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浮士德>的创作经历 法国作曲家古诺的<浮士德>版本在音乐舞台上影响力最大、演出场次最多.在1859年首演,1868年修订好的歌剧<浮士德>.英国文豪肖伯纳曾如此评价这部作品:"在皇家歌剧院的演出,再也没有比这部歌剧更好的作品了".  相似文献   

2.
彼得·海洋:香港国际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作家.为了从事军事研究,军事题材文学创作,他从北非到欧洲,眺望英吉利海峡,踏遍塞纳河、伏尔加河、莱茵河,飘飞大西洋,几乎走遍了全球.他的创作、研究成果在华人群体里创下了四个第一:第一位为100多名外国将军作传,第一位用汉字描写拿破仑战争,第一位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每次重大战役再现纸上,第一位将中国空军重大战役再现蓝天.发表的长篇作品有<拿破仑征战录>、<恶战阿拉曼>、<铁血莱茵河>、<21世纪军事强国武器>、<英国军事奥秘>等100多部,先后为100多位外国将军作传,其中有影响的有<巴顿征战录>、<麦克阿瑟征战录>、<蒙哥马利征战录>和<朱可夫征战录>等.  相似文献   

3.
前苏联纪录片大师伊戈尔·别利亚夫在<纪录片的形象>中说:"我的原则是只纪录那些触动我心弦的东西.""触动心弦"的深度主要表现在透视力、感染力、艺术性三方面.透视力是指作品揭露人本主题的深刻程度,反映出人的创造性活动及其文化内蕴的精确度;感染力则是在展示事实过程中张扬出的人物个性、人格魅力和生存精神:艺术性表现为对结构布局、叙事方式和蒙太奇手法等体现作品风格的内外多种因索的和谐统一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在<弗兰肯斯坦>中,玛丽·雪莱大量引述、改写前人和同时代人的作品,插入到自己的作品里,使现文本与前文本之间形成丰富的"互文"关系,因而整部小说可以说是由不同丈学作品构成的马赛克镶嵌画.本文将从互文的角度来探讨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与小说中嵌入的弥尔顿的<失乐园>的关系.通过细致的分析研究,笔者发现<弗兰肯斯坦>堪称为玛丽·雪莱书写的一部<失乐园>.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采用一种非常巧妙的写作手法进行叙事和描写:展开情节、描绘人物的篇幅比较短小,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就像一张"特写照片",作者把写作重点集中在一个焦点上,采用照相技术中剪裁、聚焦放大等技巧,刻意对人物或情节的某个点加以突出,提供的虽然只是一个瞬间,却包容了非常丰富的内涵,进而获得某种预期的设计效果。这种利用"照相技术"进行文学创作的方法有其非常奇妙之处。  相似文献   

6.
"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崛起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的经典之作。其主题的荒诞性,艺术上"反传统的叙事结构"、讽喻手法的运用、"反英雄"式人物塑造,都彰显了黑色幽默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莫言,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伟大作家,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与美国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福克纳在小说的创作手法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二者将他们小说中的神秘事件都置于他们自己创造的以他们家乡为背景的“高密东北乡”和“约克纳帕塔法县”。并且他们在小说中都运用了意识流等写作手法。但并非是莫言效仿福克纳,换句话说,是莫言深受福克纳的影响并得到了启示,将西方意识流手法进行改革和创作运用到他的作品中。但相比二者的意识流手法,莫言意识流手法的运用更加天马行空,更加大胆和具有创新性。但二者也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方面产生了分歧,福克纳是现代主义的大家,而莫言则是后现代主义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美术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一,就是忽视了视觉语言的教育。我们现在的美术教学法是:给作品分类,认清各画种的区别,然后指出作品的创作年代、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社会意义以及各种流派的简略介绍,最后传授描绘具象物体的方法.至  相似文献   

9.
<百种神秘感觉>是谭恩美创作中的一种尝试,在前世今生的轮回中又融入了新的特征,把中西方的悲剧意识结合起来.主人公婉作为悲剧人物,同时也代表着:忠诚、善良,单纯,她对妹妹奥莉薇亚--自己前世的生死之交的感情可谓至死不渝,这正是作者极力歌颂的.  相似文献   

