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多党合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民主党派起着重要的通联作用;其次,在共同富裕、培养人才过程中民主党派是一支重要的建设力量;再次,在充分反映各阶层群众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意愿和特殊利益方面多党合作有着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年前后,小平同志主要从政治角度考虑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把党内民主、人民民主的恢复和建设放在首位。第二阶段:1986年6月至11月,小平同志主要从经济角度考虑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旨在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清除障碍。第三阶段:1987年1月至1992年春,小平同志主要从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政治体制改革,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最大目的是争取一个稳定的环境。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一个完整系统的科学体系,其落实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贯穿了实事求是的一贯精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贺贝贝 《兰州学刊》2004,2(2):16-17,59
本文初步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并且认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内在统一性 ,但是政治体制改革对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是有限度的 ,政治意识文明与政治行为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同样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4.
政治的基本问题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类政治的两大基本问题是权力的产生与权力的控制。几千年来,人类在这两大政治问题上作了长期不懈的艰苦探索,且卓有建树,凸显出人类社会的政治文明。作为整个人类的政治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也集中表现为围绕着上述两个方面,改革和完善现行政治体制,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思想保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研究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因、目标、内容和方式等问题 ,分析我国现实政治的合法性基础及其存在的问题 ,探讨如何加强我国政治合法性基础的现实途径 ,以提高我国社会的政治判断力、政治有序性和政治共识度 ,为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舆论支持 ,进一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我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进行了论析: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全面改革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动力。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深入探索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规律,全面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运行要素。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基本运行要素包括:必须正确处理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关系,为政治体制改革创造坚实的经济改革基础;必须大力加强民主政治文化建设,为政治体制改革构建强有力的政治文化支撑;必须积极沟通各政治机体之间的联系,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有利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8.
政治体制改革,已走过30年的历程。应该说30年来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县级政治体制改革作为地方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部分,体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意义。开展县级政治体制改革,可以更好地贯彻改革的渐进主义策略,走渐进发展的道路;能够保证中央和省、市级政权组织对县级政治体制改革能够进行有力的领导;构成地方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将产生整体性、全局性的政治效益;向下延伸到乡镇,对于衔接已经进行了20多年村民委员会的民主政治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论江泽民的政治体制改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坚持了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并且在新的实践中加以拓展和深化,对我们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正确处理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发展、政治稳定的关系,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和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叶青华  赵建平 《理论界》2007,2(3):12-13
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是由民主、法制、体制、改革、稳定等概念组成的逻辑严谨的科学体系。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其中的关键是通过体制改革,以法制来保证民主。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集中体现在体制改革上,包括体制改革的起点选择、程序安排等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础 ,农村基层政治组织是农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形式。由于国家政治体制的缺陷 ,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还存在一些必须解决的问题。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 ,进行必要的制度设计和安排 ,在全面建小康社会中把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好。  相似文献   

12.
一直在政治主导和推动下的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既决定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又决定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可是,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制约,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在推进的过程中,需要始终把握好政治上的动态平衡,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与政府调控、政治系统与公众、政治系统内部各机构、中央与地方等之间政治关系的政治平衡,并在这种平衡把握中积极处理好失业、国企效益和转轨、农业经济市场化、差异性和腐败等主要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巴黎公社和苏维埃政权的历史异同及其政治得失的分析比较,探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几个问题,阐述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在深入发展,与之相适应,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才能为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必不可少的政治条件,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得到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公民的政治参与愈显重要。当前,我国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普遍还处于自发状态,以动员型参与为主,参与本身也处于较低的层次,且许多参与都以非制度化的形式出现。扩大政治参与,必须推动社会主义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一是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公民的参政意识和参政能力;二是要促进公民政治参与从一般参与、事务参与、基层参与向高层参与、监督参与、决策参与转变;三是要进一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以制度保障公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政治体制改革,首先以建设和发展民主政治为目标,其后随着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法治政治又成为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这种以追求法治国家为目标的民主政治极具合理性,从民主政治到法治国家也使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从应然层面走向实然层面。  相似文献   

17.
徐庆江 《理论界》2009,(6):45-46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包含着各种政治要素在内的全方住的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从改革的缘由分析入手,回顾和理顺了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所经历的"四个时期",进而科学概括和总结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指出:“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如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就要严重地脱离广大群众。”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入,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现在已经提到了研究和探索的日程上来。政治体制改革在全面改革中处于什么地位?政治体制改革将要涉及并需要解决哪些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这是目前理论界所关注的。为了推动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民主政治建设要求非常迫切,这是因为:1.市场经济的主体利益特征,要求必须尊重生产经营者的自主权;2.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特征,要求必须确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地位;3.市场经济的公开竞争特征,要求必须建立管理中的民主机制;4.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特征,要求政治生活必须增加透明度和公开性。而民主政治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他改革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稳定的关系,关于基本政治制度与具体制度体制的关系,关于领导体制与领导者个人作用的关系,关于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都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维在政治领域的自觉运用。深入研究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中的辩证思维,对于继续推进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增强在改革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科学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