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南阳汉画看汉代的等级制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河南南阳是我国出土汉画像石的主要地区之一。汉画再现了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本文试图通过南阳汉画像石资料,来分析汉代社会的等级制度。 一、南阳汉画中的冠饰 在阶级社会中,服饰不仅是为了抵御寒暑、满足人类的装饰需要,而且是等级、身份的标志。统治阶级为不同的等级划定了不同的服饰标准,包括服、冠饰的式样、颜色、质料等,以此来显示统治者的身份。在南阳汉画像石中,服装的差别不很明显,最能显示出等级差异的是汉画中的冠饰。  相似文献   

2.
南阳与山东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宋广伟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时至今日仍散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目前所发现的众多画像石,主要集中在四个地区,山东徐海区(包括山东南部和苏北的徐州、海连地区)、河南、四川和陕北晋西地区。四)11的大多为画像石阙和砖...  相似文献   

3.
南阳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冶铁中心之一,两汉时期随着厚葬风俗的兴起,作为墓葬装饰的画像石刻也迅速发展兴盛,汉画像石的雕刻技艺也逐步从朴拙走向成熟。这其中除了工匠艺人对汉画像石雕刻技艺的探索之外,与南阳冶铁业的发展与改进有很大的关系。冶铁工艺的逐步提高推动了各种雕刻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客观上促进了汉画像石的雕刻技艺进一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4.
柳玉东 《南都学坛》2023,(2):118-124
南阳师范学院博物馆现藏一方西王母东王公·天帝出行的汉画像石。西王母东王公与天帝出行合刻一块画像石上的画像就目前而言该石为所仅见。该画像石东王公戴胜,在汉画中较为少见。画像石的时代据考证为东汉早期。画像石构图布局紧凑,雕刻线条粗犷,并采用散点透视法,增强了视觉效果,是南阳汉画中少见的复合图案画像石,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南阳汉画像石的艺术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汉画像石是我国现存汉代画像石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成就之一。它完整地表现了当时人们对绘画表现、艺术审美的追求,是研究汉代艺术文化的重要资料。南阳汉画像石在散点透视、以线造型和意象造型三个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6.
王蕊 《南都学坛》2004,24(3):16-18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乐舞题材画像,是汉画像石刻与汉乐舞两种艺术在形式与内在意义上的叠合,由此形成了两种各不相同的艺术形式的双向审美效应。在画像石刻有限的空间中展示乐舞最美的造型,使南阳汉画像石刻达到了美的极致;时间性与空间性、动态美与静态形的融合,共同的造型特征的完美体现,使乐舞的瞬间经典动作借助画像石刻得到了夸张的宣扬与永久的留存,从一种消失性的艺术变为留传性的艺术,并为现代舞蹈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创造灵感与源泉。它以自身特殊的方式,传达着民族文化精神,透露着民族审美心态。  相似文献   

7.
桓晓虹 《南都学坛》2010,30(2):24-27
南阳汉画像石具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敦煌前的敦煌"的代表,蕴含有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因子,为我们提供了印证汉代华夏民族丧葬传统独特形式的独特依据,作为中国建馆最早、藏量最大、藏品种类最多的南阳汉画馆是馆藏"绣像汉代史"的典型。综合看来,南阳汉画像石完全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和优势。  相似文献   

8.
河南占全国汉画像石四大分区的两个区域。南阳区仅画像石时代分明,每时期有典型墓葬,且题材丰富、雕刻手法多变,并以完美画面高扬线性韵律,表现神秘意境,揭示出汉代艺术精神。苏鲁豫皖区汉画像石在豫之商丘、登封密县两地出现,它们反映了汉墓壁画与画像石刻的形成与结束关系,表明了河南中部汉画像石对中国雕刻艺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 南阳汉画像石是公元前后近三百年间东方古典艺术的典型,它是纯粹的汉代灿烂文化的见证。作为汉代封建贵族营造豪华冥宅墓舍的特殊材料,汉画像石保存了丰富的汉代社会历史内容。自东汉末年盗墓之风兴起之后,南阳汉画像石墓几乎十室九空,至今尚未发现一座完整的墓葬。大量的汉画像石被拆出抛弃于荒野,任其风剥雨蚀,或被置于门前任人践踏,或沦为桥基和房基。千百年来,珍贵的艺术瑰宝二直处于无人问津的凄凉境地。  相似文献   

