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现有压力伺服阀的不足之处 ,利用毛细阻尼管的调压原理和滑阀阀芯的双自由度运动设计制造了一种新型差压式液压控制阀。该阀具有结构简单、抗污染能力强、成本低等特点 ,并能实现数字控制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安全阀阀座维修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难题,开发出新型阀座研磨维修设备。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 立研磨机构三维实体模型,根据理论力学原理对支架梁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将分离的支架模型导入Workbench中。基于 ANSYS静力学分析理论,对支架机构进行静力学分析,分别得到应力云图、变形云图。依据工程材料轻量化设计原则, 对支架进行综合优化设计,并从理论上验证支架结构的安全性能。对比优化前后支架主要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优化 后支架的质量和体积减少38. 7%,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为了弄清磁力密封卸灰阀在阀板开启过程磁介质的行为,诠释卸灰阀磁密封机构的可靠性,采用ANSYS及FLUENT数值分析软件,模拟了烧结机用磁力密封卸灰阀阀板开启过程密封间隙中磁介质的行为。结果表明:(1)阀板处于闭合状态时,在密封间隙上下磁极边缘易漏磁,从而吸附大量磁介质,由此形成"一对磁极三级密封"的磁密封机构;此时磁介质呈"上凹下凸"形态,表明密封能力足够大,磁介质在磁场中仍受重力影响。(2)当阀板产生微小位移时磁介质处于等磁位状态,呈现中部速度较大,此时磁介质有剪切润滑降低阀板移动阻力的作用;而当阀板位移较大时磁介质不再是等磁位状态,此时将受磁场约束,脱离阀板的引力,重新积聚于磁场源,处于稳定状态。由此保证了磁介质不被阀板带走,维持磁力密封机构的正常运行。(3)阀板开启时首先受扰动的是上下边缘处的磁介质;阀板开启1/5时,磁介质呈"上凸下凹"形态,表明密封处于临界状态;阀板开启2/5时,磁介质再次呈"上凹下凸"状,表明阀板上下连通;阀板完全打开时,磁介质未随阀板移动,均吸附于磁场源处,呈上少下多的"半梨"状形态稳定存在,表明磁介质基本无损耗。综上说明,本磁密封机构密封性好,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4.
针对原有2D数字伺服阀存在加工困难等问题,文章设计了新型的通径12.5 mm 2D数字伺服阀。分析了12.5 mm通径斜槽型2D数字伺服阀的工作原理、结构特性,设计了斜槽型的导控机构,不仅方便加工,而且使伺服阀的整体 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在此基础上设计并搭建了实验平台,在21 MPa的系统压力下对阀进行静动态实验研究。实验结果 表明该阀的线性度约为4. 1%,滞环约为1.9%,不对称度为3.1%,零位泄露量为5.60 L.min-1导控级的零位泄漏量为 0. 64 L.min-l,频宽为175 Hz(对应25%额定流量)。较之同样级别的伺服阀具有更好的动静态特性,结构更加紧凑。  相似文献   

5.
以某容器生产厂设计制造的φ3200机械式过滤器水帽安装板为对象,分析 其结构特点、强度设计、制造工艺,以及在制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 案.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油罐自力式液位控制阀主阀关阀过程,对阀芯运动过程中的受力进行分析并建立微分方程,得出关阀过程中阀芯的速度及加速度公式,分析了关阀速度与阀门工作压力、节流孔大小、阀芯内腔平均直径的关系。借助Fluent软件对关阀过程中阀门的速度场和压力场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阀芯受力。研究结果对于主阀结构的优化及锥阀阀芯结构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SolidWorks软件实现了桁架结构工作台及加强筋板工作台的三维建模,将模型导入到ANSYS Workbench软件中。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2工作台的静态、模态、谐响应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桁架结构工作台静、动态性能优于加强筋板工作台的特点,为机床的优化设计和再制造设计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引言平板结构是结构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形式之一,多年的实践和实验表明,平板在初始屈曲后,仍具有很大的承载能力.如果充分发挥平板的这一潜在能力,对于减轻结构重量、节约材料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平板的稳定性理论,主要是以小变形理论为基础的经典线性理论.这种理论只能计算初始屈曲的分支点和相应的屈曲模式.至于分支点的性态和结构的后屈曲特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灌装阀是灌装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其中重力灌装阀最为常见。在生产中,重力灌装阀存在易喷料、瓶口密封圈易损伤等缺点。作者通过对重力灌装阀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的研究分析,在原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限位保护套,对灌装阀杆进行了分段式设计,有效地延长了密封圈的使用寿命,减少了饮料产品的质量隐患。  相似文献   

10.
结合板式降膜技术与膜反转技术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新型膜反转板式降膜再生器.通过建立和求解其再生过程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得到液膜内的浓度、温度分布特征.揭示了再生过程蒸汽发生的特点,比较了不同倾斜角度、反转次数和分段位置的降膜板布置下再生过程的再生效果,确立了设计条件下一次反转的最佳膜反转板式降膜再生器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膜反转板式降膜再生器比竖板降膜再生器更加高效紧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