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7,(10):86-96
利用我国199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实证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与劳动收入份额呈正相关关系,老人抚养比与劳动收入份额呈负相关关系,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能够解释我国最近20年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从要素禀赋角度来说,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前期主要是生育率和少儿抚养比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重升高,这导致劳动供给丰裕程度相对增加,劳动价格大幅下降,从而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后期主要是预期寿命和老人抚养比升高,这导致储蓄率升高,资本供给丰裕程度相对增加,但资本价格并没有相应下降,因而资本收入份额升高,劳动收入份额下降。  相似文献   

2.
结合4725位农村劳动力的实证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的微观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最大的因素是人力资本,其次是社会资本因素,再次是家庭土地因素,最小的是家庭人口因素。家庭人口因素和家庭土地因素通过人力资本因素和社会资本因素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产生间接影响;人力资本因素除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产生直接影响外,还通过社会资本因素对非农收入产生间接影响;社会资本因素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口年龄结构、经济增长与中国居民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生命周期假说为理论基础,运用中国2002-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对中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人口结构因素和收入增长率对居民消费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消费率与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间分别存在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然而,在分别对东、中、西部地区的研究中却发现,消费率与抚养比以及经济增长率的关系并不与全国保持一致,这些差别反映了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以及不同地区老龄化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全面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生育率明显的下降,使得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前到来,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冲击了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一方面,人口结构的转变在社会抚养比和人口红利两个方面对就业结构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人口结构的转变造成了整个国家处于"未富先老"的经济状况下,给经济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此外,在消费结构上,人口结构的转变主要通过"储蓄率"这一中间变量对消费产生影响,并对老龄人口将产生新的消费需求,进而引导相关产业的出现。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产业结构不仅要在三次产业间实现升级,还要通过技术研究、人力资本积累等方式实现各产业内部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中国2000年至2010年的季度数据,利用SVAR计量模型,深入研究了货币政策对不同类型住宅价格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第一,利率对住宅价格具有异于寻常的正向冲击作用,提升利率并不能有效抑制房价,这与政策制定者的政策预期以及公众的经验相背离;第二,货币供应量对住宅价格有明显的正向冲击效应,过剩的流动性是推高房价的重要原因,住宅价格调控的基本着力点应当放在货币量的管控上;第三,货币政策对不同类型的住宅价格具有不同的政策效果,差别化的房价调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张鹏  施美程 《江淮论坛》2021,(6):20-27,82
从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转变是新发展阶段人口转型的主要特征.文章回顾总结了中国人口结构转型的历史过程与经验特征,指出人口转型使得中国总体人口形势已由人口红利时期总量过剩、劳动力年轻和充裕与抚养比下降的优势逐步转变为人口负债时期总量减少、劳动力稀缺和老化与抚养比上升的挑战,其主要挑战来自于人口总量负债、人口结构负债、人口性别负债和人力资本负债等四方面.虽然中国人口红利向人口负债方向转型不可阻挡,但未雨绸缪,通过全面开发质量红利、充分挖掘人才红利/知识红利、持续提高健康红利和挖潜提高老龄化红利等应对策略,就能有效减缓甚至抵消人口负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冲击,实现经济转型与人口转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7.
2010年我国人口红利达到巅峰,人口总抚养比降至历史最低水平.2011年人口总抚养比开始增加,传统的人口红利出现拐点.然而,在总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人口结构整体变化和其内部变化并不一致,人口红利在人口分布上发生了乡城转移.通过对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抽样调查数据中城乡人口年龄结构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农村地区少儿抚养比一直高于城镇地区,农村地区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城镇地区的总抚养比远低于农村地区.导致城乡人口年龄结构差异和人口红利乡城转移的原因在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城乡差别以及城镇化进程中大规模的乡城人口流动,因此在我国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为了获取更有效的人口结构转变收益和城镇化释放的人口结构红利,应该完善就业服务体制,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劳动参与效率,同时通过资金、机构和服务三重保障,提高农村地区社会养老水平.  相似文献   

