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考察中国和印度的教育制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对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进行比较的机会,这两个国家有着共同的几乎难以解决的问题,即克服殖民统治、半封建主义与教育不发达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但两国的经济和教育发展战略却又不同。印度于1947年独立和中国于1949年解放时,各自在教育方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秀玲 《学术交流》2006,(9):98-10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资金来源是其建设成败的关键。我们应多方并举,多元筹措,加大支农资金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调整农村金融的职能定位,强化政策支农功能;利用资本市场,广泛吸引工商企业和城乡居民进入农业领域投资;充分发挥土地出让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政策效应;盘活农村集体存量资产,扩大新农村建设资金积累。通过强化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整合力度,建立健全多元化的资金筹集体系,全力支持并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中印两国实体经济部门与金融业的相关变量融入经济增长进程中进行比较分析,找出相互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从中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金融变量在两国的经济增长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其中,固定资本构成率在中国发挥的作用比印度要大,且中国的经济增长领先于金融发展;而印度的金融发展却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在金融体系的有效性上优于中国。  相似文献   

4.
卢光盛  聂姣 《南亚研究》2020,(1):74-100,150,151
东南亚既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线路的必经之路,也是印度“印太构想”的重要区域.当中国的“一带一路”与印度的“印太构想”在东南亚地区相遇,两国的利益碰撞和影响力竞争明显增强,但也为中印在与东南亚区域合作过程中走向“竞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印在东南亚区域合作中的竞争与合作,贯穿于中国和印度参与东南亚区域合作的不同理念中.中印与东南亚区域合作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这使得双方的彼此认知出现错位,印度呈现出明显的排他性,中印在域外因素和合作成效方面也出现明显的差异.比较中国和印度与东南亚区域合作在利益诉求、彼此认知、排他性、域外因素、合作成效等方面的不同,有利于厘清中国和印度在东南亚区域合作中的“竞争面”与“合作面”,推动中印两国在与东南亚区域合作的“碰撞与竞争、对接与合作”中探索更具实质性意义的合作,最终实现互利共赢或多赢,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印度的经济改革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与印度的社会制度不同,但是两国致力于经济改革以加快经济发展、面对国际竞争挑战的目标却是一致的。实行改革前两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类似,因此改革的方向和内容也有许多相同之处。目前两国的经济改革都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改革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而且今后的改革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可以肯定的是,中印经济改革的方向和潮流将不会逆转,这首先是因为两国的经济改革从一开始就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印度的总体发展战略,特别是外贸发展政策是相似的。中印两国均受到苏联的影响,都采取了苏联式的内向型发展战略,重视重工业,重视中间产品和资本产品的生产,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两国实行这一战略的重点有所变化。两国的人均收入增长也相似。按世界银行的统计,以1952年美元价值计算,中国在1952年的人均收入为50美元,而印度1950年为60美元。1987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的金融分散化管理的发展趋势。目前 ,上述两个国家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体制转轨的过渡时期。我们之所以关注中国和印度的金融分散化管理的经验 ,是因为存在着两个至关重要的理由 :其一 ,在金融分散化管理方面 ,两国之间的差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其二 ,两个国家都实施了相关的经济政策 ,并建立了有关的组织和机构。双方都正在推行旨在促进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的改革 ,并制定了有关的激励政策 ,建立了分散化管理的金融机构 ,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国是一个从苏联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8.
佛教约创立于公元前6至5世纪,后在古印度逐渐流传,公元前2世纪后又传播于中国、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8世纪印度教兴起,並日见兴旺,佛教逐渐衰微。12、13世纪后,古印度除个别偏僻地区外,佛教几乎消亡。19世纪,印度从斯里兰卡引进小乘佛教,佛教始在印度获得部分复苏,目前虽有380万教徒,但只占人口总数的0.6%弱。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印度目前的经济改革[美]A.伯哈勒自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和印度加快了经济改革的步伐。中国的经济改革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税制,开放股票市场,提高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改善国内的投资环境。印度的经济改革则持续了十年之久,在加速私有化进程等...  相似文献   

