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军红 《河北学刊》2001,21(4):44-45
应对酬唱的诗文传统断裂于现代,人们常将其归咎于新诗的倡导。本文通过史料的研究,证实现代科技的发展、新式教育的兴起和科举的废除,才是致其断裂的更为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陈名夏与方以智、阎尔梅三人在明清易代之中虽然政治选择不同,但并没有导致他们背弃相互之间的友情。从陈名夏与方以智、阎尔梅入清以后的诗文酬唱中,读者可以看出乱世友情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宋代贬谪诗文的高旷情怀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遭受迁徙、贬谪之苦的诗文家众多 ,宋人在贬谪期间所创作的诗文 ,在文学风格和审美情趣上与前人 (特别是唐代 )有所不同 ,大多表现出高旷平远、淡泊闲吟、乃至戏谑调侃的特征 ,实现了对传统贬谪诗文以悲为美、且多表现哀怨愁苦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卫亚浩 《学术论坛》2007,(10):139-143
宋代音乐文学十分繁荣,其音乐文化的发达与音乐制度的完备为此期音乐文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宋代教坊作为一个重要的宫廷音乐机构,不但全面介入了宋代音乐文学的创作,并且凭藉其创作与演出实践深刻影响了宋代音乐文学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王晓骊 《阴山学刊》2002,15(2):47-50
宋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转型时期。新文体不断兴起 ,文学观念也发生了重大转移。两宋商业文化力量的崛起 ,是引发文学转型发生的文化根源 ,也是推动宋以后文学发展的重要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6.
宋代女性的家庭文学教育有自学自修、家庭成员互教互学等几种途径,艺妓的文学教育主要来自与文士的交往.诗歌是女性文学教育的重要手段.宋代女性的文学教育与重文教风气、图书普及、女性交际需要等密切相关,是才女辈出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越南佛教,构成了宋代中越文学交流最重要的文化背景与影响因素.这一时期越南的世俗文化往往掌握在佛门僧侣手中,出现了以僧人假冒儒官与宋朝使臣进行诗赋唱和的事件.文学作品多由僧人或佛教信奉者所创作,作品题材也多与佛教相关,还有一些作品模仿自中国诗歌,具有以禅入诗的特点.此外,人员的流动是中越文学交流的一种特殊途径,而宋真宗对占城稻的推广,则使中国文学增添了一个具有越南特色的描写对象.古代中越文学交流发展的基本方向在宋代就已初步奠定.  相似文献   

8.
林继中 《东南学术》2004,(5):155-161
本文旨在提出问题与思路.中唐至北宋是文化转型期,文学与之作同构运动.许多著名学者已注意到这一问题,但尚未作深入的系统研究.作者提出研究该文学运动的二条线索:一是在世俗地主知识化运动中,考察文学趋向由雅入俗再转入化俗为雅的回旋运动;一是由反思转入内省的过程中,伦理入主文学,士大夫形成相应的审美情趣,从而影响宋文学自立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宋代书院重视科举文学教育。以家族书院为代表的私立书院以科举文学教育为旨归,以朱熹、吕祖谦为代表的南宋讲学式书院以传道为己任,然不排斥科举。宋代书院的科举文学教育在学规、语录讲义及教材等方面具有鲜明体现,对文学和书院的发展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10.
宋代福建家族与文学研究一直为学界所冷落.本文着力界定了宋代福建家族与家族文学的基本概念,梳理了二者的发展概况,揭示了宋代福建文学家族及其创作的基本特征,由此勾勒中宋代福建文学家族与文学的来龙去脉和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学批评方式,评点到宋代才正式形成。宋代文学选本中的评点包括符号标识与文字批注两种形态。符号标识经由从抹划到圈点的演进历程,并在实际评点、刊刻过程中形成一套大致统一的符号系统。文字形式的批注在宋代文学选本中普遍存在,但不同选本中文字批注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宋代石刻与文学传播关系十分密切,对宋代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宋代石刻众多、分布广泛,激发了传播者(文人)对石刻作品的阅读与传播兴趣;石刻对所传播的文学作品的内容具有选择性,强化了宋代文学重理明道的文学基调;石刻还直接影响到作品的传播效果:石刻作品的词翰双美,提升了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与传播力.而作品的反复刻石,更强化了名篇的典范性与影响力.石刻还提供了一个互动对话的长效交流空间,增强了作品影响的持久性,进而促进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3.
宋代咏梅文学的盛况及其原因与意义(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杰 《阴山学刊》2002,15(1):29-33
宋代咏梅文学极其繁荣 ,是当时整个梅艺文化繁盛的一个方面 ,有着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广阔背景。它以审美的方式体现着宋人道德情怀的健举、人文意趣的拓展。其最大贡献在于展示了梅花审美文化的丰富内容与意趣 ,以语言艺术的明确意义和丰富手法塑造了梅花作为品格象征的崇高形象  相似文献   

