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林伯先生从事《文心雕龙》研究多年,撰义疏百万余言,本文为其中之一篇。吴先生所作《序志》义疏,颇有精义,不仅旁征博引于前人,而且溶自己灼见于其间;既缕析刘勰著述之用意,又指出其思想之短长,这对理解、研究《文心雕龙》是会有助益的。因原文较长,故断全篇为上、下,分两次刊出。本期所载为前九节,后九节下期续完。为阅读方便,《序志》原文亦随义疏列在各节之前。 相似文献
2.
(十二)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论文叙笔,犹如论述文笔,六朝人约分文章为文、笔两类,文是有韵的,笔是无韵的。前者如诗赋,后者如论传。本书《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但本书有时不分,如《文心》之“文”,即包文、笔言之。○囿,根据。○章,明也。○敷,陈述。举,讲明。○理,原则。统,要领。○本书共五十篇,前二十五篇为上篇, 自第六篇《明诗》起至第二十五篇《书记》止,专论文体。按:以上言本书上篇的主要内容是论文体。说本书论述有韵的和无韵的文章,都根据不同体裁分别加以说明,而每种体裁都从四个方面着眼。一是叙述文体的原始和流变;二是解释文体的名称,并说明它的实际意义;三是选择代表作品,决定篇章的优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是一千四百多年前出现的一部伟大的文艺理论专著。作者刘勰,原籍山东莒县,寄居江苏镇江,是儒家学说的信徒,也是佛教的信徒。他的思想有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但不免有唯心主义的局限。为了批判地继承古典文艺理论方面的宝贵遗产,应该对《文心雕龙》作细致的 相似文献
4.
《吕氏春秋·本味》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列子·汤问》篇亦载此事,略同。刘向《雅琴赋》:“末世锁才兮知音寡。”《古诗》:“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文心雕龙·序志》篇:“怊怅于知音。” 相似文献
5.
南朝梁代皇侃《论语集解义疏》是北宋前惟一完整存有篇序的《论语》注本,其篇序主要从首章出发分析篇义,将鲁《论语》二十篇理解为绝对的前后相次关系,在认识上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不够合理与科学。但篇序对一些篇名较早作出了较为合理的阐释,又有其贡献。 相似文献
6.
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篇中,对"兴"义的描述本可按照当时已经明朗的审美路线进行阐发,但刘勰描述"兴"的概念,以毛诗、郑笺、离骚经为依据对象,从它的经学诠释意义出发,旨在讽谏教化。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刘勰的经学趋向、"兴"具有浓厚的经学传统、指责作文时弊。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学综览》序王元化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编纂这部《文心雕龙学综览》已历时三年。撰稿者有七个国家和地区的七十多位中外学者,全书六十余万言。这样一部由海内外学人共同编纂的大型著制,在大陆恐怕还是一件创举。综览的编纂是鉴于迄今还没有一部比较全面反映《文心...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书名韫义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文心雕龙》书名的含义,历来索解不一,文章释“文心”与“雕龙”的关系为“文心如雕龙”。“文心”即“为文之用心”,“雕龙”是“文心”的形象化说法,两者都是从文人写作包括文意和文辞两方面的结撰构思来说的。《文心雕龙》书名不仅标示出该书作为文艺美学著作的性质,还显明了著者所秉持的内容和形式统一论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9.
皇侃的《礼记义疏》代表了南朝《礼记》注疏的最高成就。皇侃采用的宗郑为主,兼采他说;阐释义理为主,间引文献互证;运用科判体式,重视总结段义;注重从礼仪变迁的角度阐释异文等方法较为典型地体现了南朝经学注疏的一般特点。其成果不仅为唐修《礼记正义》奠定了基础,而且为历代研究者所吸纳,具有重要的经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茂州州叙 :“隋汶山郡。武德元年 ,改为会川 ,领汶山、北山、汶川、左封、通化、翼针、交川、翼水八县 (原文作“九县” ,据“校勘记”改 )。其年 ,割翼针、左封、翼水三县置翼州 ,以交川属松州。……贞观八年 ,改为茂州 ,以郡界茂湿山为名。仍置石泉县。……旧领县四。”(《旧唐书》卷四一、16 88页 )这段叙文 ,三处有误。第一 ,武德元年所领之八县中有“北山” ,误。武德元年所领八县 ,皆为隋县 ,据《隋书》卷二九、82 3页 ,汶山郡领县中有“北川”而无“北山” ;《新唐书》卷四二、10 84页亦载茂州曾有“北川” ,显然 ,叙文中的“北山”… 相似文献
11.
翼州州叙 :“隋汶山郡之翼针县。武德元年 ,分置翼州。六年 ,自左封移州治于翼针。咸亨三年 ,置都督府 ,移就悉州城内……旧领县三……天宝领县二。”(卷四一第 16 89页 )这段叙文 ,有几处脱漏。第一 ,“分置翼州” ,语义不明。分何州何县置翼州不明确。若仅是分翼针县置翼州 ,则紧接下文“六年 ,自左封移州治于翼针”就不可理解。左封何来 ?本卷 16 88页茂州州叙 :“其年 (武德元年 )割翼针、左封、翼水三县置翼州” ,据此 ,则“分置翼州”当为“分茂州之翼针、左封、翼水三县置翼州”。第二 ,依州叙 ,翼州领县当有左封 ,然本卷下文记翼州… 相似文献
12.
