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三峡库区城镇移民在经历了库区数十年的发展停滞、居住环境变迁以及社会资源的振荡与流失后。状况已不容乐观。从根本上解决三峡库区城镇移民在经济、竞争力、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需营造有利于三峡库区城镇移民发展的社会资源配置机制环境。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历史经验教训、国家政策规定及移民生产生活发展要求三个角度论述了三峡工程移民后期扶持的必要性;针对库区各县搬迁后出现的新问题如产业空心化、科教文化水平不高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产业社会化难题并优化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培养挖掘移民潜力、完善库区社会保障制度,才能进一步增强库区经济实力,提高移民生活水平,从而促进库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城市农民”现象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库区移民加速了库区城镇化速度,但由于移民的特殊性使其在市民化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之,库区产业化发展不足,非农就业岗位缺少,社会重视不够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在库区城镇产生了新的社会现象—“城市农民”。“城市农民”现象的出现是需要我们思索和解决的。  相似文献   

4.
库区后续建设与发展需要加强库区各区县间的联动,构建库区发展协调机制。近年来,库区各区县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移民安稳致富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个新的规模庞大的弱势群体,他们不仅经济上处于弱势,而且政治上、文化上也处于弱势。处理好弱势群体问题,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百万移民给三峡库区带来了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西部观察》2002,(2):21-25
开发性移民的方针,400亿资金的投入,120余万人的迁移,大量的城镇、企业搬迁为库区重构经济结构创造了条件与机遇。移民政策的两大调整,实现了西部大开发所倡导的新的发展观,为库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移民是对库区人观念的巨大冲击,转换是痛苦的,然而转换后的观念是库区人巨大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由四川省政府三峡移民办公室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四川省分公司联合召开的“三峡工程四川库区移民保险研讨会”,于1993年5月15日——17日在万县市举行。来自省内外的1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现将研讨会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移民保险的必要性代表们一致认为,三峡工程是我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项跨世纪工程,它的建成将对防洪、发电、航运和供水、水产、发展库区经济等多方面产生巨大的综合效益,在长江流域的合理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三峡工程移民包括农村移民、移民安置、城镇迁建、工厂搬迁,以及交通、电力、通讯、广播、文物古迹和专业设施的复建,涉及各个领域,是一项庞大  相似文献   

8.
库区移民文化是指库区移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创造并遵循的行为方式、组织机制和道德规范,包括由此产生的观念形态、思维方式、知识体系、风俗习惯、艺术成果等,是与移民的物质文明相对应的精神文明。我国库区移民是一个规模巨大、关系复杂、利益交错的社会系统,这一项目的顺利实施,受到各种客观因素和条件的制约,而且在相当程度上会受移民文化及  相似文献   

9.
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力度是我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个方面,也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当前,必须充分认识到他们政治参与不力的成因,不断提高弱势群体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为他们开畅政治参与的信息渠道;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以及建立和完善与此相关的制度,才能增强他们参与政治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弱势群体的风险境遇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期中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正在形成.从经济、政治、社会及文化心理等方面展开对弱势群体风险境遇的具体分析,并从国家、社会及个人的视角寻求积极的应对之策,不仅有助于帮助一部分人摆脱困境,而且是关系到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全局性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1855~1874年黄河漫流与山东人口迁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咸丰、同治年间,黄河多次决口漫流,汹涌澎湃之水灾肆虐于山东30多个州县,其祸害之烈,惨不忍睹。连年的水灾造成山东人口迁移,其形式有三种:(一)以湖团形式移民于铜、沛、鱼等地;(二)南河故道移民;(三)后撤型移民。黄河漫流地区的人口迁移具有以下特点:(一)迁出地较为单一;(二)漫流区内部移民差异不显著;(三)移民的自发性;(四)移民的生存性。灾民外迁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对于迁出地来说,它部分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口压力,但土著流徙加剧了土地荒芜、村落萧条、城镇衰微;对迁入地来说,大量的移民前来开发荒地,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在政治、文化、政区设置等方面引起了当地社会的某些变动。  相似文献   

12.
建国后,党中央开始实施对北大荒开发建设战略,积极向东北地区移民。黑龙江国营农场主要由国家组织大规模移民建设发展起来的。这些移民主要有转业官兵、支边青年、城市知青,同时也有民众自发而来的务工人员。作者以八五八农场个案分析,阐述移民对移入地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移民对黑龙江农场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改善地理环境,巩固祖国边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教育对库区经济发展的贡献,不仅表现在传播科技文化知识、人力资源增值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功能的发挥方面,还对解决库区移民过渡期和经济社会转型期中的特殊矛盾和问题,作出了特殊贡献。应根据三峡库区教育的特点,发挥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四川社科界》2005,(4):43-45
《四川省城镇弱势群体生存现状与社会稳定研究》是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本课题通过对弱势群体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四川省城镇弱势群体生存现状分析、四川省各地方政府解决四川省城镇弱势群体问题的态度、政策措施、效果及存在问题的总结研究、四川省城镇弱势群体的社会心理分析、四川省城镇弱势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稳定等五个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如下重要观点和对策建设。  相似文献   

15.
自三峡移民工作开展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三峡库区农村外迁移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不仅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而且一批移民致富带头人正在不断涌现。但是,库区农村外迁移民的文化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加快库区农村外迁移民的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清教主义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教产生于17、18世纪的英国,随后清教徒们为了躲避政治和宗教的迫害,纷纷踏上北美大陆。作为新英格兰最早的移民,清教徒以及他们的清教主义对北美殖民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对后来美国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产业发展是实现库区经济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核心和关键。积极发展适合库区特点的优势特色产业,是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主要途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库区产业发展问题,从规划、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了积极支持。如何更好地发挥库区资源优势,培育库区特色产业是库区后续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论美国殖民地时期的清教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7、18世纪的清教运动发端于英国 ,兴盛于北美大陆。作为新英格兰最早的移民 ,清教徒以自己的宗教思想实现着他们的理想 ,对北美殖民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并对后来美国人的价值观念、个人主义、伦理道德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韩家炳 《兰州学刊》2007,50(12):162-164,32
加拿大少数民族为加国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长期以来他们在教育、就业和住房等方面仍遭受各种歧视.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少数民族开始强烈表达平等分享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诉求,多元文化主义在加拿大逐渐兴起.  相似文献   

20.
异曲同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教产生于17、18世纪的英国,随后清教徒们为了躲避政治和宗教的迫害,纷纷踏上北美大陆.作为新英格兰最早的移民,清教徒以及他们的清教主义对北美殖民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对后来美国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