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福建省居民消费结构演进、产业结构优化以及二者和谐度的区域差异性比较.研究发现:福建省居民消费结构日趋复杂且动态升级速度缓慢,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二者协调同步发展的程度持续加强,城镇相对于农村而言和谐度更低、波动更剧烈.厦门、福州、泉州、三明的消费结构明显优于其他区域,漳州、莆田、南平和宁德后期追赶速度较快;厦门产业结构高度明显优于泉州及其他地区,宁德和三明优化速度较快;厦门、泉州的协调度最高,其余区域按高到低依次是福州、莆田、漳州、三明、宁德和南平.整体而言,区域差异在逐步缩小.在此基础上,坚持"统一原则,分城施策"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台商来闽投资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福建一直是台商到大陆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截止1992年底,福建省批准设立的台资项目达1927项,占全省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23.84%,协议投资金额为24.99亿美元,约占全国的1/3。福建省台商投资企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初始阶段(1979—1987年)。自1979年台商在泉州市开办第一家台资企业之后,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渐趋缓和,台商陆陆续续开始在闽投资办企业。这期间台商投资多采取单个、间接、隐蔽的试探方式,故具有投资项目少、投资金额小的特点。全省共批准台商投资企业58家,吸收台资金额3968万美元。  相似文献   

3.
福建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先机,发挥自身地缘人文的区位优势与“特殊”、“灵活”的政策优势,使闽台经贸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80年代初台商赴大陆投资从福建开始。此后,闽台经贸往来日益频繁。80年代末,国务院批准福建创设海沧、杏林、集美与马尾台商投资区,以及厦门象屿与福州马尾保税区,自此福建更成为台商青睐的投资宝地,在这一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闽台两地产业互有分工、优势互为补充的合作雏型,不仅促进了福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成为福建继续发展对台关系的基础。主要表现为:1.台资投入建设,推动了福建经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4.
一、世纪之交,是加快闽东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好机遇 (一)闽东南是福建最具活力的地区,21世纪的福建,关键看闽东南 闽东南地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从福州到莆田、泉州、厦门、漳州一线五地市所辖41个市、区、县,包括闽江口金三角、闽南金三角和湄洲湾地区在内的沿海黄金地带,有2000公里海岸线,2000万人口,4万平方公里土地。这里积聚了众多的优势和精华,以及占全省2/3的经济总  相似文献   

5.
一、闽台两岸金融往来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福建不断改善利用外资的社会经济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外商特别是台商来闽直接兴办项目的投资热情。1983年以来我省吸收台资项目和金额约占同期我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40%和60%。截止1990年底累计签约台资项目877项,合同金额11.83亿美元,实际利用8.04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台商对福建投资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林自新 《东南学术》2005,(4):148-152
加大台商在闽投资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一环.福建在吸引台商投资面临着挑战大于机遇,尤其受到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吸引台资的影响,为此,要求我们认真研究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的新趋势,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战略目标,抓住机遇,深化招商,全面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拓展台商对闽投资.  相似文献   

7.
闽东南地区是中国沿海最先对外开放的区域之一。经国家批准,1979年福建率先对外开放后,1980年成立了厦门经济特区;1984年厦门特区由2.5平方公里的湖里工业区扩展到全岛131平方公里,福州列入沿海14个开放城市并设立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1985年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获准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近几年,福州、莆田、泉州、漳州至厦门沿海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区位熵(LQ)指标,利用福建省9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福州、厦门、莆田、三明、泉州、漳州、南平、龙岩和宁德等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进行了测算,分析各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表明,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势正在或已经形成,但其地理分布不均衡,各种不同因素共同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其中,市场规模、人力资本、信息化水平和政府政策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正相关,而制造业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负相关。为此,应营造发展环境,落实支持政策,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福建各城市金融竞争力指数,进而采用威尔逊模型和断裂点理论分析中心城市金融辐射的有效半径。研究结果表明,厦门的综合金融竞争力高于福州,两地在分项指标上则各有所长;厦门在对漳州和泉州的辐射影响力占据优势,福州在对莆田和宁德的辐射影响力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基于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本质要求,应逐步构建以厦门、福州为主体,泉州为延伸,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海西区域金融一体化体系。  相似文献   

