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时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两大任务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一个不发达的国家争取到下世纪的中叶达到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面对转型和发展两大历史使命,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足于中国现实,科学地回答了在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实现现代化这一历史性的课题。邓小平的转型发展理论不仅是指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而且对世界上众多发展中国家经济振兴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邓小平…  相似文献   

2.
当人类即将跨人新世纪门槛的时候,关注中国命运的青年学者周毅向人民奉献出一份严肃认真的思考,这就是山西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全面论述中国经济与社会良性运行的专著《21世纪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空前发达的时代,但也是地球生态...  相似文献   

3.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学习时代与关心人类命运赵鹤龄人类社会历史即将进入21世纪。21世纪人类社会将具有怎样的特征?人类社会生活将面临哪些挑战?教育的特点和责任是什么?怎样为即将到来的21世纪社会生活作准备?这些问题现在已经要求人们作出回答。一、ZI世纪将...  相似文献   

4.
正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命运。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巩固、人民群众政治信仰不断坚定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政治任务,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时代课题。自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任务以来,学界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课题给予了极大关注,取得了较为丰硕成果。其中,山东省重大理论与实  相似文献   

5.
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本质促进我省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汤文治,刘礼英社会主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搞清这些问题,对我们贯彻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相似文献   

6.
塑造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文明新形象总纲——论邓小平德育战略观潘涌以青少年德育战略为内核,以塑造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文明形象为战略目标的精神文明建设,是邓小平全面发展观的重要一翼。深入研究邓小平关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战略观,对于我们落实“思想道德文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七大”是在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是在世纪之交、世人关注邓小平之后的中国的走向之际召开的,这两次大会都是树立理论旗帜的大会。把这两次大会进行比较,并从中得出有益启示,对于我们坚定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简论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郭玉福如何才能使我国人民摆脱贫穷,尽快走向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党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艰辛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作为我们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艰辛开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提出...  相似文献   

9.
跨向新世纪的灯塔─—邓小平理论的重大意义朱凯,陈建国20世纪即将过去。处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一个世人关注的问题:中国将以怎样的姿态迎接即将到来的新世纪?面对这一重大的历史课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回答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跨向新...  相似文献   

10.
2001年总目录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社会主义实践的渐进与飞跃窦志力(31/1)论刘少奇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沈谦芳(27/4)社会主义进程的曲折性及其历史命运张植卿(31/4)知识经济对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挑战叶光林(15/5)世界的多线发展与中国的发展路径创新赵国杰王金凤孙玮(18/5)·邓小平理论研究·邓小平的教育理论观杜福磊(11/2)利用外资是一项大政策———引进和利用外资:邓小平的光辉思想和我国的伟大实践陈益民(16/2)关于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哲学思考马建中(13/6)以法促德———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1.
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和支持下,20年前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以其极大的震撼力和尖锐的政治性,载入了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史册。20年后的今天,当全党全国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体会徐志刚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一开始就强调指出: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是在邓小平同志逝世之后和新世纪即将到...  相似文献   

13.
在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在人类告别20世纪、迈向21世纪的时候,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如何?这个问题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要正确说明这个问题,就必须对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及经验教训,进行认真的回顾与总结,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历史地看待过去,科学地预测未来。由李会宾教授主编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社会主义:20世纪的回顾与前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正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回首过去,面向未来,从社会主义理论、运动、制度与模…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 ,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 ,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 ,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说 ,面向21世纪 ,我们不仅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还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这不仅是关系到21世纪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的大问题 ,而且是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21世纪”的大问题。一、迎接挑战 ,抓住机遇 ,树立大文化观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今天 ,我们面临的形势是 :“国际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论邓小平探索社会主义的科学思维原则和方法包心鉴什么是社会主义?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对这两大根本问题的不懈探索,由此形成一系列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独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概念,构成了《邓小...  相似文献   

16.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一个时代需要一种哲学、一种精神、一个方向。列宁主义是 2 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列宁的思想对 2 0世纪的社会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然而 ,物换星移 ,随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 ,列宁主义及其哲学思想受到严重的挑战。在 2 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 ,列宁主义的命运究竟如何 ?列宁主义及其哲学思想还有没有现代意义 ?这些问题已成为不少人关注的焦点。最近研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翼星编著的《列宁哲学思想的历史命运》一书 ,深感该书对澄清思想 ,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坚信…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创造的世纪.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振奋起来的中华民族,将以自己的自尊、自信和自豪,将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奋勇前进,实现世代梦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来支撑和推动,崇高的精神需要杰出的作品来讴歌和颂扬.在新的世纪,我们青年作家如何投身伟大事业、汇入时代洪流,弘扬时代主旋律,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以优秀作品鼓舞人民;如何用我们的作品去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反映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壮丽进程,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借鉴和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创新,始终保持正确的创作方向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用丰硕的文化成果,不断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是当代文艺工作者特别是青年一代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发展问题是每一个关心人类未来命运的人都经常思考的问题。和平与发展被视为20世纪也必将是21世纪的世界主题,已故世纪伟人邓小平曾说“发展才是硬道理”,足见发展问题的重要性。然而,我们目前所知道和了解的“发展”到底是什么呢?社会经济生活不断地从一种状态转...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先躯,他紧跟时代潮流,以社会主义为目标提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江泽民说过:“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孙...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是贯穿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在邓小平理论教学中如何才能使学生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及其现实指导意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神圣而艰巨的任务,它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系到改革开放的前途和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命运。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我们必须按照邓小平的思路去进行邓小平理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