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龙政变是李显、李旦与太平公主兄妹联合发动的改周复唐的政变,矛头直指武则天。正因为如此,导致政变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丛生,中宗朝争权斗争持续不断。一方面,为巩固皇权,中宗着力培植势力集团,导致武三思、韦后专权,武氏、韦氏等外戚干政;另一方面,中宗与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的矛盾趋于表面化,反映在五王被贬、太子重俊发动景龙政变及上官婉儿政治立场转换等诸多方面。神龙政变的遗留问题不仅影响了中宗朝的政局,甚至对睿宗朝政局仍有影响,直到玄宗即位,权力归一,唐朝中央统治集团的斗争才归于平静。  相似文献   

2.
唐朝统治者的宗教政策至武则天时期为之一变,由唐初的"道先佛后"而变为"佛先道后".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与武则天当时所面临的政治难题有关.此外也与武则天的个人经历、思想情感紧密相连.至其晚年她又试图从根底上将佛、道二教进行融通,进而从理论上说明自己建立的大周王朝与李唐王朝的内在联系,且将其宗教政策改为"僧道并重".中宗复位之初,"五王"执政,以推行和恢复李唐政治统治的一系列政策为务,一时将其宗教政策又改为"道先佛后",不久又发生转向而成为"佛先道后",其原因是与武三思等人再次掌权和中宗个人的经历有关.睿宗统治时间虽短,却着手提高道教的地位,且于景云二年(711)四月,癸未,颁布了<僧道齐行并进诏>,似乎是在佛、道两教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实际上这一政策的制定,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与当时朝中两大政治势力的争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从酷吏政治,经二张专权,到五王政变,是有内在联系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今试作为一条线索,对武则天后期的政治活动作一些分析。关于滥刑——酷吏政治武则天在临朝称制和称帝的一个时期里,曾大规模地施用滥刑,她“委政狱吏”,“以刑法理天下”。由于“刑法滥酷”,被时人詈为“淫刑之主”。滥刑或称酷吏政治,是武则天为维护自己的专制权力而使用的重要手段,是一种恐怖政策。这一长达十四年之久的恐怖  相似文献   

4.
通过神龙政变复位后,中宗先是将自己塑造成中兴之君,其后基于承继武周政治遗产的需要,很快又放弃中兴宣传。睿宗及玄宗并不认可中宗接续武周正统的做法,故恢复了对其中兴之主地位的认定,神龙功臣则被书写成实现神龙中兴的关键人物。随着顺宗神主附庙,不仅中宗中兴君主的地位被否定,宪宗君臣还改定了中兴的成立标准,中宗最终由中兴之君退化为反正之主。与中宗反复不定的历史定位相比,官方对神龙功臣的评价却始终比较稳定,二者出现了迥异的政治分途。中宗历史定位的反复与各个时期的中央政局紧密相关,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中兴观念的演变。  相似文献   

5.
一、吴兢其人吴兢(670年-749年),汴州浚仪人(今河南开封),从小好学,博通经史,为人正直,不好交际。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进入史馆,与当时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徐坚等人一同撰修史书,从此开始了治史生涯。中宗神龙年间,升迁右补阙,进入谏官之列,在皇室诸王争权夺利的过程中,曾上疏皇帝,制止诸王骨肉相残,维护封建纲常伦理道德,在当时很有影响。又与韦承庆、崔融、刘知几撰《则天实录》,不久升任起居郎、水部郎中。中宗景龙年间,武三思等监修国史,多有曲笔之处,吴兢不愿同流合污,开始私撰《唐史》和《唐春秋》。玄宗即位之初,锐意改革,他大胆地…  相似文献   

6.
唐中宗政变日期考赵强唐中宗李显第二次登基是通过政变手段强行通武则天退位的。《旧唐书》卷78《张易之、张昌宗传》记载政变日期为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日,《大唐新语》卷1则作正月二十三日,此二处均误。们日唐书》卷6则天皇后本纪》叙录政变时间为神龙元...  相似文献   