8.
财政支出的增加提高了本地区公共品的供给水平,进而提升了住宅的价值;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张提高了对本地住宅的需求,从而提高了住宅的价格。利用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相关数据所作的实证研究发现,地方财政支出的增长和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张对本地住宅价格有着显著地正向促进作用,无论在全国层面还是在区域层面,这一结论都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9.
刘畅 《学术探索》2012,(9):67-71
城市景观因子深刻地影响着城市房地产的价值。文章以享乐价格模型,就苏州城区内景观对于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发现:景观对住宅房地产的影响大于商业房地产;住宅房价与景观的相关性优于住宅地价;房地产价格与容积率、土地等级呈现较好的负相关关系;房地产的景观享乐价值同房地产交易年份也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21,(1):148-163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中国人口结构不断调整。从时间上看,少儿人口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前期攀升,2016年起,基本维持在10亿左右,老龄化进程加快,总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大幅度下降,老年抚养比直线上升;预测到2100年,中国老年人口比重将达33.75%,少儿人口比重下降至13.43%。从空间上看,全国各地人口老龄化进程步调不一致,从1953年的年轻型转变到1975年开始的成年型,再到2000年起的老年型社会(除了西藏自治区外)。人口年龄结构日益老化,带来了养老及医疗卫生等诸多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利用“人口机会窗口”提升人力资本积累以促进经济发展;延长退休年龄,开发第二次人口红利;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注重提高人口素质以提升人口效率;同时因地施策发展经济,缩小城乡差距等一系列措施,以积极应对人口结构快速老化所产生的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1999-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应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方法,实证研究经济适用房供给的挤占与分流效应对于普通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国平均来看,经济适用房对普通商品住宅价格具有显著的长期影响,挤占效应大于需求的分流效应,从而推高普通商品住宅价格;分地区来看,经济适用房对经济发达地区的普通商品住宅价格影响更为显著,表现为挤占效应大于分流效应。由此得出相关政策建议:政府应将经济适用房建设回归到提供保障性住房的本质,制定房地产调控政策时,不应将其作为平抑房价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人口年龄结构与农村居民消费:理论机理与实证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政府通过扩大农村消费来拉动内需的调控政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1993~2007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农村少儿抚养比下降与老人抚养比上升都不利于农村居民消费率的提升.因此,要解决农村消费市场低迷的问题,必须在统筹安排农民子女就业的同时,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6,(8):32-38
基于资金循环视角,利用2004Q2—2015Q3的季度数据,构建了包含金融市场多项资产价格波动的FCI指数和商业银行脆弱度代理变量,建立两者间的VAR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有效汇率缺口对商业银行脆弱度冲击效应最大,具有明显的短期扰动;货币政策的数量工具对商业银行脆弱度的冲击要明显强于价格工具;真实房地产价格缺口对商业银行脆弱度冲击影响并不是很大;FCI指数是商业银行脆弱度的单项格兰杰原因。当下需要正确处理好人民币国际化与国内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货币政策数量工具和价格工具之间的关系以及金融分业监管与加强协调沟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社会需求理论视角,提出地区人口结构影响社会组织发展的若干研究假设,通过对中国31个省份2002—2010年的经验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地区人口结构主要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而对社会团体的发展影响则不显著;2)具体而言,一个地区的人口性别比、平均家庭规模和非农户籍人口比例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密度具有显著影响,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则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的密度都具有显著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如果选取地区人口结构作为测量指标,社会需求理论比较适合解释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发展,而对互益性社会组织的发展则缺乏解释力。  相似文献   

15.
李华香 《兰州学刊》2013,(12):114-119
现代人对住宅的需求就如古代人对土地的渴望,而各大城市不断上涨的住宅价格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文章以天津市南开区654个楼盘为研究基础,使用Surfer软件,采用Kriging插值法,绘制南开区住宅价格空间分布图;使用stata软件,采用多项hedonic模型,分析影响住宅价格的多元社会经济因素.结果表明,南开区住宅价格总体呈现“一个高点,两个中心,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区位特征、学区房、居住环境等变量成为住宅价格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对邯郸市17处住宅小区的多层和小高层住宅价格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邯郸市住宅的价格变化特点以及影响因素。邯郸市西部多层住宅平均单价最低,东部价格较高,中部价格最高;小高层住宅平均单价变化曲线显示市东北部小高层价格明显高于南部的小高层价格。总体来说,邯郸市中东部住宅价格明显高于邯郸市西部。影响价格差异的因素主要有地段、结构与设计、规模与品牌效应、地产项目发展潜力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目前"二孩"政策的放开,城市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是否会对居民文化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基于人口流动和人际沟通形成的社会网络资本是否会促进居民的文化消费?基于此,本文通过省际动态面板GMM模型,得出以下结论:一是证实了少儿抚养比与居民文化消费呈倒"U"型关系,"二孩"政策有利于城市家庭文化消费支出的增加,但有临界点;二是老年抚养比与居民文化消费呈负相关,即未来我国"老龄化"的趋势,不利于文化消费的增长;三是手机及互联网的普及促进了城市居民的文化消费。基于此,从推动城市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利用"互联网+文化"的技术优势、不同人口的消费偏好差异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7,(9):84-92
近年来"农村人口转移是否改变中国农业产出"备受关注,但并未达成一致意见。基于农业的生产效率、生产条件、生产状况、生产差异视角,分别形成了积极作用论、负面效应论、影响中性论、差异影响论几种不同观点。然而,即便农村人口转移尚未对农业产出构成明显威胁,却已对农业生产环境产生现实影响,并导致农业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与机遇。据此,本文认为,未来研究应立足于农村人口转移背景,重点关注农业经营结构变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业从业人员减少对农产品品种质量价格的冲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小农户的功能识别、价值判断与支持权衡;以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农业资源利用率提高为核心的农业支持方向瞄准与方式创新,同时聚焦惠农政策效果的评价与提升。  相似文献   

19.
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英格兰中古时期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限制农业人口向农业之外的非农行业转移,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则对农奴制造成冲击,逐步侵蚀和瓦解封建制度的根基。两者之间呈现一种此消彼长的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住宅产业的发展,要求尽快建立适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住宅建设模式.住宅产业化是我国住宅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住宅产业化的前提是必须具备与住宅产业化相配套的新技术、新材料和适宜的结构体系.构建住宅结构综合评价体系,更加准确地对我国现阶段常用住宅结构进行评估,有助于推动住宅结构形式的研究与发展;同时,为住宅投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减少投资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