10.
《南都学坛》2016,(5):21-22
"七夕颂歌"利用最新的数学动画技术对南阳汉画像石中的神话故事进行处理、艺术创造、再现,通过当前流行的数字媒体手段来扩大传播范围,再现汉画像石被历史尘封的面貌,使更多的人以便捷的方式认识和了解汉画像石这座巨大的文化瑰宝,从而为汉画像石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孙照金 《南都学坛》2005,25(5):16-17
南阳汉画像石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列于同类艺术品中,它构图凝练概括,散点透视、置陈布势,意象造型、充实灵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使南阳汉画像石产生了强烈的力量感、运动感和生命感,研究它的构图美学,有助于我们继承发扬祖国的传统艺术。  相似文献   

12.
周子强 《南都学坛》2009,29(4):18-19
汉画像石是南阳汉代重要的物质文化遗存,独特的造型元素在南阳城市雕塑设计中,通过直接应用和间接应用以及应用的策略,能够清晰地表达与南阳本土文化相适应的城市雕塑特色,反映南阳城市文化的历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河南南阳汉画与汉代谶纬迷信思想王玉金,李建河南省南阳地区有大量反映汉代谶纬迷信思想的画像石刻,截止1990年,南阳汉画馆共收藏汉代画像石1260多块,画像1700余幅,其中,谶纬迷信类的画像就有410多幅,约占四分之一。一、汉代谶纬迷信思想对南阳汉画...  相似文献   

14.
<正> 神话传说是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主要神灵,我们均可从南阳汉画像石中睹其风采。如开天辟地的盘古,(衤专)士造人、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的女娲;教民打鱼捕鸟、钻木取火,使人得以生存的伏羲。大概是由于女娲和伏羲在创造人类,保护人类方面有空前绝后的贡献吧!汉代人对之非常敬慕,南阳汉画像石中女娲,伏羲的形象很多。按照古人的臆想,天、地、人三者生成之后,又有日月的诞生,羲和生了十个太阳儿子,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女儿,天地间有了昼夜之分。于是我们在  相似文献   

15.
<虎吃旱魃>汉画像石数量并不多,只在河南洛阳西汉壁画墓、南阳汉画像石墓及登封中岳汉代石阕发现少量画像,但是极具研究价值.这些汉画像石均以"老虎食女人"为主题,画像中的老虎皆凶猛异常,虎口下的女子则赤裸上身或者全身赤裸,身形羸弱细小.  相似文献   

16.
王大勇 《南都学坛》2005,25(4):16-17
南阳汉画像石和篆刻的艺术风格虽然各有千秋,但两者在肌理美、布局美、边栏美、刀趣美、形式美上也有共通之处,相互之间更是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渗透力。篆刻艺术在借鉴汉画像石美学思想的基础上,能够融会贯通,对当代篆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陕北汉画像石流行的时间、独特的雕刻手法和成熟技法以及产生的社会背景三个方面对陕北汉画像石的非原生性进行了考释,同时从陕北汉画像石的独特内容和化价值几方面与其它地区的汉画像石进行了比较与研究,进而说明,陕北汉画像石在我国同类历史化遗产中占有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各地汉画像石的风格因制作材料的制约和地域文化的影响而多有不同,南阳"二桃杀三士"画像石以楚文化绚丽多姿的浪漫主义直抒胸臆,以高超的创作手法和表现技巧在诸多同题材画像石中独树一帜,堪称精品。  相似文献   

19.
安徽淮北市汉画像石遗存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淮北市辖区,在秦、两汉时期,是政治、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建国后,淮北市出土众多汉画像石。这些汉画像石表现内容、题材宽泛,艺术风格多样,具有古典现实主义、古典浪漫主义、古典立体主义特色。相对于全国其它地区的汉画像石,淮北汉画像石有着独特面貌。《乐队伴秦建鼓舞图》、《纪年朱雀铺首衔环图》、《天马行空车马出行图》、《门吏图》是有代表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徐丽娟 《南都学坛》2005,25(2):19-21
南阳汉代画像石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内容最为丰富的汉代艺术形式,其中的人物艺术形象,为我们研究两汉人物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南阳汉画像石中人物艺术的审美心理、画面布局、人物形象、造型技法等方面的艺术特征,对更深入地理解传统中国人物画的造型语言及其艺术渊源、今天的人物画创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