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大学生道德批判能力与长效德育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玉 《学术论坛》2006,(7):190-192
长效德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批判能力是长效德育的突破口。道德批判能力是依靠道德主体所具有的判断、选择、创新能力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道德是主体性与规范性的统一。从道德的主体性看,高校德育应注重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从道德的规范性看,高校德育在培养德育主体的过程中,不能放松对道德规范的传授和灌输,应实现道德灌输机制和道德接受机制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应注重大学生道德自律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兴发 《兰州学刊》2005,(1):298-299,301
当前高校德育存在着重道德他律、轻道德自律的现象。为了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道德自律精神的道德主体 ,我们要充分认识道德自律的重要性 ,努力探索培养大学生道德自律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道德需要是其思想品德结构的核心,是其道德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内在源泉,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应当重视他们道德需要的培养。大学生道德需要培养的途径大致有积极开展道德教育、优化德育环境、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制度化建设、改变大学生的结构和条件、加强大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等。  相似文献   

5.
王丹  张梅 《理论界》2014,(3):193-195
大学生道德智慧教育已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这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现状的要求,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需要。在大学生道德智慧的培植中,要培养大学生拥有道德智慧型人格,要立足道德事件,加强道德实践,并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道德智慧。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德育必须应对社会全面转型与多元化价值并存、道德相对主义与“去道德化”盛行、信息多样化与负面大众文化等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能力就成为高校德育的当务之急。高校在培养当代大学生道德能力的过程中,应确立基本原则、寻求有效路径,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行动者”,凭借自身的道德能力创造性地解决新出现的道德问题,自觉担负起构建道德中国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7.
道德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主体的道德选择能力,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大学生的道德选择充满矛盾和困惑,在借鉴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实施课内专题化教学,拓展课外实践活动是提高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自我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一环,是将德育内容内化为主体个人的自觉行为、自己对自己的教育。对学生教育中,自我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用“慎独”教育,可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正面灌输教育和自我教育要双管齐下,有机结合,扬长避短,互相配合,优势互补,以此才能加强和扩大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整协型德育模式是吸纳传统的德育模式优点而提出的高校德育中比较稳定的教育程度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它上秉抽象理论,下承实践环节,融师生学育互动于一体。在大学生道德需要、道德情操、道德反思能力、道德认知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让他们体验生活、回归生活,并建立一支相应的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网络道德危机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上网基本情况、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德育教育、建设网络道德教育网站、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培养过硬德育队伍、加强诚信法制教育途径等途径应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策略,以期为解决和应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许冬玲 《云梦学刊》2004,25(1):86-88
美育是一门人类自身美化的科学,具有情感性、形象性、愉悦性、人文性、渗透性的特点。因此,德育中把美育提到应有的高度,根据美育的特点寓德育于美育之中,可以使德育作用深入心灵、德育方法具体生动、德育过程轻松活泼、德育内容更加深化、德育效果深刻持久。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教育中的科学主义和技术主义观念影响下,学校德育表现出对德育制度中显性规则部分的极度推崇,成为“制度化学校德育”。制度化德育作为理性确定性思维的产物,有悖于道德的生活本性,是学校德育发展的误区。学校德育需要科学、完善的德育制度体系,但绝不需要制度化德育。要走出制度化学校德育的误区,学校德育既要关注学生的学校生活,也要关注德育制度,保持两者必要的张力与平衡。  相似文献   

13.
制度德育是继活动德育、对话德育、情感德育、欣赏型德育、主体德育、生活德育等德育理论之后的又一德育理论创新。它倡导站在道德之外,即从制度的角度来实现社会风气的扭转及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主张通过道德的制度培养道德的个人。文章通过对制度德育的相关文献和专著进行梳理,在对制度德育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找出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以知识为主的道德教育模式,即知性德育的发展伴随着我国度过了许多年代,但当今社会道德缺失现象时有发生,人们对知性德育进行"讨伐",认为我国高校中存在道德下降的现象是由于知性德育的教育模式,并提出新的德育模式,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文章以知性德育与活动德育有机统一,来解决当前道德时效性低下的问题,共同促进新时期下的德育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试论儒家德育过程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过程论是德育理论中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国古代儒家德育思想对于发展德育过程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参考价值。本文主要梳理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有关品德的形成发展阶段、品德形成的环境、教育影响因素、品德形成的个人修养及方法等内容,简要论述了中国古代儒家德育思想中有关德育过程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我国社会对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基本期待 ,就是教会人们选择大的价值取向。主体性道德教育是现代道德教育的基本趋向。这表现在强调主体道德素质的培养 ,注重个性教育 ,深入德育功能认识 ,反对单纯的道德灌输。人文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石 ,生活世界是德育教育的根基等。这些将在 2 1世纪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论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的转型 ,国际形势的变化 ,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目前高校德育工作由于道德标准滞后、德育手段单一 ,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使高校德育工作走出困境 ,必须创强德育队伍、创活德育手段、创优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18.
高校德育实效性欠佳是近年来一直困扰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难题。高校德育面临的困境固然有多种具体的因素,但最深层次的原因乃是高校人文教育的缺位。人文教育是高校德育普适性的基础,否则德育就易变成短期的政治功利行为;高校德育本身蕴含价值理性,肩负培育人文精神的责任。人文教育的回归才是改进高校德育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9.
道德教育方法是道德教育的内在因素,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道德教育的效果.通过对道德教育方法本体的探讨,弄清道德教育方法的涵义、分类和功能,会更加明确道德教育方法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外学校的生态教育已发生重大变化,其基本走向是注重教育的系统化、突出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和适应性、在教育形式上日趋综合化、网络化、生活化,在方法上凸显渗透性与行为性,在制度上以法保障实施。综观国外学校生态教育的发展走向,对中国高校生态德育具有重要启示:既要建构完善的生态德育层次体系,促进"认知式"教育与"体验式"、"参与式"教育的融合,努力营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衔接的生态德育系统;同时也要强化德法并举的社会约束机制。从总体上来说,未来中国高校的生态德育将呈现五大发展趋势:生态德育的理念将更加现代化;生态德育的内容将更加多样化;生态德育的手段将更加科学化;生态德育的参与将更加广泛化;生态德育的合作将更加全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