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论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人称叙事作品在叙述视角上,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称叙事作品的特点。第一人称叙事作品的叙述者,是以与被叙述人物同一的特殊关系加入到叙述视角当中的。这一特点,使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在叙述时间与叙述视角的关系、叙述声音与叙述视角的关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表现。这一特点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浓重的追忆色彩和视角转换的自然性,也是使作品的叙述视角产生各种复杂关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对曹丕与曹植的关系误解甚深,进而导致对两人作品的误读。实际上,曹丕诛杀丁仪,主要是因其陷害忠良,又恐其为祸将来,并不是要翦除曹植党羽。黄初以后,曹丕未迫害曹植,反而屡次赦免其罪责,对其封赏优厚。争立太子事件历时短暂且曹植表现淡漠,并未主动参与,事件亦未造成兄弟关系的隔阂。而曹丕、曹植两人的文学作品也反映出其兄弟间相处融洽,关系较为稳定。重新审视两人关系,是正确解读其作品的必要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3.
汉代乐府中有歌曲借咏鸟来歌颂爱情、亲情,在爱情故事题材的诗赋作品中也有咏鸟的片断,而乐府和俗赋又都是可以演唱的。近年一系列出土文物表明咏鸟歌和爱情诗赋作品除了部分题材相同和都可以演唱以外,还有可能是同一部说唱作品的不同部分。有些咏鸟歌与爱情故事赋题材相同,其本身不一定讲故事,却可以是讲故事前或讲故事后用于演唱的。  相似文献   

4.
《城堡》和《海的诱惑》两部作品虽然创作手法和外在形态相似,但作品的内蕴却不同:《城堡》关注的是人类生存与死亡的斗争,有浓厚的悲剧感;《海的诱惑》表现的却是对人们之间和谐关系的向往,在失败中存在希望。《城堡》反映出西方文学传统中重个人、重思辩的色彩;《海的诱惑》表现出重群体、重伦理的特质。残雪作品的出现是中国文学积极接受外来影响,同时又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一个成功的例证。  相似文献   

5.
《白鹿原》中的神秘现象、性爱关系描写与儒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民之 《殷都学刊》2004,42(3):81-85
《白鹿原》被称为一个民族的秘史 ,是新时期正面集中反映儒家文化的作品。作品中有许多对神秘现象和性爱关系的描写 ,这些内容可以从儒家文化来加以解读。神秘现象揭示出儒家文化后来被神秘主义化的某些痕迹 ;性爱关系的描写则反映了儒家文化对性爱的态度以及对人的最为隐秘的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其非凡的叙事才能将战争描写得如一曲英雄史,尤其是关于赤壁之战的描写,得力于其结构出无数个三角结构模型,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陈展  赵炎秋 《船山学刊》2014,(1):143-147
《红楼梦》写了几百个人物,众多人物之间的关系更是纵横交错、千丝万缕。这种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既体现在社会、血缘关系上,也表现为一种修辞关系。人物之间的修辞关系,是通过多种修辞手法的融合与叠加,建立起来的一种人物之间的超因果、超时间、超情节的纯粹美学意义上的关联。它架构起了人物之间关系的立体系统,构成了小说的深层结构。同时,它也饱含着中国所特有的文化和美学的内涵,构成了中国古代叙事作品的艺术神经,成为中国古代叙事作品极富民族特点的艺术手法,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近半个世纪以来,学界对于新中国"十七年"文学作了颇为深入的研究,关于十七年文学的发生、思潮流变、重要作家作品等方面的研究专著不少,但很少有人从中外文学动态关系角度论述新中国"十七年文学",更没有全面系统地梳理、研究"十七年"中外文学关系的论著。2009年9月,  相似文献   

9.
赫尔曼·麦尔维尔与查尔斯·狄更斯是 19世纪英美文坛上的两大星座。虽然他们并没有直接的接触 ,也没有交流经验、切磋技艺的书信交往 ,但在写作《书记员巴特尔比》时麦尔维尔明显受到狄更斯《荒凉山庄》的启发。论文通过对这两个作品的细读与比较 ,探讨了麦尔维尔和狄更斯在主题意蕴和人物描写等方面的近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启功先生关于诗、书、画关系的理论是其书法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应该是具备中华民族共同、共通的文化艺术基因。文章以启功先生的题画诗作品为例,简明扼要地探讨了他的一些佳作在融会贯通、创构意境与学养体现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文化时空中对当今的女性家族小说创作进行探索,将作品中描写的那些隐秘的、为人们所忽略的、甚至有意遮盖的生活内容的意义揭示出来,发掘出它们试图寻找的女性历史的真相,有助于深化对当今女性文学的认识。从女性的角度重新解读历史,可以充分认识作品所展示的女性成长史中包含的深刻的社会生活内容。  相似文献   

