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户籍制度功能的异化及其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户籍制度改革偏离户籍本身功能的倾向,是导致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二十多年来至今未能从根本上突破全面实现户口迁移自由和城乡户口一体化这两个关口的重要原因.本文探索了户籍制度功能的本义、演变及其原因,提出了户籍功能的复原应当成为下一步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的论点,并就回归户籍制度本质功能,积极推进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现行户籍制度很大程度上延续了我国传统农业文明时代户口登记和人口管理合一的户籍管理模式,各种"非户籍利益"以人口管理为入口不断加载在户籍制度上。因此,现今户籍制度改革应当以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实行户口登记与人口管理分离,完成剥离"非户籍利益"的任务,建立以公民个人户籍信息登记为核心的户籍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
论户籍制度的梯度化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户籍制度改革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近十几年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有新的突破,如1984年和1992年先后增加了“允许农民落集镇自理口粮户口”、“允许各地对前来投资办厂、从事经营开发人员有条件地办一些当地有效的城镇户口”等新内容;1996年在新启用的常住人口登记表和居民户口薄上,异乎寻常地取消了“农业”和“非农业”两个户口类型;1997年7月国务院批转的公安部关于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规定,试点镇具备条件的农村人口有权办理城镇常住户口。这些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户籍制度由于二元户口划分和迁移限制而变成一种粘附性制度.目前,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之分的户口一元化改革已在部分省市试点推行,但在试点改革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根据对四省市试点改革经验的调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些问题实质上是法规条例滞后而进行随意改革的结果.因此,推进户口一元化改革,可考虑法律修订或户籍立法优先策略,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改二元户口为统一公民身份,从而改变户口的难迁移性,实现自由迁徙.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用了几十年的由计划经济衍生出来的人口户籍制度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户籍管理体制的改革看来势在必行。因此,研究剖析现行人口户籍制度很有必要。 一、我国现行人口户籍制度功能已经异化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在全国解放后,随着各级政权组织的相继建立,社会生活秩序趋于稳定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开始,户籍的功能很简单,户口由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总结多年田野调查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围绕我国农业税费改革后乡村治理领域的内卷化问题,对“内卷化”理论进行了反思与澄清。在此基础上,针对治理实践中的类似内卷化现象,结合既有研究进一步提出“二重内卷化”概念,并强调其积极的价值取向。为解释这一概念所意指的具体命题,我们从诺斯有关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为切入点,立足于“权利”视角,尝试建构一个权利情境分析框架。本文的中心命题是:农业税费改革后,内卷化问题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特性的差异化样态。这种持续性差异使得重构乡村社会秩序具备了现代性的前提条件,而人的因素在其中发挥了至为关键的作用。以权利情境框架阐释“二重内卷化”现象,旨在强调基层治理形态的权利转向,即乡村社会的治理转型取决于个体能动性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权利意识的觉醒,同时需要厘清关系产权和经济产权两者所处的制度环境及影响差异,完成由自然国家向权利开放秩序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柴玮 《理论界》2014,(7):68-71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行,现行户籍制度由于束缚了城市化发展的步伐,阻碍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地区间的合理流动。因此,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从浅层意义上看,户籍制度改革的是一个户口问题,是户口准入和居住准入的问题,但实际上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公民能否进入,而是在于进入后能否获得同等的待遇,是附着在户口背后的一系列不平等的、对农民的歧视性政策问题,更是关乎自由迁徙等一系列基本公民权利的问题。本文试选择国内几个典型的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方式进行分析探讨,归纳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和实施难点,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策略,以期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内卷化”的外在表现有“利益内卷化”和“组织内卷化”,支配这种外在表现的中介因素实质是“认知内卷化”。“认知内卷化”强调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中创新主体基于一定的社会图式而不断强化某一思维,从而导致这一思维所附带的问题不断受到强化,但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没有实质突破。本文以上海市XH区物业管理深化改革为例,采用观察法和文献分析法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主体的行为和话语进行分析,发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主体在自动化认知期的社会图式是“基层社会治理内容很复杂,而社会力量又很薄弱,因此,政府部门应该给予帮扶”。在随后的控制性认知期,基层政府部门通过调研和走访所输入的信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社会图式。最后在表征印证期,“利益内卷化”和“组织内卷化”印证了“认知内卷化”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内卷化”中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义:社会学视野中的中国户籍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户籍制度是一套与户口登记和管理相关联的社会管理体制 ,认识和解决这一体制存在的问题 ,需要从正义原则出发。户籍制度中的户口、籍地、迁移限制和附加费等核心要素 ,都在一定程度上与正义原则存在距离 ,改革户籍制度 ,就需要明确、追求和实现制度的正义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上看,社会组织的优势使其在动员社会资源、服务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矛盾的预警和化解、进行政策建议和倡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然而,在目前中国"强政府、弱社会"的政府与社会关系格局中,社会组织的发展及其应有功能的发挥高度依赖政府为其提供的外部环境。为此,政府要全面地认识社会组织的功能,改变对社会组织的被动管理模式,在制度设计上更加具有主动性,通过开放更大的制度空间以及全面拓展社会组织的功能领域来推动社会组织的发展,使其正面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1.
