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人才学是专门研究人才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之后。人才问题备受关注,人才学学科的地位与作用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人才学学科理论性强,且综合多学科知识,对人才开发与人才培养工作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加强人才学与心理学、管理学、数学等学科的融合.重构人才学学科的内涵.有利于人才学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2.
需要强调的是,《决定》中的人才观与人才学中的人才定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在于,《决定》中提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是给人才下的定义,不能理解为人才学意义上的人才定义。而是讲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注重说明人才对于党和国家的从属性和贡献性。联系在于,它肯定了知识或技能是人才的首要和根本所在,人才学的人才定义也应如此。虽然,它也讲“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但显然这是从广义的角度所讲的,这里的“创造性劳动”是与“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3.
人才界定及其一般含义与特殊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永宁 《人才开发》2008,(11):10-11
人才学关于人才的定义,作为人才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石,不仅关系到人才学的学术进展,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为此,学者们一直在不懈努力,力图做出学理性和说服力更强的界定。本文提出一孔之见,对于启发思维或许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人才定义理论的历史发展与现代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才学从无到有,从有到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纵观近30年的人才学的发展历史.人才定义是其最根本的问题.它既是人才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也制约着人才培养、开发、使用、管理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近30年来.专家学者们观点颇丰.但争议也颇多.阻碍了人才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有必要对这些人才定义进行历史的综合比较和分析.并在科学人才观的指导下.对现代人才的定义作出一个较为恰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人才的定义,是一个长期讨论但至今仍存在争议的概念。怎么对人才这一概念下科学的定义,是广大人才学理论工作者,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近二十年来,从事人才学教学和科研的经历,特就人才的定义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便共同探讨这一具有较大学术价值的问题。 人才学创立之初,不少学者对人才下过定义。早期具有代表性的人才定义是这样表述的:人才,就是指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进行了创造性劳动,在某一  相似文献   

6.
教育与人才永远都是一对孪生姐妹.谈教育不可不谈人才,讲人才不可不讲教育。人才学作为一门中国特有的新兴学科已在其系统研究中全面观照教育.深入连接教育。人才学之本体论所关联的人才定义及其全新的理性解析,可使人们从新的视角审视教育变革的本质与实践路径。人才学关于人才定义的探究无疑可成为教育变革进程中的重要价值取向.几至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7.
孙晓晓 《人才开发》2009,(11):25-28
人才心理学是研究、分析人才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现象与智慧才能的关系的一门科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三十年来在人才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完善人才学学科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上海《人才开发》期刊已创办100期,在此期间,《人才开发》为中国人才学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为人才的应用研究,作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此,我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并对为办刊作出贡献的同仁们,致以崇高的敬礼和深切的谢意!今天,我再次利用《人才开发》这块宝地,就十五年来中国人才学的发展成绩和当前新进展作一概述。 一 1979年,人才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现代科学,在科学园地破土而出后历经15个年头。作为三级学科列入《科学分类与代码》学科代码:630.5520。在此以前,国家教委科技管理中心编的“高等学校科技基金项目成果评审学科目录表”,人才学作为两级学科,列在“社会学和其它新学科”之中,代码280701。 (一)人才学已基本形成较为稳定的理论体系和若干专门研究方法,人才学的框架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构成:基础理论研究包括人才基础研究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包括成才主体自我开发  相似文献   

9.
人才成长规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要成长,学科亦要发展。人才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与众多的其他学科密切联系.人才规律的研究更要不断地汲取其他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不断地充实自身。本文主要从成功学中的有关原理透视人才成长的规律,如有志者事竟成、识时务者为俊杰、成才是综合素质的结晶、需求层次决定人才成长高度、大器晚成、合作竞争是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行动和速度决定成才关键等成才规律和特点。以期望能对推进人才学的学科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人才学诞生17周年,也是中国人才研究会成立15周年。17年来,人才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学科自身的建设也有较大发展,成为当代科学园地里的一株奇葩。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近些年来,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面对现实工作中出现的新现象、新事物和新问题,人才学原有的许多理论,或是失去了现实意义,或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人才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则又显得那样地艰难和迟缓,总是落后于实际工作的步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扭转人才研究落后于现实的局面,那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中,人才学将很难有大的作为。这不仅将会危及人才学的学科地位,更将会对现实中的人才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对此,我们必  相似文献   