10.
英语写作是英语语言的一种综合性表达方式,它既能体现语学习者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能较客观地反映全面、标准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它在英语学习者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然而,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着"中式英语"写作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母语的正负迁移,然后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学会合作>是一篇演讲稿.作者以"合作"为话题,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起,阐明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他人合作的道理."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是这篇演讲稿的观点.所举的两个事例是从不同侧面启发听者体悟"合作"的真谛.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领会句子意思,并在体悟句子本身意思的同时,举一反三,领会现实生活中相关事物之间的逻辑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一直以乡下人自居,以湖南湘西乡野文化与人性个性叙写而闻名于世;同时,也创作了许多都市题材作品。沈从文的都市小说和乡土小说在文学史上都有它的价值和意义,把沈从文的小说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乡土小说和海派小说进行比较是有价值的。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沈从文城市题材小说审美视角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3.
在雨果的所有文学作品中,美与丑的对照都是其惯用的写作手法,他善于用对比的手法,以巨大的反差来透露事物的本质,从而引起人们的思考与反思.作为雨果的第一部充满思想内涵以及艺术美的《巴黎圣母院》,雨果赋予了它非常浓厚的人道主义以及浪漫主义.《巴黎圣母院》的写作背景被作者设定在了十五世纪,小说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以及夸张的人物形象的设定,描述了一场发生在特殊年代的悲剧故事.本文主要是对雨果在写《巴黎圣母院》上所用的手法进行简单介绍,同时深刻的分析书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川端康成作品的解读,一方面是分析川端康成作品与日本本土文化的内在关系,另一方面探析了在中日的文化传播过程中川端康成作品发挥出来的作用:首先,帮助人们更加了解日本语,以便与日交流。其次,川端康成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广为流传也验证了我国与日本文化的不断交融,中日双方对彼此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最后,川端康成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思想表现了日本文学的特点,对我国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川端康成获得的巨大成就,关键是他在刻画和分析日本本土文化时细致周到,情节精心铺垫,将现代的心理刻画以及传统的日本本土文学表现手法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创作手法,给作品赋予了独特的魅力。本文将透过日本本土文化,来深入地解读川端康成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的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打破了传统教条的束缚,形成了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德彪西在音乐上创造性的探索,首创了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本文通过对德彪西具有代表性的钢琴作品的分析,探讨了德彪西在主题写作方面出现的调式、调性、音色、规模小型化主题的现象和特点,明确了印象乐派的历史地位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肖像、悄然、矜持、难以捉摸、脸颊"等词语. 2.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悟<蒙娜丽莎>的魅力,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和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3.朗读课文中直接描写画作的部分,受到美的熏陶,积累语言. 4.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介绍画作. 教学重难点 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学习作者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拟从主旋律题材朗诵作品的现状谈起,挖掘其文本存在的一些弊端及内在原因,并由此对此提出"人性化"的创作理念,分析该理念对朗诵文本良性发展的必要性及和谐交融的可能性,并以具体朗诵作品为案例,阐述主旋律题材朗诵文本"人性化"创作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即为主旋律找到真实朴素的情感源头,为人物塑造出平等视角与人文关怀,并且注重宏大外表下的细节捕捉与生动描摹,希望对朗诵艺术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新颖、务实的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8.
美国哲学家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几乎众所周知,那就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它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的确.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走进"对话"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虽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9.
冰心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学精神,不仅为人类创建相互沟通的爱的文化,而且为人类找寻到健全合理的存在方式。冰心爱与美的主题核心是指向人,人是出发点、也是归宿。冰心的作品忠实地反映了她创作的基本态度和一贯追求,即创作真与爱的文学,表达对生命的爱。  相似文献   

20.
浮士德是西方民间传说和文学中影响力最大最持久的形象之一.歌德的<浮士德>就取材于16世纪德国的这个民间传说.有关江湖术士浮士德,可能为魔法师,传说他与魔鬼订了出卖灵魂三十四年的契约,生前尽情享受,死后入地狱的民间传说.<浮士德>是德国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是世界文学宝库的明珠.歌德的这部作品以老博士浮士德和魔鬼梅菲斯特的一场打赌为主线展开,梅菲斯特要求做浮士德的奴仆,极力使他感到满足,而浮士德必须不满足、不断地要求,否则,他将死去,灵魂将被魔鬼支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