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我国法院调解实务中存在着调解诉讼化的倾向.为了解决调解诉讼化的问题,有学者提出了构建当事人主义调解结构的观点.但是,该观点混淆了法院调解与诉讼和解的界限,还存在将诉讼中的当事入主义理念强加于调解程序的问题.“合意—判定”型调解程序可以实现纠纷的妥当解决,为强制性的存在提供了正当化契机,契合了ADR的连续性理论.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法院调解即“合意—判定”型的程序构造.因此,我国也应当从构建“合意—判定”型调解程序的角度解决法院调解诉讼化的倾向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二审程序当中调解结案的案件特征的分析与总结可以看出,一些二审上诉的合同纠纷案件具有可调性,即案件本身具有的特性(特征及性质)适宜运用调解的程序进行解决。另一些案件具有可判性,即案件通过裁判方式(判决、裁定)结案的案件体现出来的性质不适宜于运用调解进行解决或无法运用调解程序,亦称判决可能性。调解性、判决性本身并非固定不变,随着二审法官调解方法的运用,部分案件可以达成调解结案。  相似文献   

3.
调解人的程序性调解话语表达可以营造融洽的调解氛围、赢得被调解人双方对调解活动和作为第三方中立调解人的身份认同.调解人通过程序性调解阶段的话语表达,扮演好法庭调解政策的宣传者、交代调解程序的制定者和调解实践的合法程序的发问者角色;同时,策略性地处理好调解人机构身份认同的冲突,努力建构一种为被调解人接受的身份认同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后续实质性调解朝着理想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忠平 《理论界》2010,(6):85-86
民事诉讼中的调解,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就其争议的实体权利、义务,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协商,进而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民事诉讼过程中的调解作为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和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重要方式,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从案件性质上说,凡属于因民事权利义务争议而引起的民事案件,都可适用调解方式解决;从诉讼程序上来说,在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第二审程序以及审判监督程序中,都可适用调解结案,人民法院依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审理的案件,由于不属于民事权利义务争议,所以不适用调解。  相似文献   

5.
费秀艳 《江汉论坛》2022,(11):123-129
《新加坡调解公约》确立了国际商事调解以当事人利益为导向、高度自治的法律性质。参与调解的当事人不仅可以决定是否达成争议解决方案,还可全过程控制调解程序,包括选择何种调解模式、调解环节是否采用绝对保密的单方会谈方式、自行判断调解程序是否正当等。当事人在国际商事调解中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可能滥用其自治权侵害对方当事人权利、第三人权利或社会公共利益。为规制国际商事调解可能带来的法治风险,我国在相关制度构建中可从调解员准则、公共主体参加国际商事调解的特别规定、调解的保密性及其例外、法院的执行与审查、防范虚假调解几个方面予以重点规制。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不同,采用传统纠纷解决方式解决国际商事争议面临司法管辖、法律适用等方面难题。调解制度具有独特的文化优势,是一种高效、便利的纠纷解决方式。然而,通过调解达成的和解协议,其执行力具有不确定性。在我国,经由商事调解机构的调解程序形成的和解协议并不具有执行力,其执行主要依靠诉讼程序或仲裁程序来保障,这不利于调解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我国需要制定统一的"商事调解法",对包括民间调解组织在内的商事调解机构制作的和解协议的效力给予明确的法律保障。同时,要严格实施信用惩戒制度,实现商事调解制度与信用惩戒制度的有机结合,推动有关各方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联合惩戒。  相似文献   

7.
构建婚姻家庭诉讼司法调解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数十年来,调解作为化解婚姻家庭纠纷的独立程序和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肯定.调解适用于婚姻家庭案件,因两者各自特点,不但必要,而且社会效果好.我国仅在离婚案件审理中坚持调解程序先置,且调解程序不规范.近十余年来,司法实践中,法院为提高结案率等因素考虑,离婚案件司法调解日渐式微,有"走过场"倾向.借鉴外国法经验,反思中国的司法调解,有必要将调解程序的强制适用扩大到所有婚姻家庭诉讼,建立家事调解的程式,规范司法调解,优化婚姻家庭案件司法解决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8.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涉及公安机关工作方方面面的宏大命题。治安调解作为公安机关处理治安案件的一种特殊方式,对其运作过程中的具体技术应进行设计。调解运作技术设计应包括调解运作空间、调解程序和步骤、调解前期基础工作、多部门参与的调处机制、调解人员素质技能等。  相似文献   

