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保护传承弘扬好黄河文化是实现中华优秀传承文化赓续绵延、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提升中华文化传播效能的关键所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具有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凝聚社会共识、创新核心元素等价值,客观上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创造了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目前,针对概念不清、理念陈旧、机制不健全等现实困境,需要通过凝聚文化符号、延展供给、构建文化载体、实现文化数字化以及培育品牌等,建构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历史与现代体系,可以为丰富文化软实力科学内涵、提升文化竞争力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保护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各级政府是民族文化保护最重要的主体。目前,在民族文化保护中,地方政府存在认知不清、职能不明、工作不力、措施缺位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制度层面明确各级政府在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中的职能与地位,形成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机制与体系。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由传承人传承的。但随着遗产濒危程度的加剧和各国政府的出手相救,除传承主体之外,又出现了一个由政府、学界、商界以及新闻媒体等共同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从表面看,保护主体与传承主体均基于遗产保护而生,但实际上两者功能完全不同。传承主体负责传承,保护主体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推动、弘扬等外围工作。如果我们弄乱了保护主体与传承主体职能上的区别,作为保护主体的政府放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做,而亲自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来,就很容易将自己所熟知的官方文化、当代文化等外来文化添加进来而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有基因使"民俗"变成"官俗",使"真遗产"变成"伪遗产"。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破坏,许多都与各级政府亲自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改编风"有关。这种错位性制度安排,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其中传承人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调动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就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然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对传承人的规定较为简单,只是从义务的角度规定了传承人的传承义务,导致传承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不高。对此,应当加强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权利性认识,在立法中明确规定传承人享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权,通过程序性规定和法律救济措施的制定进一步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权利主体对传承活动所享有的传承权。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历史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由传承人传承的.但随着遗产濒危程度的加剧和各国政府的出手相救,除传承主体之外,又出现了一个由政府、学界、商界以及新闻媒体等共同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从表面看,保护主体与传承主体均基于遗产保护而生,但实际上两者功能完全不同.传承主体负责传承,保护主体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推动、弘扬等外围工作.如果我们弄乱了保护主体与传承主体职能上的区别,作为保护主体的政府放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做,而亲自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来,就很容易将自己所熟知的官方文化、当代文化等外来文化添加进来而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有基因使"民俗"变成"官俗",使"真遗产"变成"伪遗产".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破坏,许多都与各级政府亲自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改编风"有关.这种错位性制度安排,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6.
湘西凤凰民俗文化特色鲜明,传承千载,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过度的商业化和非保护性开发导致其传承问题逐渐突出,科学的保护和开发是凤凰民俗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目前保护和开发凤凰民俗文化最突出的原真性差、口传艺术弱化、管理不科学及缺乏提炼创新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的开发手段、创新的模式,并和现代的文化、科技相结合,才可以实现最佳的保护和传承效果。  相似文献   

7.
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精神调剂、文化传承、社会教育、生态维护、规范社会伦理道德、促进经济发展等社会功能。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保护与传承意识淡化,政府引导力度不够,传承保护缺乏整体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内涵连动措施缺失等问题,有必要采取活态保护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其保护与传承的内生动力,构建侗族"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高效机制,建构立体的法律保护屏障,建设侗族"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项目认定、传承人保护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保护体系中最重要的两项保护举措。近年来,各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认定、传承人保护方面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存在诸如评审主体错位、评审方法不严谨、不重视传承人的保护等问题。对此进行系统的梳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群众文化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逐渐完善,群众文化在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逐渐向群众文化需求靠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及利用需要以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主要载体进行,由政府、社会组织、居民作为保护传承及利用主体而形成三维构架体系。本文对重庆市九龙坡区各乡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措施进行探讨,详细梳理了群众文化服务中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的方式,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近十年的努力,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传统农业耕作技艺的传承、传统农作物品种的保护、传统农业生产制度的坚守、传统农耕信仰的维系、遗产地生态环境的治理以及传统农耕技艺人才的培养等几个方面。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到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表现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淮海戏开展传承保护工作以来的实际情况,阐述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中如何围绕基层代表性传承点、传承人工作,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生态智慧是当代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智慧城市所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生态智慧的传承与创新主要采用社会法的"被动保护"和知识产权法的"主动保护"两种模式。然而,这两种保护模式存在权利属性公私有别、主体范围不一致、权利内容形式各异以及权利保障适用的法律不同等方面的冲突。作为现代国家通行的保护创新的模式,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保护生态智慧创新中存在理念功利化,功能不可持续性以及保护机制单一等局限。针对这些局限,文章提出更新理念、重构生态智慧创新的"综合保护"模式,进而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上全面保障、保存和保护生态智慧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濒危传统项目的静态保护、自然文化生态中的活态传承,以及未来文化资源利用的生产性开发方面,都负有神圣的使命。目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应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市场的关系,在加大抢救性保护、深化活态传承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生产性开发。既要照顾好传承人的身体和生活,又要保护好传承人的文化生态,更要利用好传承人的文化品牌,走从静态保护、活态保护、进而到生产性保护之路,为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社会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目的在于存续"活态传承",这是衡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合理性的基本准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不同,保护其活态传承的方式也不一样.不是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可以"生产"、"表演".打着文化遗产"原生态"旗号进行商业性炒作是个误区.  相似文献   

15.
濒危语言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特类。当前濒危语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身份得不到确认,不利于濒危语言的深度记录、整理、保存以及实际传承和具体保护。加强濒危语言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可与依赖其作为重要载体的民间文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活态的群体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本体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以具有丰富多样、开放兼容、跨国跨境以及和谐共存等特色的云南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例证,提出坚持不脱离文化原生地的传承为主导、辅之以脱离文化原生地的传承等模式,并强调应重视实践层面的探究以及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民族文化事业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突出培育文化持有者的"文化自觉"意识等方面.但在当前全球化与现代化进程中讨论这个问题,尤为重要的是树立一种保护与传承本身就是根本目的的"本体论"观念,这样才有望真正探索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张今 《人生与伴侣》2023,(48):80-82
<正>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保护、传承、发扬这些民族的瑰宝,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在非遗传承保护的各种途径中,校园传承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在保护和传承发展非遗方面责任重大,应该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作为一项多学科、跨学科的系统工程,非遗保护具有很高的技术性,需要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大别山民歌作为我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应得到得力保护,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专业研究不深入、保护与推广力度不够、资金不足、原生态的民歌和唱法保存较少、传承人未能获得相应的支持等。在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必须及时发现这些问题,挖掘其产生根源,从源头上给予解决,力争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保留大别山民歌的"原生态",并且能世代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内容不断丰富、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成效不断显现,但仍然存在诸多突出问题,文化保护传承仍是城市发展中的一只“瘸脚”。 根据国家最近发布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精神,加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遵...  相似文献   

20.
辽西蒙古族民间文学艺术遗产丰富多彩,对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其现状不容乐观。针对此种情况,各级政府应增加政策性的关注与资金的合理投入;增加静态基础之上的活态抢救与保护;鼓励多元文化互相融合,相互借力;鼓励传承群体及传承技术手段的多元协作组构;保护传承媒介---语言文字的兼容互补;以精品为保护传承整体工作造势,以此加大对辽西蒙古族民间文学艺术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