致以学术性眼光和历史学观点来观照秋雨散文,指责他的散文的失实失误,这是不公允的。  相似文献   

9.
首先,“当代文学正在经历无情的死亡,幸存者很少,殉葬品很多“,有学者在文学评论中将当代文学简单地理解为“小说家文学”,或把新疆当代文学中的20世纪80年代文学称为“诗歌文学”,90年代文学称为“散文文学”,新世纪10年文学称为“小说文学”,这样的分类看起来比较清晰明确,但是遮蔽了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缺少对于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在内的新疆当代文学的总体关注。  相似文献   

10.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被前人研究了几千年。时至21世纪,它作为“经”的意义在学界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对其“微言大义”的阐发连篇累牍,举不胜举。鉴于此,笔者拟从文学研究的大视野,选取散文研究的视角,从叙事文学的范畴入手,对20世纪以来《论语》的叙事文学研究作一番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