9.
欠薪问题发生后,建立有效渠道促使当事人通过调解处理纷争,对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具有重要价值。考察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比较我国台湾地区调解制度,可为完善我国调解制度提供有益素材。切实让当事人参与调解并尊重当事人的能动性,合理吸收强制调解程序,提高调解制度的功效,是我国调解制度改革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试析法院调解的程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晓莉 《天府新论》2004,(Z2):119-120
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中一项颇具特色的制度,但近年来,关于法院调解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民诉法中对调解的程序规定不甚清晰是当前法院调解暴露出种种弊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研究和认识其诉讼特点与诉讼价值 ,有利于健全、完善刑事诉讼法制 ,并充分及时地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事诉讼法较为粗疏,对当事人转移涉诉标的没有单独的程序规定。从学理上及域外法律规定来看,当事人恒定主义与诉讼承继主义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以诉讼承继主义为基础处理涉诉标的转移有现实的意义,具体应用时应注意诉讼承继的适用范围,处理好与诉讼第三人制度、保全制度的关系。在民诉法中也应当明确增加处理涉诉标的转移问题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诉讼目的内在动机与价值追求造就了诉讼结构必然成为诉讼法学研究对象的逻辑结果。行政诉讼作为我国三大诉讼之一,有其独特的价值追求实现方式,由于参加行政诉讼的主体的前在特别地位殊差,使得重新剖析和认识行政诉讼结构,成为行政诉讼领域首先要梳理的争点。  相似文献   

14.
当代社会,犯罪率日益呈上升趋势,除了司法公正目标以外,刑事诉讼的效率已成为世界各国刑事法律制度共同追求的另一重要价值目标。追求诉讼效率与追求程序正义并不矛盾,在刑事诉讼程序的启用和设置上必须从成本和收益上予以经济地权衡,才能实现刑事诉讼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行劳动诉讼制度存在的主要缺陷是欠缺应有的独立性,具体表现为诉讼程序启动欠缺独立性,裁判机构欠缺独立性,诉讼程序欠缺独立性。独立性缺失的恶果是劳动仲裁与诉讼受案范围不清;劳动争议当事人诉讼选择受限;劳动纠纷处理时间过长;劳动诉讼忽视调解的重要作用;审判人员构成背离"三方协调性"和"智识专业性"。中国劳动诉讼改革的制度取向应是构建相对独立的劳动诉讼制度。其基本制度内涵是"或裁或审",劳动诉讼独立于仲裁;在普通法院内部设立劳动审判庭;在我国正在制定的《劳动争议处理法》中确立劳动诉讼特别程序。在劳动诉讼特别程序中,要适当缩短审限;确立相对诉讼时效;突出调解的地位;规定小额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之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一峰 《晋阳学刊》2006,(3):117-120
环境公益诉讼与传统的环境诉讼比较,诉权得到放宽,适格主体得到扩展,环境权益得到充分保护,为英美、大陆法系国家环境立法、司法广泛采用。在我国仍为传统的环境诉讼,与环境现实需求、理论发展、制度完善极不协调,亟需建立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7.
李勇 《兰州学刊》2005,(3):179-180,178
本文从股东派生诉讼产生的背景分析,指出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对股东权保护的重要意义,建议我国应在公司法中规定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并借鉴英美等国立法例结合我国实际对股东派生诉讼的原告资格,前置程序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8.
无罪推定原则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罪推定的思想最早出现于英国的习惯法 ,集中体现其证据制度中 ;而大陆法系国家对旧的刑诉制度进行批判时 ,将这一思想引进 ,并提到保护人权的高度来阐发。在现代意义上的无罪推定的最先阐发者是贝卡利亚 ,这一阐发是对大陆法系中世纪以来的纠问式诉讼制度批判而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因侵犯海洋知识产权而构成犯罪的情形时有发生,被侵权人往往会因行为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经济损失而提起民事诉讼,而仲裁作为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重要途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适应国际上非诉讼解决模式,通过探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性质,本文认为,可以在海洋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引入仲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公益诉讼正愈来愈多地受到广泛关注。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看 ,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法治化进程、民主建设等方面都需要建立起一套规范有序的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