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公民意识尚未普遍确立,是导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道德滑坡”和“法律纸面化”现象的十分重要的原因之一。而事实上,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优越性,决定其能够为伦理秩序和法治秩序提供最有力的根本性内在支撑,进而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不可缺少的坚实基础。因此,要克服“道德滑坡”和“法律纸面化”现象,推动精神文明上新台阶和法治国家早日建立,就必须大力培养公民意识并推进其意识形态化,这也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新时期意识形态建设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变迁万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对此大家已经没有歧见。但人们在肯定这一命题时,往往是立于“应然”和秩序的角度加以特别考虑的。我认为,以上认识于现实还有相当意义,但如果仅驻足于此,则远远不够。不错,市场经济需要法制秩序。但是,...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核心 ,是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问题。如何认识和理解二者关系 ,人们的看法不尽一致 ,理论界也有不同意见。本文通过对适应与超越、一元与多元、法治与德治辩证关系的剖析 ,阐释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 ,并得出如下结论 :1·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 ,应当既适应市场经济又超越市场经济 ,体现出广泛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2·道德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与道德价值导向一元化并行不悖 ,在道德建设指导思想上不能搞多元化。 3·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 ,法治与德治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二者缺一不可 ,也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问题.如何认识和理解二者关系,人们的看法不尽一致,理论界也有不同意见.本文通过对适应与超越、一元与多元、法治与德治辩证关系的剖析,阐释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并得出如下结论1·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应当既适应市场经济又超越市场经济,体现出广泛性与先进性的统一.2·道德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与道德价值导向一元化并行不悖,在道德建设指导思想上不能搞多元化.3·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法治与德治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5.
关于教师法几个问题的探讨尹慧茹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如此。法治是一种高度专门化的社会组织形式,正如法国哲学家达维所说,现代法制呈现出“一种以法为手段来组织和改革社会的趋势,法已不再被看作单纯的解决纠纷的手段,而逐步被公民甚至哲学家们...  相似文献   

6.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净化社会环境,既是人们的共同心愿,也是市场经济本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如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我们认为,必须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两手抓”的方针。(-)自从党的十四大明确地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以来,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日趋清晰与明朗。在理论上,我们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理论。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规范经济离不开法制建设。从一定程度看,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以法规定,市场经…  相似文献   

7.
作为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法治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市场经济是法治产生的基础 ,而法制社会则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迫切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有效的现代法律体系为其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后 ,在经济建设下的中国已被大多数人理解并接受的话 ,那么法治的人文精神和内在价值似乎还没有得到相应普遍的重视。而任何一个法制社会所具备的条件不仅仅是一套尽可能详尽的忠实的反映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经济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法律规范制度 ,而且还应有全体社会成员对法律秩序包含的社会经济伦理价值的自觉的和坚定的信仰和选择 ,古人说 :“徒法不足以自行” ,正是后者决定了依法而治得以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与领导行为法律化田肇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而在所有的法律规范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困难的就是对领导行为的规范。没有领导行为的法律化,就不会有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建立和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信用基础十分薄弱.一方面,传统道德范畴的"诚信"观念已相当薄弱,另一方面,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还没有建立起来,难以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大力加强诚信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运行与秩序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任务。市场秩序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市场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是衡量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是市场主体秩序、竞争秩序、法治秩序、道德秩序的统一体。要从实际出发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加大治理整顿的力度,有效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1.
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民族素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长抓不懈.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我们应将公民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发挥法律普遍性、明确性、强制裁性的优势,在新形势下加大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力度,促进、保障公民道德建设健康发展,从而将公民道德建设推向新的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法律和道德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两个重要部分 ,是调节社会生活的两个最基本的重要手段。在当代 ,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相统一应坚持互补原则、主辅原则、互促原则、时代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目标统一性原则 ,使法律、道德、自然、社会、人相互协调 ,充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推动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要协调发展 ,其具体途径是 :1)立法活动需要道德引导 ,道德规范要求法律强化。 2 )执法主体需要道德保证 ,道德风尚要求法律保障。 3)守法心态需要道德制约 ,道德理想要求法律推动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在服务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与读者之间的摩擦,加之我国有关图书馆方面的法律体系极不健全,常常无“章”可循,会出现一定的权利纠纷,缺乏现实法律依据来保障读者的合法权益。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图书馆系统的法治建设,规范图书馆对读者的管理行为: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加强对读者的入馆前教育、加强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法治意识、形成教育手段长效机制,以此完善读者违规的预防举措,构建图书馆与读者的和谐关系,从而推动图书馆与读者的和谐相处,真正实现依法治馆。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指导。用以人为本来指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用以人为本来检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效。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是谋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总体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做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实现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德法并举治国模式的选择对小康社会的治理来说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德法并举是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 ;是加强我党自身建设的需要 ;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为此 ,要加强对法治与德治自身及二者并举这一重大现实与历史课题的研究 ,为建立、发展、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和道德体系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7.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最终之工具,其内在的道德品质即法律的德性基础影响并制约着法律自身的权威性和社会调节的效力,也决定着和谐社会实现的可能性。从实践的角度看,无公正即无秩序,恶法之治势必无法实现社会之和谐。法治唯有与道德紧密契合,执法者树立起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才能大大降低公众对法治行为的反对意见,从而有助于提升法治本身的合法性基础以及社会调节功能的实现,无疑也能发挥法律社会调节的实际功能。本文着重分析了法与道德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了当前我国法治过程中德性匮乏的突出问题,最后就强化法的德性基础,增强法的有效性与社会调节功能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重庆社会科学》2013,(11):20-27
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关键在于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全面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好促进公民道德素养提升的时、度、效。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道德的内涵、历史传承、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运行机制、理论指引、制度安排、法律匹配和危机应对等方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需要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地考量,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秉承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构建以道德的基础性原则即"互利"性为出发点的社会生活道德体系,以道德的超越性原则即"利他"性为出发点的道德教育体系,为道德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维护道德的尊严。  相似文献   

20.
梁漱溟的法治思想是籍由如何使西式的法制法意与中国的人生人心相沟通基础上产生的,其宗旨是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内涵,建立一种符合国人人心和人生的法治文化。随着国民构建和谐社会意识的日渐强烈,法的人文关怀呼声愈来愈响,梁漱溟法治思想的现代性日渐彰显。全球化语境下,中国面临的任务是重塑法的灵魂,使法律同道德精神一起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观念,最终使中国融入世界性现代文明体系。为此须跳出法治思想的常规概念及通行逻辑,将梁漱溟法治思虑中隐含的人文关怀精神重新置入当代世界文化视野中予以再分析,从而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法治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