11.
侯建东 《人才开发》2007,(11):10-12
创建一门新学科——中国当代人才学史,深入开展中国当代人才学史研究,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研究中国当代人才学史,有助于提升人才学的理论水平。首先,人才学史研究是人才学理论丰富和发展必备的前提和基础。人才学在其理论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有关自身的原  相似文献   

12.
人才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涉及人才定义问题说法不一。本人以当前比较成型的说法,有些不同的体会。在此一陈管见,愿求教于有识之士。 一、人才的简捷定义 国内目前公认的观点是:“人才是才能较高,以其创造性劳动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较大贡献的人。” 此定义主要强调的是贡献。意思是说,人有做出了贡献的人,才能称为人才。我认为此定义不尽完善,有失偏颇。依我之见,首先,“人才”不同于“人材”。因为“才”与“材”的含义不同。“材”是指长成的而有用的东西。而“才”却是专指人的才识、才能或一种优秀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3.
人才学是以人才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如何理解和把握人才概念.显然是人才学研究中必然要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可以说,人才概念是人才学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支点。  相似文献   

14.
“人才学”在我国兴起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迄今为止,“什么样的人是人才”的问题,换言之,“人才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则一直没有定论。当前.我国人事部门的职能正在由传统的人事管理调整为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今后我国各项人事政策的制定都将围绕着这个宗旨,  相似文献   

15.
何谓人才,几千年来一直是人才史上争论不休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评价人才、培养人才及选用人才。人才学创立后,经过近三十年的讨论探究,在人才学界逐步形成了具有共识性的人才定义。这是人才研究史上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国家人事部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人事与人才科学研究所所长王通讯多年来一直在人才学研究领域辛勤耕耘,著有以《人才学通论》为代表的10余部专著.1994年他被国务院批准为在人才学研究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相似文献   

17.
本刊十几年前,开始刊出我国人才学领导、前辈兼学者缪进鸿教授开创人才学一门分支学科——比较人才学的文章。那时他的研究刚刚起步,现在经历十八年,终于结出硕果。自现在开始,将陆续出版丛书八集;此文介绍的是第一集。作者具有远见,目标远大,任务艰巨;但他以愚公移山精神,点滴扎实,广搜资料,遍求教益,下了很大分析、综合工夫,坚持科学态度、求实方法,得出大量成果,成为人才开发决策的重要参考。他的研究,受到国内外知名学者的赞赏、重视。本刊将陆续推介,以飨读者;期望比较人才学在我国从此更加受到重视,茁壮成长,对人才开发、宏伟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人才开发》杂志二十岁了,表示热忱的祝贺!人才问题,不论在中国还是外国,古来有之。但作为一门学科--人才学,在我国大约也就二十多年的时间吧!时代呼唤人才,实践需要理论。在我们国  相似文献   

19.
学者缪进鸿20年前立下宏愿(他谦称做了件犯傻的事),建构一门新兴人才学科分支——“比较人才学”。先是花了4年时间,从大百科全书、传记、年谱、回忆录中收集数千位中外杰出人物,整理归纳出26个群体.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才学专家王通讯的新著《人才开发的新世纪》(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版)是一本真正的关于人类自己本身的哲学书。人才学,当然应该是关于人类自身的才能、潜能、智慧以及对这种才能开发与利用的哲学与科学。《人才开发的新世纪》以其广阔的视野和细腻的文笔,以大量的事例为基础,提炼出独具特色的人才学思想。 1.人才事业是充满诗意的朝阳事业 《人才开发的新世纪》开篇有一段启人心智、充满诗意的话:“人才开发,人的潜能开发具有当前人们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