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吴秀明1952年生,浙江温岭人。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学学会副会长等职。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历史文学研究。发表《历史文学论》、《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研究》等专著10部及学术论文200余篇。主持完成三项有关历史文学的国家社科规划课题。曾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浙江省鲁迅文学艺术成果奖和浙江省优秀社科成果奖等各类奖项10余次,2003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在本刊发表的…  相似文献   

2.
张喜华     
张喜华1969年生,湖南南县人,文学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欧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大学英语研究会理事、全国外语院校大学外语教学协作会常务副会长等。主要从事英美文学、跨文化研究与文化研究。主持省部级项目《跨文化交际中的东方主义》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出版教材7部、专著《跨文化视野中希尔作品研究》和译著《作为批评理论的文化研究》等。先后在《外国文学研  相似文献   

3.
中青年学者     
关四平教授简介关四平,1953年10月生。1985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9年7月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理事,黑龙江省红楼梦学会秘书长。自80年代以来,在《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红楼梦学刊》、《社会科学战线》、《东北师大学报》、《上海师大学报》、《山西大学学报》、《北方论丛》、《学习与探索》、《求是学刊》、《…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日本学术界,青木正儿是一位久负盛名的汉学家。能象他那样对中国文学艺术有全面而深入理解的人是不多的。他主要从事于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尤其以研究明清戏曲史见长。其主要论著大都有中译本,有的甚至有多种译本,如他的《中国文学概说》既有隋树森译本,还有郭虚中译本(书名《中国文学发凡》)。他的《中国近世戏曲史》(初名《明清戏曲史》)既有王古鲁的全译本,另外还有郑震的编译本;有的译本还多次再版,如隋译本《中国文学概说》一九三八年初版,一九四七年再版,一九八二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早期的文学批评郭志今王国维从事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的时间不长,有关文学批评的论著也不多。1907年之前有关文学批评的著作,除了《"红楼梦"评论》外,较重要的有《论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论近年之学术界》、《文学小言》、《屈子文学之精神》以及《古...  相似文献   

6.
《相闻》是《万叶集》中三大分类名之一①。它在日本和歌史上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万叶集》以后再也没有被使用过。就这一特殊文学现象,特别是《相闻》的出典与语义,众多的研究者从各个方面、各个视野进行了探讨。在漫长的研究史上,对于《相闻》的研究,笔者以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七大学说:1.仙觉、契冲的“恋爱说”2.雅澄、岸本由豆流等的“文选出典说”3.五味智英的“炫学说”4.武田礻右吉的“先行说”5.山田孝雄的“往复存问说”(间接出典论)6.伊藤博的“私情说”7.小岛宪之的“法帖尺牍说”从13世纪的仙觉,到…  相似文献   

7.
1840年以来的中国文艺的演化过程极为复杂多彩。文艺转型,即中国文艺如何从古典型转为现代型,是研究现代文艺史的重要方式之一。从这一方式看,中国文化的三种转型模式最具有理论意义。这就是建筑的意义转换,文学的形式转换和绘画的功能转换。关于建筑转义,我已经在《中国建筑文化三题议》一文①中有详论,这里就专门讨论文学和绘画的转型问题。中国文学的转型模式:“形式”转换中国文学的转型,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文学结构的等级变动,从古代以诗文为最高的诗、文、戏剧、小说等级制转为现代的以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就中国古代文学对《万叶集》、《源氏物语》的影响,以及日本文学的审美理念“物哀”的形成过程,做了颇具新见的阐述。提出了日本古代文学一个独特的发展模式:日本本土固有文学与古代中国文学的“冲突·并存·融合”的模式。并借此对中日古代文学交流的经验进行疏理总结。  相似文献   

9.
应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和《日本研究》编辑部的邀请,日本和歌文学会、中古文学会常务委员、《日本研究》特邀作者、日本大学杉谷寿郎教授,于1987年6月7日至8月21日来我国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杉谷教授为辽大日本研究所做了题为《从“咏柳”和歌看日中两国古典文学交流》的学术报告,双方就两国古典文学交流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在华期间,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李芒会长、吕元明副会长分别会见了日本客人。杉谷教授尚与京、沪、辽、吉  相似文献   

10.
美国大学的中国文学教学及研究有如下一些特色。首先是将中国文学研究和教学作为区域研究的一部分。例如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文学研究主要在东亚语言文化学专业中进行 ,并与东亚区域研究学专业和东亚研究中心等一些亚洲研究部门有合作关系。东亚语言文化学专业主要负责东亚各国语言和历史、文学、思想、哲学等人文科学方面的教学 ;东亚区域研究学专业则集中了政治、经济、社会、人类、国际关系、法律等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为东亚研究提供相关的资料 ;东亚研究中心主要从事研究、交流和出版活动。东亚语言文化学专业虽然主要从事语言、文学、…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评介吉勇夫邓小平是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以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主要标志,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做出了多方面的、创造性的贡献。其中处于基础和精髓地位的则是他的哲学思想。邓小平...  相似文献   