10.
这里所说的印度逻辑,指产生于印度古代的一种系统逻辑学说,即因明。因明与中国古代逻辑(以《墨辩》为代表)和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并称世界三大逻辑源流。在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指引下,对这三种逻辑学说进行实事求是的比较分析,这无论对于人类文化思想史的研究,还是对人们理论思维水平的提高,都将有所裨益。从南北朝隋唐以后,随着佛经的翻译和佛教的传入,印度逻辑就陆续地系统地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印度占世界人口总数约40%,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流浪儿童数量都很庞大。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的流浪儿童基本情况、政府救助、非政府救助等情况,借鉴印度的一些救助措施、救助理念,推动我国的流浪儿童救助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印度占世界人口总数约40%,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流浪儿童数量都很庞大。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的流浪儿童基本情况、政府救助、非政府救助等情况,借鉴印度的一些救助措施、救助理念,推动我国的流浪儿童救助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13.
巴基斯坦与印度政治制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基斯坦和印度在 194 7年 8月独立时 ,都选择了议会民主制度为自己的政体。但是 ,在独立后的 5 0多年里 ,巴基斯坦始终未能建立起一个稳定的议会民主制政府。宪法几度或被废除或停止实施 ,政府体制变化莫测 ,时而内阁制 ,时而总统制 ,还有近乎一半的时间为军人政权。然而 ,印度的议会民主制自确立以来就没有变动过。从印度 5 0年的建国实践看 ,议会民主制已经为印度人民和政治家所接受。国际社会普遍认为 ,议会民主制在印度的实施是成功的 ,其发展是健康的。那么为什么有着同一历史背景 ,又是同时宣布独立的两个国家 ,会在政体的建立和实施…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治理需要国际政治中的大国参与。中国和印度作为新兴大国,通过双层互动而逐渐产生气候政治变化以回应系统内外的环境压力。新兴大国气候政治变化的反馈效应亦再造/强化了其集体身份,使新一轮国际—国内政治的双层互动获得势能,从而维持整个政治系统生活的动态运行。  相似文献   

15.
陈自明 《南亚研究》2010,(4):145-153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1世纪初,印度与中国这两大文明古国开始复兴和崛起,文化交流开始变得频繁。中国人民十分喜爱独具特色的印度音乐和舞蹈。著名音乐大师拉维·香卡、苏布拉玛尼亚姆和舞蹈大师莉拉·桑姆生在中国精彩的艺术表演都深深铭记在人们的心中。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印度音乐与舞蹈,多年来有不少中国学生和学者前往印度留学和从事研究。他们回国后在中国的音乐和舞蹈院校分别开设了印度音乐与舞蹈课程,并向全国各地推展,目前,中国人对印度音乐与舞蹈的兴趣日趋浓厚。印度的音乐文化对中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印度的农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印度7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贫困人口的近70%也集中在农村。近些年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生存环境,成为印度政府关注的焦点之一。政府农村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基层自治机构积极动员民众参与政府制定的各项工程。农村工程的重点在于促进就业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饮用水、环境卫生、住房、教育和道路建设等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将就业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是其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中国和印度在国际舞台上的互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些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它们参与全球化和地区化进程的深度和特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与自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0世纪 80年代和 90年代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均引进了经济自由化的发展模式。在许多人眼中 ,自由化被视为一个过渡阶段 ,在此期间 ,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一模式尤其适用于中国和印度 ,尽管存在着中央计划经济模式和社会主义模式 ,但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制度却始终建立在“混合”经济结构的基础之上。在印度 ,人们普遍认为 ,其经济体制正在从混合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换言之 ,即从封建主义转向资本主义。中国和印度在不同历史时期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中国的经济改革始于 1 979年 ,而印度的改革则从 1 991年开始全面…  相似文献   

19.
一、回顾去年,印度国际大学“中国馆”在桑提尼克丹(即和平村)举办了建成50周年庆祝活动。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其前身是印度国际问题研究学院)开设的中国学课程也度过了30多个春秋。到明年,德里大学的中国学研究将迎来它的25周年。作为双月刊发行多年的《中国学通报》也将步入第25个  相似文献   

20.
1.引言 本文的目的是描述印度和澳大利亚高等教育部门中质量保证框架(quality assurance framework-QAF)的发展状况,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随着在国际上QAF显示出的趋同趋势,本研究考察在这两个国家QAF是否正在趋近相同,以及是否有一个质量保证的"普适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