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脱贫人口返贫: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与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贫人口的返贫问题成为蚕食扶贫开发工作成果和阻碍扶贫目标顺利实现的顽疾。理性分析贫困的多维分析视角、脱贫人口生计脆弱性特征与减贫工作发展方向,准确识别扶贫开发进程中脱贫人口面临的政策性返贫、能力缺失返贫、环境返贫、发展型返贫等风险,利用"生计空间重塑"理论清晰梳理风险因素致贫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脱贫人口后期发展扶持策略:实施精准扶贫,推进精准脱贫;依托区域特色资源,关注新型扶贫模式创新;健全脱贫人口返贫风险预警,完善脱贫人口后期扶持;严格精准扶贫考核,优化扶贫开发工作条件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农村扶贫开发存在的返贫现象较为严重并呈现出多样化特征,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政府扶贫资金在使用管理上存在缺陷,扶贫开发主体多元化不够等问题.笔者分析了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研究返贫现象发生的规律,建立遏制返贫的保障机制;提高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自我积累能力,形成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创新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坚持政府主导扶贫开发的前提下,创新社会力量动员和农户参与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安徽省农村扶贫开发经历了解决生存性极端贫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驱动群体性减贫、规模化开发式扶贫、综合扶贫开发及精准扶贫五个阶段,总结出了党的领导、政策组合、资金整合、聚焦重点、多方合作、激发动力等经验,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安徽还需夯实脱贫攻坚成效的基础性工作,建立防止返贫工作机制,完善巩固脱贫成效保障措施,着力提升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政策成效,切实加强组织保障等相关扶贫政策,巩固安徽省脱贫成效,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回顾新中国70年扶贫历程和西北地区扶贫实践发现,西北扶贫经历了从救济式扶贫到片区开发与精准扶贫协同推进的政策演进。基于LDA主题模型的视角,收集西北地区1986—2019年地方政府出台的扶贫政策,实证分析政策文本的主题强度、热门主题和主题变化趋势,验证了西北地区扶贫开发从区域开发式、综合开发式到开发与保障并重式的模式创新。扶贫资金、项目带动扶贫开发是西北地区扶贫政策的持续性热门主题;以贫困县为重点的开发式扶贫阶段政策主题较为单一;以贫困村为重点的开发式扶贫阶段政策主题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注重西北地区的综合建设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片区开发与精准扶贫协同推进阶段政策主题开始注重农村低保、残疾人救助、医疗等社会保障方面。未来西北地区扶贫开发需依托市场和社会力量,发挥保障性扶贫政策效果,推进开发与保障并重的扶贫开发模式,来培育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并实现可持续性脱贫。  相似文献   

5.
我国返贫问题及其预警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反贫困道路上,返贫现象一直伴随左右,在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其对扶贫工作带来的威胁与阻力益发强大。在对返贫现象生成诱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事故链理论和突变理论阐释了制度政策、资源环境、灾祸风险及能力习惯等因素,促使返贫现象呈现沿"事故链"路径线性发展和突变发展两种状态。最后文章构建了我国返贫预警模型,并从预警模型主体构成、预警程序、支撑条件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为我国"十三五"时期"扶贫攻坚、遏制返贫"的新阶段给予理论支撑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以连片特困区为主要扶贫对象的新扶贫开发战略的实施,区域协作不仅是推进新扶贫战略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扶贫战略的重要内容。针对新扶贫开发战略面临的协作意识不强、协作动力不够、协作基础不稳、协作保障不牢等现实性问题,在新阶段扶贫开发战略推进中,必须从转变协作观念、构建协作平台、丰富协作内涵、健全协作机制、完善协作政策等环节入手,全面推进区域协作,为新扶贫开发战略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2020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历史性圆满成果后,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在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背景下,在贫困动态变化过程中如何预防返贫、解决相对贫困等动态问题至关重要。而这一前提在于弄清贫困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如何作用贫困动态变化的机制。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三省六县在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前后4个时期(2010年、2012年、2015年和2018年)的农户样本实地调研数据,构建基于贫困强度调整后的贫困发生率指标,重点将扶贫政策作为影响因素,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产业发展、文化教育、易地扶贫搬迁以及兜底保障对贫困动态变化均有异质性影响。其中,产业发展、兜底保障有助于降低贫困发生率;文化教育、易地扶贫搬迁在特定时期和区域可能会提高贫困发生率,前者可能受财政教育资金相对趋紧和人口流出所致,后者可能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不具备短期增收效果所致。上述分析为新时期预防返贫、处理相对贫困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政策启发。为此,我国应该继续深化推进农村产业发展以提升农民造血能力,稳步提升以兜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供给水平,持续推进教育领域的财政体制改革,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并因地制宜地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的后期扶持,以更好地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产业扶贫是行之有效的反贫困扶贫模式。本文从产业扶贫的运行机制、成功模式、效果评价、问题化解和比较研究等方面对产业扶贫的研究进行分析,指出产业扶贫与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其它扶贫模式相互配合,减贫效果非常显著;提出应当创新扶贫模式,构建主要由产业风险识别与防控、产业扶贫具体实施和问题反馈与纠正组成的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实现扶贫开发由传统的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促进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和不返贫。  相似文献   