10.
去年,中央对外经贸实行三项改革,这一改革措施的出台,总体上有利于全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但对我省来说则是“政策优势”的减弱。要继续保持我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就必须从区域经济一体化入手,建立起开放强省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我省沿海(指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海、台、侨、产业基础”优势。然而,制约沿海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出口基地建设滞后。我省内地(指三明、南平、龙岩、宁德例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源、边贸、劳动力、旅游”优势。但内地制约因素也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1.
根据福建省8个地市休闲农业发展规模和4种休闲农业发展业态,选取30个休闲农业决策单元,构建了基于4个投入指标和3个产出指标的休闲农业DEA评价模型,测算福建休闲农业发展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进行了效率、规模报酬和松弛变量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效率整体较低,全省休闲农业综合效率均值为0.676,其中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值分别为0.772和0.872。规模效率差异较大,8个地市排名为漳州泉州莆田龙岩三明福州厦门宁德,4种业态效率差异较小,排名为休闲农庄民俗村农家乐休闲农园。针对发展效率中经营规模、技术效率、土地、资本利用率较低等差异问题,提出提升福建休闲农业发展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试析台资在福建的梯度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投资环境的变化,台资在福建的区域布局呈现出由沿海向山区逐步梯度转移的趋势,在福建形成了规模不同、产业有别的三个梯次.影响台赘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地理环境、政策因素以及生产力水平等.顺应台资梯度转移的客观规律,未来福建应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与利用、金融支持等方面加大对内地山区的支持,以减少台资转移成本,提高转移成效,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福建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外贸易的发展,闽台经贸是福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台商投资形成闽台产业对接,带动闽台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和跨国公司供应链网络内部交易互动,成为促进闽台贸易、提升福建出口产品结构与外贸结构的重要支撑点。福建也是大陆地区对台直接贸易的主要口岸。对闽台贸易粗浅的实证分析,有利于更加准确地认识台商投资对福建外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如何扩大闽台贸易和投资为切入点,分析近期导致福建对外开放步伐放慢的原因.在简单回顾闽台贸易与投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闽台贸易投资关系不论是在福建还是在大陆对台经贸关系中的地位都在不断下降.福建工业化进程的相对缓慢,中心城市经济规模小、没有与周边城市形成产业互补关系是制约福建吸引台资(以及外资)的两个主要原因.因此,强化工业基础、大力发展中心城市,并拓展闽台在第一产业以及金融物流等服务业领域的合作空间是进一步扩大闽台经贸合作空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闽西南、赣东南、粤东的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赣州、抚州、汕头、汕尾、揭阳、潮州、梅州等11个地(市),地处祖国东南部,面对台湾,三省11地市山水相连,具有源远流长的人缘、亲缘关系,经济、文化、人员交往密切。在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区域经济合作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强闽西南、赣东南、粤东经济协作,发挥这一区域的优势,特别是对台的独特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进而加深与港台经济合作,共同参与亚太经济圈和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闽…  相似文献   

16.
福建山区,指的是三明、南平、龙岩三地(市)和宁德地区的周宁、古田、寿宁、屏南、柘荣五县。山区与沿海,由于区位、自然资源和社会情况的差异,形成不同的经济区域,山区是福建省的一部分,其经济发展既取决于自身经济、社会综合作用的结果,又受制于全省宏观决策和周边环境。因此,山区经济发展战略必然包括互相联系的全省宏观决策和山区自身中观决策两个层次。一、宏观决策──山海协调发展战略福建在处理山区和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宏观决策上,随我国所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同,投向的着力点和倾斜度存在着差异,经历了向山区…  相似文献   

17.
加快闽台产业合作推进福建产业集群化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年来,台商在大陆投资呈现集群化趋势,在福建形成了电子、石化、汽车、纺织等产业群,但是,由于福建在经济实力、社会基础、投资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制约因素,闽台产业集群层次还较低,今后应致力于发挥台商投资区优势和功能,加强主导产业合作,延伸农业产业化链条,加快物流产业合作,改善投资环境,以推进闽台产业合作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波特竞争力要素的福建台资农业企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福建在利用台资,引进台资项目以及台资农业企业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其总量在祖国大陆各省市中位居第一.但台资农业企业发展也存在投资规模偏小,技术效益偏低,机制缺乏的问题,进而影响与制约企业竞争力提高.我们立足在闽台资农业企业发展的现状,运用波特竞争力要素理论,深入分析影响福建台资农业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清前期,随着海峡两岸贸易的日益繁荣,以"郊"为名的闽台海商群体大量出现。台湾郊行始于雍正初年,到道光年间臻于极盛,以南部府城、中部鹿港和北部艋舺三地的郊行最为著名,号称"一府、二鹿、三艋舺"。与此同时,福建的厦门、蚶江等地也出现了专门经营台湾贸易的郊行。闽台郊行基本上由福建商人建立,主要从事且基本包揽了两岸之间特别是两地之间的商贸往来。大量郊行的出现,是闽台商缘不断巩固的历史见证。在它们的作用和推动下,两岸贸易往来更加密切,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福建在对台交流方面一直具有特殊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赋予福建省一系列优惠的财税政策,促进了闽台经贸交流的进一步发展,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和配套以及两岸政治局势等因素,福建吸引台商投资潜在优势没有得以发挥.当前,国务院出台意见,明确支持福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因此,研究探讨赋予福建省涉台特殊财税政策,构建两岸经贸紧密合作区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