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新闻指导性,就是新闻通过报道或评论新闻事实,或暗或明地表达某种思想观点,从而对受众产生影响作用的那种特性。要正确理解上述定义,还须弄清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新闻指导性与新闻宣传的指示性存在根本差别。根据定义,新闻指导性的产生离不开对新闻事实的报道或评论,受众是在接受新闻事实的同时,才受到传者思想观点的影响的。倘若受众并不接受新闻事实;或者接受了,却是从与传者相对立的方面去理解新闻事实,那么新闻指导性就不可能表现出来。由此看来,新闻指导性依附于新闻事实,没有新闻事实,也就无所谓新闻指导性。再者,…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强烈的新闻性主要表现在新闻信息性、新闻时效性。由于它的对象多是新近发生的国际国内社会和当地的重大事件、重要问题以及最近报道的新闻,因而其新闻信息性是很明显的。我们的新闻评论直接传达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及其精神,是受众获取这类重要信息的渠道。微型评论包容着很大的新闻信息量。新闻评论的“由头”是传达具体新闻信息的重要环节,至于它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更是一种信息。我们的新闻评论观反对不顾党性、牺牲准确性去“先声夺人”,但这不等于提倡“旧闻评论”。我们主张在坚持党性前提下,准确及时地去评论各种新闻事实,绝不耽误。  相似文献   

3.
运用新闻图片和新闻图像是新闻报道中为了直接说明或辅助说明事实的真相而常用的手段。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图片和图像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新闻受众了解新闻事实的真相,但同时也承担了在新闻媒体上美化版面或用于封面等功能。因此,在新闻纠纷和新闻官司中,既有由于美化版面或用于封面而引起的新闻媒体侵犯肖像权,也有由于具体的新闻报道活动而引起的侵犯肖像权的纠纷。在本文中,主要就由于新闻报道活动中使用肖像而引起的纠纷与困惑作一思考。新闻报道中使用图片与公民的肖像权之间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在刊载图片或播放图像之前未经肖像权…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的角度,就是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事实的观察点,进行新闻报道的立足点,构思新闻稿件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显示新闻底蕴的突破点与侧重点,选取新闻报道角度,是为了突出受众最关心的侧重点,追求新闻价值,寻求新闻报道的最佳角度,一选题角度要好;二立意角度要新;三表现角度要巧──(1)选材角度精当,(2)写作角度巧妙,(3)表现角度多样。新闻报道的选、扭角度,本质不同,“选”,是对唯物主义反映论认识路线的遵循;“扭”,则是对先验论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的尾随,是“随风转”的“‘文革’遗风”的表现,必须坚决摈弃!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特写是电视这种新兴媒体借鉴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特点并结合自身优势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报道形式。与方兴未艾的电视深度报道一样,它是一种交叉渗透、重新组合的新闻体裁。虽然电视新闻特写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在各种新闻报道中时有出现。国内新闻中有,国际新闻中也有。(新闻联播)中有,(经济半小时》、(体育新闻)中也有。尤其从1997年香港回归。十五大报道开始,电视新闻特写更是在屏幕上频频出现,以其独特的滋力,与其他报道形式一起,互相配合、相得益彰,为电视新闻节目增添了新的色彩,受到观众的欢迎。为什么电视…  相似文献   

6.
孙露 《理论界》2008,(12):187-187,35
电视新闻的策划,是指按照电视新闻特有的规律,对新闻报道的题材、报道的时机、报道的方式、传播手段所作的计划。其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充分发挥编辑记者的主动性,编辑记者可以根据报道意图对众多能够策划报道的事件进行选择,也可以在新闻事实发生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一、定义、本质问题新闻和信息,可说是当代两个很热门的概念。关于新闻的定义.从新闻理论的角度来看,大体上分为三类:一类是认为新闻就是事物或事实;一类认为新闻是对事实或信息的报道、传播、记录和介绍;一类从社会影响的角度概括,认为是一种工具、手段式的东西。1943年陆定一同志把新闻定义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为新闻界广泛认同。实际上,作为现实意义上的新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把握新闻的定义,有一些基本的因素:第一.要有新闻事实,这是新闻的本源问题;第二,要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如语言、照片、声像等…  相似文献   

8.
社会语境包括社会文化、民俗习惯、价值观念、社会心态、舆论环境等诸多方面。社会语境对新闻报道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一、社会语境对报道者传播行为的影响,涉及报道者对题材的选择和报道角度的选择两方面;二、社会语境影响受传者对信息的理解把握。研究社会语境对新闻报道的反作用,目的是为了提高新闻舆论的引导水平。  相似文献   