14.
宋代咏梅文学极其繁荣 ,是当时整个梅艺文化繁盛的一个方面 ,有着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广阔背景。它以审美的方式体现着宋人道德情怀的健举、人文意趣的拓展。其最大贡献在于展示了梅花审美文化的丰富内容与意趣 ,以语言艺术的明确意义和丰富手法塑造了梅花作为品格象征的崇高形象。  相似文献   

15.
儒、道、佛三教思想在宋代达到融汇统合,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出新的儒学思想体系——理学.之后,理学思想在社会文化领域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逐渐成为宋代社会的主流思想意识,其对于有宋一代文学观念的建构也具有强烈的渗透性与重要的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18.
桥梁记起源于南北朝时期,至宋大兴。宋代桥梁记文本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营缮桥梁的原理数据,二是创作主体的情感哲思,两者融合统一,形成了宋代桥梁记科技与文学的双重书写。双重书写的实现条件有三个:首先是文体自身的"记录""教化"功用,要求文章既要有桥梁建造的客观记录,又要有教化世道的主观表达;其次是文士具有沟通文理的知识体系和求真务实的做事理念,作者"文学家"与"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使得科技与文学双重书写成为可能;最后是文化背景影响,国家重视桥梁修造、科技发展达到顶峰,使得宋代桥梁建设广泛开展,这是桥梁记创作的直接动因。宋代桥梁记的科技与文学双重书写,使得桥梁记既具有科技文章的客观精准性,又具有文学作品的情思感染力,成为桥梁记区别于赋、策、论、表等其他文体的独特属性,还为后人保留了古代建筑、文学、史学、地理学方面的珍贵文献,具有多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以来,宋代文学的文化学研究已取得不少实绩,尤其在党争、科举、家族文化与文学的关系上,有较大突破.要使研究深入,应结合宋史观以比较唐宋文化,认识由进士文化到士大夫文化的转变.此外,夷夏观的不同,造成了唐宋两代对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宋代在主流的士大夫文化之外,尚有多元的文化;而宗族共同体的建立,又使家族文化极为发达,且与地域文化结合成新的文化景观.研究宋代文学不能单纯、孤立的文学研究,宋代文学的文化学研究应与思想史、哲学史、制度史作更广泛的结合,应注意文学与学术、艺术的关系,应具有宏观的理论视野与延伸的学术眼光.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1月11日至14日,"首届中国文学地理学暨宋代文学地理研讨会"在南昌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70余名代表出席了这次盛会。不同地域、不同专业的学者对文学地理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进行了热烈、坦诚,甚至针锋相对的讨论。会议涉及文学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建设、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文学地理学的实证研究、文学地理学的应用研究等多项议题。会议首次明确界定了文学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及研究意义所在。此外,60余名与会专家学者联名倡议成立"中国文学地理学会",并选举产生"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筹备委员会",标志着文学地理学这个新兴学科得到学术界的正式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