9.
以历史维度的政策梳理和现实材料的经验分析为依据,讨论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已经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的五大政策转向:扶贫方针由救济式扶贫转向开发式扶贫;瞄准对象由区域、县域转向贫困村、贫困户;扶贫方略由“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扶贫;社会动员由政府扶贫转向社会扶贫;主体地位由被动式扶贫转向参与式扶贫。扶贫开发转向在经验材料上得到验证,但仍面临着项目制扶贫的短期效益、参与式悖论、治理困境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经验与理论探讨可以为“扶贫攻坚”的历史性任务提供贫困观重构、人力资本建设与贫困治理等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可行能力低下作为确定贫困人口的标准,利用满意程度评估方法对湖北省英山县4个村庄308份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受访者的年龄、有无信仰、是否了解扶贫开发政策、家庭收入是否受到农业扶贫开发政策的巨大影响以及扶贫开发政策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等因素对扶贫政策的满意度均有显著的正向的影响。基于此,提出政府应加大扶贫政策的宣传及执行力度,按照有利于贫困人口的导向积极推进扶贫开发政策。  相似文献   

11.
脱贫牧民的风险规避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牧区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议题。韧性社区作为风险治理的新范式,可以从生态、人力、组织和基础设施等要素入手为牧业社区在面对风险中提升应对能力、适应能力和变革能力提供理论资源。在A嘎查的脱贫攻坚实践中,牧民的返贫风险体现在生态环境脆弱、人力韧性较差、组织韧性薄弱等方面。持续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加强牧民能力建设、构建产业发展共同体等政策路径将有助于牧民规避返贫风险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相似文献   

12.
德保县近年来又有脱贫户返贫。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制约了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以及扶贫政策落不到实处,各种摊派多使农民负担过重,是返贫现象的客观原因。许多农户家底基础差,当家理财和管理不善,文化素质低、观念老化,红白喜事大操办,攀比建房,盲目外出打工等,是返贫现象的主观原因。遏制返贫现象产生的对策:一是实施“治本”扶贫战略。二是实施“素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工程。三是坚持不懈抓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四是建立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确保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其中,针对完全或是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社会保障来实现兜底扶贫。社会保障兜底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相关参与主体基于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整合联动,通过资金筹集、精准识别、保障发放与监督管理等途径保障目标人群的基本生活。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中发挥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作用,需要继续完善农村贫困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优化社会保障兜底扶贫机制设计,健全贫困地区社会保障筹资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四川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为指导,通过实施整村推进、劳务扶贫、产业扶贫、安居扶贫、易地开发扶贫、小额信贷扶贫、以工代赈等扶贫政策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贫困发生率降低;贫困人口的人均纯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逐渐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规模扩大;农民医疗条件及健康状况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15.
[摘要]随着扶贫工作的开展,甘肃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取得巨大成就,但扶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对甘肃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绩效进行分析,有利于明确扶贫方向,完善扶贫政策。本文通过对甘肃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总体效益、经济效益、结构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分析,指出扶贫工作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扶贫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既有的水库移民社区开发性扶贫过程中,从数字或材料上来看,扶贫开发的各个环节都符合政策规定,扶贫工作取得了重要成绩,形式上较为完美。然而基层实践的种种迹象表明,这种形式上的合理性并不能使水库贫困移民真正获取所需的扶贫资源,贫困移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大提升;或许在短时间、高强度的政策扶贫下,贫困移民能够暂时摆脱贫困,但长期来看仍存在返贫风险。要使贫困移民真正摆脱贫困,关键在于提升贫困移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因此,需要改变以往过于追求形式合理性的常态,通过精准扶贫使水库移民扶贫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借助移民社区的发展带动贫困移民脱贫解困,实现水库移民社区发展中扶贫工作由形式合理向实质合理的转变,即通过政策的改进,防止移民精英享有特权、占据资源,使扶贫资源能够真正促进水库移民社区的发展,从而带动并帮助贫困移民在社区发展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彻底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17.
防止脱贫牧民返贫是巩固拓展牧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议题。牧民的资产建设应着眼于维持牧业生计系统的可持续性及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合理联结和有效配置。在S嘎查的脱贫攻坚实践中,脱贫牧民的收入与实物资产得到了提升,但是仍存在收入持续性不足、自我发展能力缺乏、资产积累能力较差等问题。自然资产受限、人力资产短缺、组织资产掣肘是脱贫牧民面临的主要返贫风险。制定持续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加强牧民能力建设、建立集体资产账户等以资产积累优化为基础的发展政策,将有助于防止脱贫牧民返贫。  相似文献   

18.
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将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的战略部署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总要求,武陵山片区被率先确立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试点。本文基于贫困及扶贫相关理论,以武陵山片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片区扶贫开发历程及其政策实施,并就其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源进行较为深入探讨,藉此对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提出具有一定可操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国家其他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生态扶贫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对于解决生态脆弱地区的贫困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既有的生态扶贫进程中,局部地区仍然面临生态扶贫政策精准性和系统性存在不足、生态扶贫政策减贫成果巩固困难、生态脆弱地区贫困群体能力提升欠缺等困境,这成了“后扶贫时代”生态型贫困治理所要应对的挑战,其可能导致返贫、生态系统破坏和路径依赖等方面的生态扶贫“内卷化”风险,并将造成不利于治理能力提升和降低贫困群体获得感等危害。对此,需要准确识别这些风险,并通过适用保障型、激励型和培育型政策工具,优化“后扶贫时代”的生态型贫困治理,进而消除“内卷化”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为准确分析建立脱贫长效机制面临的重大问题,对精准扶贫战略决策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进行分析,探讨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推进思路。基于脱贫攻坚进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贫困人口存在自主脱贫意愿薄弱、贫困地区社会经济自主发展条件较差、社会保障政策对贫困人口的激励性不足、部分贫困地区相关产业扶贫投入与产出比率未达到预期水平等,研究认为,需要政府和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发展来改善贫困地区内生发展条件,提升贫困人口自主脱贫能力,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扶贫绩效激励机制和脱贫考核退出机制;已脱贫地区要分梯次、分阶段推进重点工作转移,扶贫政策和工作体系向常态化转型,保障贫困地区扶贫工作持续、高效推进,形成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