作为政府治理国家的一项公共政策,户籍制度具有自然与社会两重属性,通过不同功能形态体现出来。随着城乡关系的演进,现行户籍制度功能也由单一社会管理演化为融社会管理、迁徙限制与利益分配为一体的功能体系,各种功能所占比例随着城乡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变化。考察城乡关系与户籍制度功能演进历程可以发现,城乡发展战略蕴涵着现行户籍制度功能变迁的理念与方向,城乡发展水平决定着现行户籍制度功能供给的结构与规模,城乡发展问题决定着现行户籍制度功能需求的方向与水平。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的户籍制度变迁,是一种典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政府是户籍制度变迁的第一行动集团。政府在户籍制度变迁中的行为逻辑,可以概括为"三条路径、一个目的",即政府通过政策嵌入、组织嵌入和价值嵌入,来主导和规划户籍制度的变迁过程,以实现权威、秩序和效率。政策嵌入体现为与户籍制度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制定与执行;组织嵌入体现为通过相关机构的设置与调整,为制度变迁提供组织上的保障;价值嵌入体现为通过政治话语的确立与调整,克服制度变迁中个人或团体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13.
我国计划经济时代,诸多行政管理制度以户籍为依据,给户籍附加了其他功能,衍生出诸多社会不公.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这些附加功能阻碍社会和经济发展,社会呼吁改革户籍制度.而目前户籍制度改革的讨论存在种种的误区:一是混淆户籍管理与人口管理的内涵,大化、泛化户籍管理功能(全能论);二是全面否定户籍管理制度(否定论);三是不顾现实条件主张大刀阔斧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激进论).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首先得从思想认识上对户籍制度及其改革有正确的、清醒的认识,才有可能寻找出户籍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当前,行政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正面临着内卷化风险,即具体改革措施虽然日益精细完备,但开始出现边际效应递减的现象,改革实效已接近天花板,难以进一步提质增效。这主要表现为从秩序维护到提升行政效能的目标替代、遵循试验主义改革的路径依赖以及适用范围扩张无法引起质变的功能锁定。从根源上看,立法空洞化与地方自主性的双重叠加,以及晋升锦标赛激励机制的支配共同塑造并强化了告知承诺制改革的内卷化风险。破解行政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的内卷化风险,实现其根本性突破,需要从合理确定事项、固化改革成果以及拓展改革目标三方面予以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具有很强学术潜力的概念,“内卷化”提供了一个很有解释力的分析乡村社会的框架。而乡村社会内卷化的生成是由三层结构组成的,即上层压力型体制的过分彰显,中层乡级政府的自利性亢奋和底层农民无组织的弱势地位。研究乡村社会内卷化生成结构对于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改革和管理政策,对于构建和谐农村,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思想库作为一种独特的公共政策研究与咨询机构在国际上迅速兴起,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产业。随着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和决策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思想库在我国政府政策制定过程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当前我国主要思想库的类型做一综合的归类和辨析,并对它们所发挥的政策咨询功能做一明确说明。  相似文献   

17.
农村非农就业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村贫困减少,但总体来说通过增加农民务工收入等途径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减贫,因此有效的农村非农就业政策对农村贫困减少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建国以来我国农村非农就业经历了自由迁徙、严格受控、控制与鼓励并存到公平迁徙等政策,其发展受政策影响经历了时快时慢的过程。目前由于非农就业政策的从属性、非农就业群体利益表达的缺失性以及公共决策模式的集权性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非农就业还存在户籍制度、土地流转体制、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教育体制等方面的政策性障碍。因此,必须将非农就业纳入国家政策议程,从改革户籍制度、完善土地流转体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层面推动非农就业发展,以促进农村减贫。  相似文献   

18.
仲伟民 《河北学刊》2004,24(2):143-148
对18世纪的中国进行重新评价,是近年来欧美汉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西方学者对18世纪中国评价的分歧有两种观点影响最大一种观点以黄宗智为代表,他提出了著名的"内卷化"("过密化")概念,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以江南最为典型)由于人口压力而导致资源紧张,只能依靠不断地增加生产要素来提高产量,这导致劳动密集化、劳动边际报酬递减、劳动生产率下降;但内卷并不意味着单位土地绝对产出的减少,拥有一定土地的农户可以通过采用内卷的运作方式来提高总产量,由此而得出了"没有发展的增长"的著名论断.另一种观点以彭慕兰为代表,他认为在18世纪(含18世纪)以前,东西方处在同样的发展水平上,西方不仅没有任何明显的内生优势,而且在许多方面要落后于中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东西方之间才开始"大分流",此后差距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美洲新大陆的开发使土地的制约解除和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蒸气为动力的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黄、彭等人都在努力摆脱"西方中心论"的影响方面作出了可贵的努力,因而他们的观点在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呼应.这些新观点及国内外学者的广泛交流,将会极大地促进近代化问题及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内卷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有机统一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改革中自身建设的不断加强和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不仅推动着我国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内卷化束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模式,而且还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我国改革最终完全走出内卷化的束缚提供了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越来越多生活在城镇的居民没有城镇常住户口,这种人户分离现象反映了现实的人口迁移与现有的户籍管理存在着差距,也反映出现行户籍制度不再能满足社会需求。改造现行户籍制度,使之尽量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关键在于转变户籍制度的供给模式,使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