12.
夏洛蒂·勃朗特最后一部完整作品<维莱特>被很多人认为是不亚于<简·爱>的杰作,其中凝聚了作者主要的人生体验和复杂微妙的心理之旅.小说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看":露西·斯诺隐形人般的旁观,贝克夫人无处不在的窥视,保罗理直气壮的监视,以及随故事高潮时露西充满挑战的对视和勇敢的正视.本文试从"凝视"理论入手,通过对露西与约翰、贝克夫人和保罗三人"看"所折射的关系分析,解读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和性格发展,探索作者对同性、异性以及权力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邬诺娃 《理论界》2010,(6):159-160
音乐是舞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舞蹈不能没有音乐。所以在舞蹈作品中,舞者要和音乐互相配合,互相呼应。音乐和舞蹈这两种艺术形式在表现和传播形式上有其自身特点。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而舞蹈是视觉的艺术。音乐所表现的是声音的流动,而舞蹈表现出的是形体的变化。听觉和视觉是人类最直接地感受外界事物的两种方式,而且这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通过音乐与舞蹈关系的论述,阐明了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这诸多艺术形式中,当数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菅原道真是日本平安时期的著名诗人。在日本时代风潮和儒家诗教的影响下,作者接受了中国白居易"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文学主张,创作了《寒早十首》、《舟行五事》等诸多贴近社会、关注民生的现实主义作品;白居易对"世路"、人生的观察与思考使道真进一步加深了对人性的认识,从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与内涵。论修辞,道真亦从白诗中汲取了大量滋养,表现出平易而不失雅致的诗风。概言之,道真文学从主题、意境到语言表现都受到白诗的浸润,两者的关系至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在诗文创作中受到了阮籍、嵇康思想和创作意象乃至词语的影响,显示出陶诗和嵇诗、阮诗从形式到内容存在有直接联系。除圣哲之外,相比之下,只有嵇、阮的思想感情与作品对陶渊明的文学创作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文学批评揭示出作品什么意义与对其阐释的批评程式相关。在批评程式层面的研究被认为是诗学研究的基本任务。西方现代诗学在对文学的重新阐释过程中建立了不同的批评程式,不断拓展出文学意义产生的新空间,凸显了文学批评程式对“文学”存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受众与电影的审美关系,首先体现为一种适应关系。这种适应,主要是指电影作品与受众审美情趣、欣赏需要的吻合;受众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文化水平对创作主体的影响和导引;以及受众对电影作品的欣赏、认同和接受。电影艺术要不断地向前发展,不仅需要适应受众,而且需要超越受众,提高受众。在适应的基础上超越,在超越指导下适应。受众与电影的审美关系,还体现为受众对影片的反馈,即受众对接受客体的具体化──再创作。对同一部影片不同的观众会有不同的反馈。通过受众反馈可以了解一部影片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效果,掌握受众不同的接受层次。高层次的受众反馈是传播电影文化的春风,也是电影艺术珍品的催化剂。总之,电影创作与欣赏活动,是一种以电影作品为中介,相互促进,循环提高的精神活动。并由始至终贯穿着一种“创新求新”的艺术精神,推动着电影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8.
研究思想史对文学史的影响 ,必须分清各类思想与文学创作及文学史的疏密深浅关系。文学作品与文学史的概念与范畴也有宽窄之分 ,这必然涉及到思想史对文学史的影响关系的不同认识。文章认为 ,文学与文学史在内涵上是有所不同的 ,文学史所涵括的方面也有异于文学作品之处。文学史应以文学本体及其演变史为核心 ,其中思想史的成分应适当 ,以免淡化了文学史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以书法和绘画为代表的中国艺术具有自己独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集中体现在“传神论”及“气韵学说”尤其是“气韵学说”这一理论中.其理论内涵表明艺术之美的极致是要在作品中传达出生命之气生生不息,如音乐、如诗意般流动的美.这一崇高目标的取得,不仅仅在于单纯的技法修养,更在于养气,在于人格的培养,在于对传统中国文化的深切体认.  相似文献   

20.
一、形式主义审美理论的弊端 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理论界从反对"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出发,着力探讨文学的本性及其自身规律,形成多种形态的理论建构.这其间,西方当代的文学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研究从康德有关审美"非利害性"的论述出发,建构出形式主义审美理论,提出"回到文学本身"的口号.在他们的话语中,"回到文学本身"就是"回到作品本身","回到作品本身"就是"回到语言本身".作品的语言、结构、手法等形式因素被当作文学的本体,被称之为文学的内部规律.其代表性人物说:"我的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内部规律.……因此,全书整个是谈文学形式变化的问题".而形式主义审美理论所说的"文学形式","具体说来就是'语言形式'.这是他们的基本文学观,也是他们解读和阐释文学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