对《神思》篇内容的理解,长期存在“想象论”、“灵感论”两种看法。本文从文学创作的构思过程及其心理机制角度对此篇进行分析,指出“想象论”与“灵感论”的偏颇不足,从而引入论述的中心内容及《神思》之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3.
《风骨》篇是《文心雕龙》五十篇中最不容易懂的一篇。第一,由于风骨一词,是两个实体词相结合的复合词。作者通过概括,把具体形象转化为抽象概念,使它成为文学理论中一个专门术语,这已经是很难的了。而他的用法,又和同时代作家的用法,在词义上有着极大的分歧。例如沈约的《宋书·武帝纪》说:“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特”。“刘裕风骨不恒,盖人杰也”。都是风神骨相的意思。魏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界对《文心雕龙·程器》篇的主旨的研究不够准确。《程器》的主旨是衡量文士的器用和社会作用。刘勰主要从"名之抑扬"和"位之通塞"两个方面论述文士的器用和社会作用。从"名之抑扬"的角度,刘勰驳斥了"文人无行"之雷同之见的偏颇;从"位之通塞"的角度,刘勰强调文士应该"文武之术,左右惟宜"、"摛文必在纬军国,负重必在任栋梁;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程器》有为文士正名的意味在,意在肯定文士的社会价值,尽管刘勰对文士有独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近读中华书局标点本《宋书·五行志》(1993年出版),偶见点校欠妥之处,有些虽无关宏旨,然终有白璧微瑕之憾。现一并整理如下,以求教于方家。(1)元康中,天下始相仿为乌杖,以柱掖其后,稍施其 ,住则植之。(一、服妖、888)原标点“以柱掖其后”连为一读,有违事理。“以柱掖”当属上,“其后”应属下。人使乌杖(即拐杖),或柱其右,或柱其左,柱人身后则十分罕见。(2)元康末至太安间,江、淮之域,有败编自聚于道,多者或至四五十量。干宝曰:“……太安中,发壬午兵,百姓嗟怨。江夏男子张昌遂首乱荆楚,从之者如流,於是兵革岁起,天下因之,遂大破坏。”(一… 相似文献
16.
(9)吴孙休永安年十一月甲午 ,风四转五 ,复蒙雾连日。是时孙琳一门五侯 ,权倾吴主 ,风雾之灾 ,与汉五侯、丁、傅同应也。 (五、恒风、981)“复”字应属上句读。“复”与“转”同义 ,“四”与“五”相对 ,义为风回环往复。( 10 )魏齐王正始中 ,中山王周南为襄邑长。有鼠从穴出 ,语曰 :“王周南 ,尔以某日死。”南不应。鼠还穴。后至期 ,更冠帻皂衣 ,语曰 :“周南 ,汝日中当死。”又不应。鼠复入 ,斯须更出 ,语如向日。适欲日中 ,鼠入复出 ,出复入 ,转更数语如前。日适中 ,鼠曰 :“周南 ,汝不应我 ,复何道。”言绝 ,颠蹶而死即失衣冠。取视 ,… 相似文献
17.
(5)魏侍中应璩在直庐,见一白狗,问众人无见者。逾年卒。近犬祸也。(二、犬祸、923)原标点易生歧义。根据上下文来看,“问”的对象应是“众人”,“无见者”则是叙述的结果。“众人”之后逗号不可缺。(6)晋武帝太康八年三月乙丑,震灾西阁、楚王所止坊,及临商观窗。(三、火不炎上、933)“震灾西阁楚王所止坊”是一句,中间不当停顿。“西阁”为西端之宫殿,《汉书·杨恽传》:“恽上观西阁上画人,指桀纣画。”何晏《景福殿赋》:“屯坊别署三十有二。”注:“坊,别室也。”“楚王所止坊”应在“西阁”内,震灾西阁内楚王所止坊一处,而不是“西阁”和… 相似文献
18.
19.
《文心雕龙·原道》的思想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文心雕龙·原道》篇的思想倾向,目前研究界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道是指儒家之道;有的则认为道指佛家之道、道家之道等等。有的认为道指规律,因而其思想倾向是唯物的;有的则认为道指精朴实体,因而是唯心的等等。本文拟在疏解原文基础上略述鄙见。 《原道》篇的中心是说明文章的根源是道。汉代《淮南子》首篇名《原道训》,此篇题名当受其影响。但《原道训》探究道之体用,此篇则说明文之根源为道,角度不同。刘勰认为宇宙间一切有文采的事物(包括文章)都根源于道,都是道的体现。《原道》首段云: 相似文献
20.
过去,曾有人认为刘勰评论《离骚》,跳出了以经义衡量文学的圈子;其“以奇论骚”对理解屈原的浪漫主义精神有启发作用;等等。笔者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此特写出自己对刘勰《辨骚》的理解,向专家和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