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对五种煤灰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利用确定的飞灰磨损数学模型,建立了可以作为烟气安全流速计算基础的相对磨损量的计算公式。作者对试验结果及影响飞灰磨损的主要因素,如粒子速度、灰的磨损性能、粒度等进行了讨论。分析了飞灰磨损性能系数a与飞灰物理化学特性之间的关系;认为a值可以作为判断飞灰磨损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对活性炭吸附SO2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烟气流量的增加、穿透时间减少,当烟气流量在50—100l/h时吸附效果较好,穿透时间在55min以上;随着氧气含量的增加,穿透时间越长,氧气含量为10—20%时吸附效果较好;床层出口温度在20℃-70℃时,随着温度升高穿透时间减少,但在70℃-99.5℃时,穿透时间又有所回升;烟气中含水蒸气时,SO2生成H2SO4的转化率大大提高,当夹带水蒸气的空气流量占总烟气流量的25%时,活性炭的脱硫效率反而会下降;NOx存在对SO2的吸附影响并不明显;活性炭经高温改性和KOH改性后,吸附效果有一定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氯化亚锡在酸性环境中能把 97%左右的无机汞 (HgCI2 )还原成单质汞 ,使其以汞蒸气的形式逸出与诊断管中的碘化亚铜发生呈色反应。试验表明 :诊断管中的呈色深浅、色柱高度与检液中汞含量呈正相关 ,经方差分析 ,其不同含量的逸出率差异不显著 (F 相似文献   

4.
在流化床锅炉进行了造纸污泥与煤直接掺烧的试验,研究了掺烧对温度、负荷、耗煤量、锅炉效率和排放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以不同比例向炉膛内投加湿污泥对炉膛温度的影响较大;随着污泥量的逐步增加,锅炉排烟温度逐步升高,锅炉效率却随之降低,锅炉飞灰的可燃物含量逐步增加,锅炉炉渣的可燃物含量则无明显变化;锅炉所排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烟尘浓度都在相关排放标准之内,不会引起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5.
在汞电极上电还原糖得到相应多元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碱性介质中汞电极上电还原单糖、二糖得到相应的多元醇。实验结果表明,电极过程由在汞表面吸附糖的电子转移及动力学混合控制。但电位电解的结果显示,其电解选择性为100%,对乳糖、葡萄糖及果糖的电流效率分别为60%、74%及80%,其电解产物为相应的多元醇。并报道了二糖的电还原研究结果,提出了糖类电还原机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各种因素(酸碱度、催化剂的用量、载气流速、还原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的体积)对Magos法测定无机汞和有机汞的影响.作者改进了Magos法后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测定无机汞和有机汞(以甲基汞表示)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0.1μgHg~(2+)和0~0.4μg甲基汞(以汞计).同时也研究了影响巯基棉富集、洗脱的各种因素,制定了富集、洗脱条件本法测定无机汞的最低浓度为1μg/200ml.测定无机汞10ng/200ml和有机汞30ng/200ml时的标准偏差为±1.56,此方法已用于环境水样中有机汞和无机汞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试验室内对隆线个体进行了汞的慢性中毒的试验。将Hgcl_2加入培养液中,其浓度分别为0.001 ppm、0.003 ppm、0.01ppm及对照组。 在汞慢性中毒的试验条件下,汞使隆线的寿命、体长生长、生殖发育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个体差异较大,隆线对汞的浓缩倍数大约为10~3。  相似文献   

8.
针对热态下飞灰磨损现象,用俄歇电子能谱仪(AES)测定了20碳钢在200~350℃范围内氧化膜的厚度变化,并用线性回归法得到了氧化膜厚度与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式,据此分析金属氧化膜厚度及性质对飞灰冲蚀磨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条件下致密气吸附量的变化规律,为致密气藏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针对致密气吸附的不同影响因素,自行设计完成致密气吸附解吸试验设备,对影响致密气吸附量的温度、粒径、有机质含量、含碳量等不同因素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接近室温时,用Langmuir吸附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而在温度过高条件下,因为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中没有考虑吸附热对吸附的影响,Langmuir吸附模型对实验数据的拟合较差。实验过程中应用60~80目粒径的页岩颗粒进行吸附测试,比较吻合致密气吸附实际。致密气吸附量随着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受含水率等因素干扰,吸附量与有机质质量分数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针对废弃物焚烧时高温烟气在降温过程中二噁英的再生成问题,建立了高温烟气与雾化液滴两相流动及两相之间传质传热的数学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急冷塔内雾化液滴的蒸发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入口烟气温度、液滴初始粒径、初始温度及喷射速度对液滴群蒸发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液滴蒸发经过非稳态和稳态过程,在稳态阶段液滴平衡温度受入口烟气温度的影响较大且随着烟气温度升高而增大;液滴群的完全蒸发时间随着烟气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且随着颗粒初始粒径的增大而延长;液滴群完全蒸发时间与液滴初始温度及喷射速度基本无关;初始粒径在150 μm以下能保证在1 s内冷却烟气至200 ℃。该结果可为急冷塔系统设计及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