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丁梅 《理论界》2009,(6):95-96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进程加快,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行政诉讼制度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能否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也和整个中国行政法治的前途息息相关.修改行政诉讼制度势在必行.我们应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修订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放宽原告资格,简化被告认定,完善证据规则,推进中国行政法治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行政诉讼法修改的基本立场需要以立法目的为指引。对行政诉讼法修改的方案有"大改"和"小改"两种,我们对行政诉讼法修改采用"大改"的方案时机已经成熟。对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大致可以从诉讼主体、客体、证据、程序和审查依据5个方面着手。完善行政诉讼法,除了修改条文外,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单行的制定法等也是不可或缺的修改进路。  相似文献   

3.
完善《行政诉讼法》与行政诉讼类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解释将我国的行政诉讼判决分为六种形式,学术界根据行政诉讼案件受理范围,结合行政诉讼判决形式概括出若干行政诉讼类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审判实践的丰富,这六种判决形式已难以适应各种类型的行政案件.我们认为,应借鉴域外经验,并考虑行政诉讼的目的、原告的诉权、行政诉讼的客体等因素,在现有的基础上将诉讼类型分为撤销诉讼、课予义务诉讼、给付诉讼、确认诉讼、公益诉讼、机关诉讼、当事人诉讼等七类.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一审判决典型体现了行政诉讼的特点,与对原告的救济直接相关。现行《行政诉讼法》以行政行为为中心确定判决形式的制度安排,无法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不能为当事人提供充分救济,且规定粗疏。行政诉讼应以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为基点安排一审判决,增加确认判决和禁令判决,扩大变更判决和履行判决的适用范围,调整和细化撤销判决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5.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是指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资格。我国对其的研究自行政诉讼制度建立以来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学者们众说纷纭,没有达成共识。本文在比较法的基础上,寻找我国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拓宽原告资格范围的大胆构想。  相似文献   

6.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是指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资格.我国对其的研究自行政诉讼制度建立以来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学者们众说纷纭,没有达成共识.本文在比较法的基础上,寻找我国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拓宽原告资格范围的大胆构想.  相似文献   

7.
李晨 《中州学刊》2005,(3):97-100
人权入宪标志着人权成为国家追求的基本价值和根本目标,也昭示着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制度应朝着更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方向发展,如将行政诉讼的目的定位在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上;将行政诉讼的保护范围从人身权、财产权扩展到政治权利、受教育权、文化权、劳动权和休息权等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增设行政诉讼简易程序、引入行政诉讼调解机制;建构行政法院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中止贯穿于行政诉讼各个阶段,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行政诉讼中有不同的表现,有分散性、暂停性、可恢复性、法定性、多元性和可消除性等特征,它不仅能够保障诉讼活动程序正常,还能够确保诉讼活动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达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和国家司法权威目的。  相似文献   

9.
行政诉讼缺席判决制度是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在行政诉讼过程中 ,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缺席的情况下 ,如何对行政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的制度。我国行政诉讼缺席判决制度的规定存在缺陷 ,制度运作与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职权调查制度不相适应 ,在新的诉讼证据规则面前缺席判决制度更加难以运作 ,在撤诉情形下缺席判决制度形同虚设。行政诉讼缺席判决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难有作为。  相似文献   

10.
行政诉讼可否调解,受制于"行政权不得处分"原理。随着现代行政管理模式转变,行政权在行政管理中已广泛出现合作、协商形式处分行政权,行政诉讼以调解方式处分行政权的科学性不但大量出现在相关的理论研究中,也以各种方式出现在司法实践中。行政诉讼调解理论的日趋成熟和社会的期盼,定会成为一项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修改行政诉讼法需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行政诉讼法修改需着重解决的若干问题,如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重新明确行政当事人资格和法律地位、进一步完善证据规则等提出了意见,并作了多方面的论证,对改革行政审判体制提出了新的思路,以期引起学界和实务界人士的关注,推进中国的行政法治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明确禁止调解在行政诉讼中的适用,立法的规定与实践中行政诉讼调解的广泛应用成为我国行政审判中矛盾存在的公开秘密,带来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双重困惑,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提出建构我国和谐统一的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的理论价值在于 :有利于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和实现公正审判 ;可以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也是人民法院高效、及时、准确审理行政案件的需要。第三人资格的基本要件是“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 ,并体现为直接性、法定性和独立性的特征。第三人资格的程序要件 ,在参与诉讼的时间上必须是在本诉开始以后 ,一审审理修结之前 ;在参与诉讼的方式上 ,一是可以向人民法院直接申请 ;一是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  相似文献   

14.
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必要性考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桃生 《兰州学刊》2006,(5):183-185,12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然而,不少司法实践者却在暗中支持、促成原被告双方私下和解,导致行政案件的撤诉率居高不下,实务界对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也有不少文章从理论上对这种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论证。但仔细考察之后,发现这些理由和根据并不充分,因此,本文认为,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时机尚未成熟。  相似文献   

15.
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完善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行政诉讼案件事实判断的科学性、正确性,涉及行政诉讼证明标准问题.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我国采用证据确凿标准.在分析我国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多样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作为统治者管理工具的管理主义行政诉讼制度对公民权利保护相当不足,但其注重自身品质培养的经验值得汲取.形式主义的行政诉讼制度依附于立法权,只能保障公民的"法律权利",其功能有待进一步拓展.功能主义的行政诉讼制度扩大了保护公民权利的范围,甚至成为各种利益的博弈场,但却遭遇自身能力限制等难题.对此,注重培养自身品质,转变功能定位是行政诉讼制度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以功能分析的结论为评价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标尺来衡量,我国该制度存在着功能障碍:解决行政纠纷能力的不足;恢复规则性正义方面效果欠佳;调整个体与政府关系上的无能,对民主宪政功能的微弱。在行政诉讼的结构范围内,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症结在于:一是制度上的原因,即行政诉讼内部结构及外部结构之民主政治要素范围内的不完善;制度外的原因则是行政诉讼外部结构之观念要素的滞后。因此,对症下药,在制度上与制度外两方面寻找对策,通过改善行政诉讼制度结构来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18.
从分析我国建构行政诉讼和解制度所带来的传统文化价值、诉讼经济价值等,结合我国的现实状况,提出构建行之有效的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关联问题引发主体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之间的关联分为由法院引发的关联、由公安机关引发的关联和由当事人引发的关联.对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的关联问题,应当坚持“审判前提”原则、防消相济原则、协调统一原则和效率原则,根据引发关联问题的不同主体分别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以避免诉讼冲突,提高诉讼效率,维护社会稳定和正常的法律秩序.  相似文献   

20.
目前行政诉讼大量存在调解或变相调解之后结案的情况,这与《行政诉讼法》确立的行政权不得处分、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原则形成矛盾和冲突。考虑到法的价值和行政诉讼之目的,结合司法实践中行政案件调解的情况,根据均衡和制衡的原则,应建立行政诉讼有限调解制度,以合法、自愿和有限为原则,对行政诉讼调解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