12.
王立教授从事中国文学主题学研究多年,用力甚勤,且不断进行创新推进式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文人审美心态与中国文学十大主题》洋洋40万言,即其力作之一。综观全书,有以下几大特点。一、选题价值大,学术品位高。主题学理论是一种跨学科理论,它主张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中寻找作者对世界态度的同异。而该书则主要从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国别文学的角度,应用主题学理论来观照中国文人文学。事实上它是一种跨文体、跨时代的通题研究,融汇近些年来我国文学研究领域多种较新的理论,综合海内外宏观研究的较新成果,将主题学理论…  相似文献   

13.
《史记》是司马迁创造的文化奇迹,是第一部纪传体中国古代通史,由于《史记》的问世和影响,史学才冲破传统经学体统,以独立的学科自立于中国古代学术之林。司马迁对前代文化经典的接受塑造了《史记》的文化品格,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所开创的叙事体例、语言表达范式、行文风格对后世叙事文学发挥了不可低估的示范性作用,作为文学经典进入世界文化的神圣殿堂。《〈史记〉文学经典的建构之路》一书系统深入地考察了自《史记》问世两千年来“以文学的名义”被接受、认知的文学经典建构之路,沿着这一研究路径,追溯、探索《史记》文学经典化的学术思想史,进而期待《史记》文学研究尤其是《史记》对叙事文学影响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评介《国家全景观》吉勇夫能用通俗明快的语言,把一个最复杂、最难弄清的问题弄明白、说清楚,确实是一次可贵的探索,可喜的突破。河南省委党校黄亮宜教授的新著:《国家全景观──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问题》一书,用大视野、多角度、新资料,对“国家”这个老生常谈...  相似文献   

15.
刘九令 《日本研究》2011,(1):111-115
《日本灵异记》作为日本最早的佛教说话集,具有宗教学、民俗学、社会学、比较文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不仅如此,本文通过对作品中的拟人、夸张、用典、譬喻等文学手法的发掘和分析,同时对其中对句的形式美进行考察,揭示出该作品文学性的一面。其中,用典、对句等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灵异记》在编撰过程中对中国文学的汲取和模仿。以往的研究中,受日本固有研究传统的影响,大多忽视了文学性的考察。与此同时,《日本灵异记》也常被放入错误的评价坐标系中进行审视,使得它所具有的文学性一度被遮蔽起来。如果将其置于与中国文学为同一系统的佛教说话的源流之中,其文学特色便凸显出来了。  相似文献   

16.
《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是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李浩先生所著的博士论文的修订本,由台北文津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作者继《唐诗美学》、《唐代园林别业考论》、《大唐风度》等著作之后,呕心沥血3年之久的又一部力作。作者主要采用“历史—文化”综合研究,从人地关系的理论前提出发,选取“地域—家族”相结合的操作方法,来探讨唐代关中地区文学的发生发展史实,融资料考订、文本分析、理论概括于一炉,企图梳理出唐代关中地区与文学滋生发育有关的种种因素:地域文化氛围、方土风气、士族教育、地域环境……,部分章节曾在《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17.
唐朱昌1951年生,上海人,经济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世界经济理论、公共财政学、俄罗斯(苏联)经济及其对外关系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俄罗斯经济转轨透视》、《寻求苏美力量均衡的努力》、《苏联经济若干问题》、《走向2000年的苏联经济》、《地租地价学》、《苏联经济概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发表学术论文两百多篇。在本刊发表论文《从危机到治理:俄罗斯中央和地方关系制度变迁评析》(2006年第3期)。庄…  相似文献   

18.
李卫东 《唐都学刊》2011,27(5):124-126
在新世纪启程不久的有限时间间隔中,要认真回顾、反思、掂量和定位鲜活的20世纪中国文学,无疑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冒险性。由长期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李继凯教授领衔,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的方式,对这一重要课题进行了历时多年的卓有成效的探索,其结项成果即为58万言的《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创造》(以下简称《创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本文拟对《创  相似文献   

19.
德国红学     
德国红学姜其煌谁是第一个研究《红楼梦》的德国人?根据我掌握的材料,这个人应该是德国著名汉学家威廉·格鲁勃。格鲁勃曾任柏林大学东方语教授,并于1897—1899年期间在北京从事研究工作,写过不少关于中国文学、哲学和宗教的著作。他于1902年在莱比锡出版...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革命的认识逻辑毛泽东认识论学说的结构与特征》评介吉勇夫由李恒瑞主编和叶志华、陈钊生共同撰写的《中国革命的认识逻辑──毛泽东认识论学说的结构特征》一书,是一部内容丰富、立论准确、论述深刻、具有新意的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力作;是我国理论界毛泽东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