7.
唐睿宗自唐隆元年(公元710年)6月即位,至先天元年(公元712年)8月逊位为太上皇,并于先天2年7月彻底交出政权,退出政坛。在这短暂时间内,统治阶级曾进行过政治改革。尽管它只是昙花一现,但当时就收到一定的效果。同时,它也为玄宗朝的开元之治提供了鉴戒,作了准备。开元前期的政治,正是这种改革活动的继续和发展。剖析它们之间的因承关系,对我们深刻而全面地了解开元之治的形成不无裨益。武周末年,政治虽见好转,但武则天“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弊政仍不少。复辟后的中宗  相似文献   

8.
武则天与唐太宗、唐高宗父子之婚姻关系,向为人们所注目,但武则天与李治的接触及恋情关系的确立,则未被留意.对于宰相刘洎之死,史家也往往从政治斗争的角度加以分析,而忽视了刘洎与武则天、李氏父子三人之关系.唐太宗出征辽东,太子李治、刘洎及其众多嫔妃包括才人武则天等留守定州,武则天与李治恋情关系当于此时确立.太宗失利军还,虽知李治与其嫔妃厮混之事,但苦于未能明了具体对象,于是刘洎难免监视失察之咎而不得不死.其后,李治与武则天的关系还有发展,故太宗将武则天赏赐给李治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武李恋情、刘洎之死、唐太宗赏赐嫔妃、武则天二进宫等,都是当时社会形态、婚姻状况、政治趋势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文章四友"是初唐后期一个很有影响的文学群体,形成于武周天授元年九月到天授三年正月。虽然他们诗文兼善,但这个称号主要还是来自文的成就。崔李苏杜的排名,源于一种与声律相关的语言习惯,而非年辈、地位及文学成就等其他因素。"文章四友"主要凭借文学才华,在武周时期仕途大盛,忠于武则天在他们看来是天经地义之事,并因之而与"二张"、武三思等过从甚密,他们的政治倾向事实上已经背离了李唐政权。"文章四友"很大程度上属于御用文人,在庙堂文学的创作方面颇有成就,他们主导的宫廷诗风,对近体诗格律的最终形成有相当重要的影响,李峤、杜审言在这方面的实际作用,甚至超过"沈宋"。"文章四友"绝非浪得虚名,都有足以奠定自己文学地位的经典作品,但长期的台阁生涯及侍从身份,导致他们日渐缺乏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不少作品内容苍白,思想贫乏,这是他们不为后世所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历史上,唐代公主与政治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武则天称帝以前,一些公主卷入了宫廷权力斗争;中宗和睿宗时期,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公然干预朝政;玄宗即位后,公主干政局面结束.唐后期,许多公主的婚姻直接为政治服务,其表现之一是和亲,其次是公主下嫁藩镇子弟.唐代公主的命运与唐代政治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神龙元年,五王发动政变后,大量文人遭到贬谪,这是初唐历史和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史料和学界认为他们是二张的党羽。其实,二张并没有形成强大的政治势力,更没有专政。从二张的实际政治地位、贬谪文人与二张的关系、文人诗文的反映看,他们并非二张的党羽。他们遭贬的真正原因是:五王视他们为武后势力,以“坐附二张”为借口,予以打击。  相似文献   

12.
正在所有的中国帝王当中,有做过皇帝的父亲者并不稀奇,大多数皇帝的父亲也是皇帝;但是同时又拥有一个也做过皇帝的母亲就不多了。父母都做过皇帝的,历史上只有唐朝的睿宗皇帝和中宗皇帝兄弟俩。睿宗更加与众不同的是,他的三个哥哥(均武则天所生)都被立过皇太子,年长的两位都没能够即位;他自己的儿子中也是长子与帝位无缘,最终是三郎继位做了皇帝,即玄宗李隆基。父亲是皇帝(高宗李治),母亲也是皇帝(武则天),一个哥哥是皇  相似文献   

