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人口老龄化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三农"问题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领域.城市结构"二元"转"一元"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中坚力量涌入城市,导致留守的老人成为空巢老人,其中农村空巢老年女性问题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基于大庆市萨尔图区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从社会支持系统、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等维度分析农村空巢老年女性心理问题,并从微观、中观、宏观的角度寻求干预对策,预防农村空巢老年女性心理问题,进一步提升其晚年幸福感.同时也为大庆市相关部门重视解决农村空巢老年女性群体心理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建兰 《兰州学刊》2009,(9):115-119
文章以2008年苏州市区老年空巢家庭状况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城市空巢老人养老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苏州城市空巢老人养老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存在一部分经济相对困难的空巢老人,生病没有钱治是空巢老人最担心的问题之一,空巢老人的社区照料服务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部分空巢老人缺乏精神慰藉等等。针对城市空巢老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空巢家庭在城市和农村的大量出现,已经影响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布局.空巢家庭作为新出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相对于城市里的空巢家庭,农村空巢家庭的老人可以利用的养老资源极少,养老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也更容易被忽视.在此通过分析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现实状况,找到农村空巢家庭老人养老的问题及缺失之处,希望能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研究——以长沙市雨花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与家庭结构的演变使城市空巢家庭数量大量增加。通过对长沙市雨花区空巢老人的调查发现,独居老人及男性空巢老人面临着突出的经济困难和缺乏照料等问题。应构筑起国家、社区、家庭与老年个体所组成的养老保障的社会支持的网络系统,以满足老年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以及各种发展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从需求层次理论看农村空巢老年女性养老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致使他们的父母成为"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巨大差别,农村老人较城镇老人养老有着更大的困境。而且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持续推行和子女的减少、传统家庭观念的淡化等原因,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而农村空巢老年女性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在家庭里的弱势地位让他们在养老问题上面临更多的困难,农村空巢老年女性养老问题成为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银发浪潮汹涌而至,21世纪是老龄化的世纪.随着城市化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老年人群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健康可以长寿,但长寿不一定健康.如何改善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社会压力变为社会动力,是一个亟待研究的社会问题.笔者对长春市退休老年人进行调查访谈,考察老年人健康状况;从社会支持利用度、负性生活体验度、主观生活满意度三种维度分析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以个人、家庭、社会三个视角剖析解决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调查小组对梅州市丰顺县空巢老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空巢老人问题在梅州市丰顺县是一个典型的问题,由于生活的需要,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留下一些老人独守空巢。而这些空巢老人在生活上和心理上都存在着多多少少的问题,比如生活难以自理,老人感到孤独等。政府针对老人切身问题的解决力度还有待提高。对空巢老人目前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对于关爱空巢老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市空巢老人的需求缺失及解决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空巢老人在养老过程中面临着经济、精神以及养老服务的缺失。本文从宏观背景、客观因素和独特因素等三方面对城市空巢老人的需求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解决城市"空巢"老人需求缺失问题,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它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定来保障,需要充分发挥社区在养老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需要城市空巢老人自身的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9.
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空巢"家庭已成为人们热切关注并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通过对极具典型意义的苏州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和分析发现,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虽然较好,但大部分空巢老人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对策是,不断完善城市的养老保障制度,给老年人提供就业的机会,重视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及医疗服务,加快社区照料服务的发展,关注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0.
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模型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宁波市166名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对影响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模型.结果表明外倾性、精神质,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积极应对可直接预测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积极应对是影响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外倾性和神经质通过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积极应对间接预测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浙江农村空巢老人帮扶服务体系建设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对浙江余姚、临海、江山三县(市)农村空巢老人帮扶服务试点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我省农村空巢老人帮扶服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发现,空巢化已成为农村老人一种普遍的生存状态,但目前农村空巢老人帮扶实践普遍存在着服务功能定位不清、社会化水平低下、市场发展滞后等问题,难以满足农村空巢老人多元化帮扶服务需求。本文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心理学学科,聚焦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境,探究其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现象与规律,已形成德育心理学、美育心理学等分支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课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这门课程的"学"与"教"日渐受到重视。回顾十年来大中小学心理健康课"学"与"教"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到:"学"与"教"的研究重心偏离,侧重于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和教学方法有效性;没有根据心理素质特点而开展教学和学习规律的研究;忽视对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教学胜任能力的探讨。鉴于此,提出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旨在探究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情境中学生与教师的心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为此,初步讨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内涵、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学科体系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区别、联系等方面的基本问题,希冀能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建设,突显课堂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受到学界广泛的关注,但以往的研究大多采用的是量化研究,只从数据分析的角度,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数进行实证分析,一般难于针对个体提出具体的实践层面的措施。质化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通过心理咨询资料收集,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人际交往、自我意识、耐挫能力及学业压力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侧重对上述四个方面的关注,以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数。  相似文献   

14.
Despite a large body of research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discrimination on health, the ways in which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may lead to disparate health outcomes through a sense of self and system consciousness is less understood. The current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both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consequences of discrimination, as well as mediating pathways among African American and White women. Indirect effects analyses examine mediating paths from discrimination to health outcomes via structural awareness and self-esteem, using data from the Women's Life Path Study (N = 237).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discrimination is both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health outcomes for both Black and White women, mediated by individual (self-esteem) and group-level (structural awareness) processes. Evidence from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discrimin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heightened structural awareness, as well as lower self-esteem – both of which are related to poorer health. Discrimination negatively affected health across three domains, although the mechanisms varied somewhat for Black and White women. Broad implications of this research for interdisciplinary scholarship on the effects of discrimination on health and health dispariti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张振康 《学术探索》2007,(2):139-144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近年来日益突出,成为影响教师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教师权威地位的下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升学压力,岗位压力,社会舆论压力及对教师考评的不合理性等是造成这种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最终对教师个人及学生都会产生许多消极影响,危害性很大。帮助中学教师摆脱心理问题需要教师及相关部门采取积极对策,社会也应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咨询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中具有重要作用。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大学生诸多心理问题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为复杂的问题 ,开展心理咨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A large body of research has established that combat has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soldiers, resulting in PTSD and a wide range of relate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However, very little research examines what effects non-combat military service may have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men. Using data from the National Longitudinal Survey of Youth (NLSY79) we show that men who serve on active duty, and do not see combat, are less likely to experience depressive symptoms than their nonveteran and reserve duty counterparts, although this effect tends to dissipate after discharge from the military. We suggest several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active duty military service may act to reduce the likelihood of developing depressive symptoms.  相似文献   

18.
农村"空巢"老人现象是伴随着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区域间转移而产生的社会问题,研究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满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制定农村"空巢"老人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促进其生活状况的改善和生活满意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A large body of empirical research documents the adverse mental health consequences of workplace bullying. However, less is known about gender and race differences in the processes that link workplace bullying and poor mental health. In the current study, we us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of survey data from the 2010 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 (N = 2292) and draw on stress process theory to examine coworker support as a buffering mechanism against workplace bullying, and gender and race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ullying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indicate that coworker support serves as a protective buffer against workplace bullying, although the buffering effect is relatively small. We also find that the effects of workplace bullying more heavily impact women and persons of color. Specifically, women and African American individuals in our sample were less protected from the buffering mechanism of co-worker social support.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农村人员进城务工所引发的农村留守妇女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诸多问题主要是农村妇女的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造成的,留守妇女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父权制与社会体制相互作用影响所引发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逐步改变社会对家庭劳动的价值观念,承认妇女的家庭私人领域的劳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