9.
焦作通 《中州学刊》2008,23(3):248-250
新闻的真实性主要是本质真实.新闻本质真实的要求不能仅限于消息,而应当包括新闻评论、深度报道、通讯报道等各种新闻作品.各种新闻作品本质真实与否应按内容分类制定标准.除了自然界发生的和少部分社会新闻之外.其他新闻检验的标准主要是历史检验和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10.
深度报道最早见于报纸,它是一种阐明事件的因果,预测事件发展趋向的报道形式。诞生于本世纪四十年代。这种报道形式的主要特点是要在“WHY”(为什么)和“HOW”(怎么样)中进一步深化,要求“以今日的事件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追朔深度报道这种形式的发展过程,我们还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根据《新闻学简明词典》中记载,当初这种报道形式是西方报纸为了对抗电子新闻竞争而发展起来的。西方记者认为:“报纸只有充实版面内容,开拓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才有可能胜过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自本世纪二十年代…  相似文献   

11.
孙琳琳  霍泓  郝燕妮 《理论界》2003,(6):160-161
在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平面媒体受到的挑战更加严峻。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可读性概念之后,各家媒介在加强新闻的深度开发、注重策划、力争报道出独家角度的同时,对文字报道的形象性方面也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索。 一、增强文字报道形象性的原因 首先,增强文字报道的形象性是新闻报道本身的需要。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也就是说,新闻是一种报道。而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  相似文献   

12.
文艺作品是创作者对从生活中获取的材料进行改造、加工和缀合而成的。它不是对生活的机械摹写,而是重在通过一定的形象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它需要联想、想象和虚构。新闻报道的主要目的不在于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而在于传播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它应是事实最可靠、最忠实的记录,应具有高度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由于文艺作品与新闻报道有本质上的差异,决定了文艺鉴赏与新闻接受各有不同的观照规则。只有严格区分这些规则,以不同的态度去观照文艺作品和新闻报道,才能达到接受者的需求目的。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新闻就是社会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教育事实的报道.教育新闻的深度报道,系指那些通过教育事实的现象层面,揭示其内部本质的报道,也就是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给读者以一般新闻所没有的启迪和教益.探讨教育新闻的深度报道,应从客观存在的教育事实入手,通过对它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纵横联系的探索,得出科学的结论.教育事实的纵向展开就是描述这个事实的现象、现状,而且要追溯这个事实形成的历史,产生的原因,展示这个事实发展变化的趋势和前景.教育事实的横向考察,是要弄清这一事实内部都有哪些重要因素,它们之间是怎样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化新闻的“文化味”许佳从新闻学的总体看,专门以文化报道为写作对象的新闻,被习惯地称之为文化新闻。它与其它新闻报道一样,是新闻写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文化新闻主要反映的是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文学、艺术以及相关的精神产品的发生、发展、变化,与人们直接需...  相似文献   

15.
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要注入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灾难性新闻报道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灾难性新闻报道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我们在报道灾难性新闻时,应该在报道中注入相应的人文关怀和温情因素,正视灾难性新闻报道,唱响社会主旋律,同时,应该给予灾难事实真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道作为纪实性的文字叙事 ,需要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删略、结构、加工 ,以形成既符合传播者意图 ,又能满足受众需求的作品。这当中有一个角度选择的问题 ,即叙事人处于何种位置 ,其立场、态度、情绪如何。试图归纳新闻报道的主要叙事角度 ,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由此带来的文本阅读效果 ,从而有助于新闻从业人员根据特定的素材、特定的体裁、特定的报道要求挑选最适合、最有效的叙事角度。  相似文献   

17.
受众的自我意识与新闻宣传杨立晞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新闻宣传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由新闻事实源、采访、编辑出版(播出)、新闻宣传受众(以下简称受众)和效果五大部分组成,其中受众和效果是新闻宣传的目的和归宿。没有受众,新闻宣传就失去了对象;没有效果或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8.
近一二年,特别是党的十三大和七届人大以后,新闻报道有了较大的变化,透明度加强了。但是,新闻改革的环境和条件还不够宽松,社会主义的新闻自由没有得到充分保障,保护新闻自由的立法工作远未适应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需要。 对于本来就是进步政治口号的“新闻自由”,在我国曾经一度使许多为之奋争的有识之士蒙受灾难,迄今提起它有人心里仍不免存有余悸。其实,新闻自由按其定义解释,就是搜集、发布、传送和收受新闻的自由,包括报刊的出版自由,电台与电视台的播放自由,新闻采访与报道的自由,以及发表新闻评论的自由等,是受宪法保护的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领域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9.
刘乃歌 《理论界》2009,(12):162-163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完全合乎客观实际,它具有多层次的结构。然而,在实践中情况却显得极为复杂。首先,不带主观认知成分的纯客观实录是不存在的。其次,客观事实是复杂多面而又多变的,要想让一篇报道全面反映事实的确是颇有难度的。因而面对二者的悖论我们所能够做到的,只是不断地接近真实,使之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0.
社会心理新闻:一种有待完善的新闻样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新闻史证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会催生出读者新的新闻需求;而这种新的需求,又会催生出新的新闻报道的方式和理论.由这种事实和思路出发,完全可以提出一个新的概念--社会心理新闻.而为论述"心理新闻"存在的合理性,又可提出"心理事实"这一概念.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所谓"社会心理新闻",就是对积累了一定阶段的社会"心理事实"的报道.在目前新闻实践中,这种新闻形式已经出现,但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迫切需要理论上的探讨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