13.
李君羡谋反案件发生于贞观二十二年。但是,在武则天时代,为了武周革命的论证需要,武则天朝廷同意了李君羡后人的解释,认为是武则天天命暴露,而李君羡之死是充当了武则天的替罪羔羊。这一说法在武则天时代写入唐朝的国史,并被后代史书如两《唐书》、《资治通鉴》等沿袭,流传甚广。《资治通鉴》不仅沿袭这个说法,还把李淳风劝杀的故事也纳入李君羡案件的解释中,从而完成了李君羡案件的再度阐释。本文仔细分析这一历史事件遭遇的阐释历程,认为除了武则天政治的需要以外,古代历史学家的政治天命观念也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峤与苏瓌为武后、中宗朝重臣,"苏瓌有子,李峤无儿"之说,见于各种杂史笔记,有三种不同说法:中宗召二子问"所通书",苏颋之应答颇令中宗满意;苏颋为其父苏瓌守制,坚不起复;同在朝为相,李峤子不及瓌子颋有才能。根据两《唐书》、李峤长子李畅《墓志》等史料,对此三说逐一详加考证后可知,同在武后中宗朝官居要职,峤子不及瓌子颋有才能之说,当为三说之中最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在武则天的评价问题上,许多学者对其用人政策作了充分肯定。认为武则天有识人之鉴,善于选拔人才,务取真才实贤。笔者则认为,武则天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从自身利益出发,广开仕路,放手招官,这不仅给她统治的王朝造成了混乱,同时破坏了唐朝初期的选举制度,开启了有唐一代的冗官政治。兹就武则天推行冗官政治的背景、表现及其造成的影响略陈管见,以期指正。一武则天时期冗官政治的出现,并非一朝一夕,而是有其发展过程的。武德年间,天下初定,百事待举,官员不充。官吏的选举没有固定制度,存在着较为混乱的状况。对此,杜佑曾有记载:  相似文献   

16.
武后至中宗时期游宴之风日盛,武则天和上官婉儿是重要的发起者和参与者,促进了这一时期宫廷游宴诗歌的兴盛,通过分析两人及其相关诗人的游宴作品,使我们初步了解初唐诗歌发展的一个侧面,以正确评价宫廷游宴诗在初唐的地位以及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废立皇后是唐朝初期的一个重大政治事件。然而对这个事件的研究却不多。通过微观的内视与宏观的研究发现,这是一次由个人感情纠葛引起,进而转化为一场政治斗争的事件:唐高宗因私情而与武则天联结在一起;王皇后因与萧淑妃争宠而助高宗引武则天入宫;武则天因问鼎皇后宝座而使情感事件上升为政治事件;高宗的家事化处理因李义府之策而转化为国事化处理,又因李责力之言复回到家事化处理方式上来,最终确立了武则天的皇后地位。  相似文献   

18.
陈子昂二题     
本文探讨了陈子昂研究中两个重要问题 :陈子昂文风的成因和被害的死因。陈氏世居射洪 ,僻处三巴腹地 ,其文化传承乃汉魏遗制 ,很少受时风变迁的感染。乡土文化的熏陶和尚侠出奇的个性 ,是陈子昂在六朝遗风统治唐初诗坛时能毅然举起汉魏大旗的主要原因。文章还列举唐代出土墓志的新材料 ,揭示了武周时期政治迫害的严峻形势 ,进一步申论陈子昂之死是武三思授意射洪县令阴谋陷害的一大冤案。  相似文献   

19.
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有影响的人物。唐皇朝统治中国将近300年。其中武则天执政时间超过六分之一。她从显庆元年(公元656年)起,代高宗详决百司表奏几乎30年;文明元年(公元684年)至载初元年(公元689年),以皇太后临朝称制6年;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建立武周皇朝至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中宗李显复位结束,历时14年;总计差不多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20.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代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起步于“贞观之治”(公元627——649年)。唐太宗在隋末战乱之后,社会经济复苏的过程中,起了拨乱反正、奠定经济恢复发展基础的作用。从贞观至开元间,经历了高宗、中宗、睿宗、武则天四朝皇帝67年的过渡期。其中,实际统治时间最长(684——704年),影响最大的皇帝当数武则天。武则天承上启下,是促进“贞观之治”向“开元盛世”过渡的关键性的人物。因此,研究和探讨武则天的经济思想及其对唐前期社会经济的影响,对于认识唐代经济鼎盛期形成的原因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