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我国高校贫困生问题值得关注。目前高校贫困生数量呈现扩大趋势,贫困程度日益加深,出现多重贫困局面。此问题的产生既有国家政策和教育机制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支持、高校助学机制和贫困生自身等方面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从政府加大教育投入、降低教育成本、改革贷学金制度、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化解高校贫困生难题,以促进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生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在国家支持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培育和提升高校贫困生的社会资本有助于高校贫困生问题的解决。社会资本存量低是目前高校实现和谐助困的主要障碍,通过强化贫困生的同质社会资本,培育贫困生的异质社会资本,将有助于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存量,从而实现高校和谐助困。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生作为高校校园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分析了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成因,提出在关注贫困生经济贫困的同时,更应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动态群体。虽然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他们的经济压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但因贫困而引发的思想和心理问题仍然突出。因此,加强人文关怀对于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促进高校贫困生健康成长;提升高校贫困生的主体意识;实现高校贫困生的社会化转变;促进家庭、学校、社会的和谐稳定等现实意义。高校应及时掌握贫困生的思想动态,坚持解决好"两个问题",提升其社会交往能力,从而让贫困生树立自立意识,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个特殊群体。文章从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及成因入手,对在和谐校园视野下高校贫困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提出高校应完善学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做好高校贫困生就业推荐和指导,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注重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促使学校贫困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的实施和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大,高校中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贫困生已成为大学校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问题也逐渐凸显并引起国家高层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经济困难,贫困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时刻发生着变化。与此同时,网络的发展又给错综复杂的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关注和研究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新的相适应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十分突出,自卑、抑郁、焦虑及人际交往困难等消极心理已严重影响了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健全贫困生的资助体系、加强贫困生自我心理脱贫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是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目前国家、社会、高校都亟须解决的问题。该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三个原因:直接经济条件限制、综合能力素质欠缺、自主创业资源稀少,贫困生就业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国家政策、社会扶持和高校改革三个方面综合推进,促进贫困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9.
调查显示,贫困大学生是心理问题高发人群,且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非贫困学生。当前贫困大学生在高职院校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总体人数较多,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贫困其实是一柄双刃剑,既可击跨贫困生,也可以成为贫困生前进的动力。政府和高校在设法解决贫困大学生生活困难的同时,高校更应提升贫困大学生的自救能力、端正贫困大学生对贫困的态度,培养贫困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0.
"助困育人":高校扶贫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做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具体体现。高校贫困生问题不仅包括人们通常关注的物质贫困问题,还包括更为重要的制约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贫困问题。只有坚持“助困育人”理念,坚持物质资助、心理帮扶和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多管齐下,贫困生资助工作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贫困学生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当前,在资助贫困生工作中存在着重经济扶贫轻心理助贫的倾向性问题。应该针对大中专贫困学生的一般与极端心理特征做专门研究,为解决大中专贫困学生的双重贫困问题进行探索并找出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阐述贫困女大学生与家庭脱贫问题的凸显及研究意义,分析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4个方面进行归因,对照高校助困现状,寻找解决高校贫困女大学生和家庭脱贫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多,引发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是情感、贫困、网瘾和就业。这些因素的客观存在造成了不少严重的后果和影响,使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关注点和重要教育课题。高校应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应对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以促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在经济上贫困,在心理上也存在“心理贫困”。其心理贫困的根源在于习得性无助,悲观的解释形态是习得性无助产生的认知原因。塞利格曼提出的乐观疗法可以发展人的积极情绪,变悲观的解释形态为乐观的解释形态,对于治疗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其中所阐述的“穷不失义 ,达不离道”、“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思想已经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论语》的思想影响 ,形成了中华民族提倡“修身、克己、贵贱志不渝”的传统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6.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贫困大学生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正是因为贫困,一些大学生产生了诸多心理问题。分析探讨贫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并提出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校贫困生由于经济困难、家庭及社会压力、自身不足等原因导致心理贫困,进而影响他们的成长与成才。作者通过对河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类专业贫困生标准及其数量、贫困生表现及分析,提出了贫困生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对该解决方法进行效果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产、学、研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矿业工程类贫困大学生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解决大学教育中的高校贫困生问题提供了良好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问题是影响其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要采取切实措施做好贫困生“心理脱贫”工作,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心理贫困”的成因分析,提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贫困生教育及资助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收费政策不仅加剧了研究生的原发性贫困,而且引发了研究生的再生性贫困。对贫困研究生从不同的标准和内容进行准确界定,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也有助于更科学地对其进行资助。对贫困研究生进行资助应注意保证研究生公平享有“奖、助、勤、贷”的相关政策,建立国家、学校、院系和导师四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完善研究生突发事件的预警和自助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