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民主土地改革,在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中就拉开了序幕.担任南方国民政府高等顾问的鲍罗廷,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土地问题的主张,对当时土地斗争的开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长期以来,评价鲍罗廷关于中国土地问题的主张,袭用了大革命失败前后对鲍罗廷的批评,而对其主张的本身却缺乏研究.因此,本文试图对鲍罗廷关于中国土地问题的主张作一番系统的考察和初步的评议.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党史学界对共产国际与中国大革命的关系方面有许多很好的研究,但对共产国际政策在中国的具体执行者的研究还很不够,比如对于鲍罗廷这样一个在中国大革命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特别是他对蒋介石的策略变化以及诸多矛盾问题的探讨还很不透切,甚至有的还很片面.事实上,鲍罗廷一方面在中国要执行共产国际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他又对中国革命的实际有一定的认识,因此使他在如何对待中国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蒋介石的问题上,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复杂的过程.本文试将鲍罗廷放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下就其对蒋介石的策略变化方面作一粗浅的评述,并求教于同行长者.  相似文献   

3.
鲍罗廷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苏俄政府派往中国指导中国革命的至为关键的人物,关于鲍氏离苏来华最后抵达广州的时间,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孙中山年谱》及一些党史讲义认为是1923年8月。但苏俄驻华军事顾问亚·伊·切列潘诺夫著《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一书载鲍罗廷于1923年10月初到达广州。稽诸史料,后一说更为可信。首先,鲍氏不可能于1923年8月抵达广州。这个时候,他甚至连赴华使命还没有接到。鲍之出使中国帮助孙中山政府,其直接导因乃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苏考察时带去了孙中山的请求,“希望苏联派政治和军事顾问到广州去。”达林在《中国回忆录》中写道:“根据这个要求,鲍罗廷被任命为国民党组织教练员。”查蒋率代表团于8月16日离粤北上,抵达莫斯科已是8月底。所以,鲍罗廷之被任命应是9月初的事。马林回忆说,1923年9月他奉命回莫斯科时与鲍在哈尔滨相遇,这一记述印证了鲍9月来华的事实。(《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4.
为了挽救武汉政府的军事和经济危急 ,192 7年 4月 ,国民政府总顾问鲍罗廷提出对帝国主义采取战略退却的策略 ,并得以实施。当此紧急关头 ,提出和实施这一策略是及时的 ,符合革命利益和斗争实际。尽管由于多种原因武汉地区的革命最终失败 ,但鲍罗廷指导武汉政府适时实行战略退却策略的积极意义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创建中国共产党,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纪念李大钊诞辰一百周年之际,重新回顾其一生走过的革命道路,笔者认为,对他在日本留学的经历,应当给予足够的评价。 众所周知,一百多年前,中国和日本的近代化进程几乎是同时开始的。但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很短的时期内就取得了成功,而中国却拖延了很长一个历史的期。这使得本世纪初叶,中国出现了留学日本的热潮,待李大钊踏上日本国土之际,中国的留日学生已经数以万计。按说,当时他去日本留学已不算什么奇事,但他这一段经历对其一生却产生了不平常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学界长期以来都比较忽视“大革命”时期的研究.“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启发和影响,中国先进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意义,用唯物史观来分析、解释中国问题,并最终创立了中国共产党.所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第一个党章.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是我国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五四前后中国社会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他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反帝反封建的斗士,站到了时代的前列,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唤起中国人民新的觉醒,起了积极作用.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陈独秀又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两种不协调的思想:他既有要摧毁一切旧的封建残余的信念,又有维护旧东西的一面.这正体现了当时我国思想界刚从封建的桎梏中挣脱出来的客观实际.对这一时期陈独秀思想的发展进行一番剖析,有助于我们认识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界的主流.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简称广东区委,又叫粤区委,还有的叫两广区委,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_中国共产党最大的一个地方党组织,是广东革命根据地的领导核心。它活动的范围,除广东、广西两省外,还有福建南部和香港等地区。由于一九二四年实现了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广东成了全国革命运动的中心。党中央为了加强广东地区工作的领导,先后调周恩来、陈延年等一批重要领导骨干到广东,充实和健全了广东区委的领导。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东区委在党中央领导下及当时担任国民党顾问鲍罗廷的协助和指导下,在建立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革命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共产国际从世界革命、苏联利益、中国革命三方面考虑,提出了在中国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策略思想,鲍罗廷便是适应这一需要出现在中国革命舞台的。由于鲍罗廷的特殊身份,他对中国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武汉、九江的工人阶级和革命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1927年1月收回了被英帝国主义强占了六十多年的汉口、九江两地的租界。这一壮举不但把当时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谋求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就在中国重要通商口岸强行设立了租界。这是外国侵略者设于中国领土上的“国中之国”。它们在租界内设有行政和司法机构,驻扎军队和警察,开设工厂、银行、商行和轮船公司,实行“完全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  相似文献   

11.
<正>红军长征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开始从实践中接触少数民族并对少数民族问题十分重视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从早期的主张,民族自决向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转变的转折时期,因而在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之所以这样讲,其理由如下:第一,长征时期是党和红军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接触和了解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时期,只有这种感性的接触、实践,才会形成理性的正确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党成立以来,虽然在其宣言,决议中多次提到过党的以民族平等为基础的民族政策,但是我们党建党初期,主要是在沿海大城市和一些中心工商业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活动,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到少数民族;大革命失败以后我们虽然先后转移到了农村,但对少数民族的了解依然很少,甚至可以说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因国家和社会现实需要,不同时期对十月革命的纪念与阐释呈现出不同的主题.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十月革命表达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苏关系协调、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和世界和平的维护方面的政治诉求.改革开放后,十月革命的纪念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构起双向话语支撑,既明确了中国改革的政治方向,又建构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话语.中国共产党对十月革命的纪念与阐释呈现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持服务现实、彰显主体意识的鲜明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仅是对十月革命道路的坚持和继承,更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中国为本位对这一道路的发展与创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强调应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3.
吴禄贞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也是学术界争议较大的历史人物.本文就他与辛亥革命的关系略作讨论. 武昌起义时,吴禄贞早已离鄂北上.从现象上看,吴禄贞似与武昌起义毫无联系,其实不然.吴是武汉地区民主革命思想的最早传播者,他在1899年日本留学期间,“受孙先生启导之处极多”,毅然加入兴中会,走上了民主革命道路,成为武汉地区最早的革命党人.1902年春,他完成学业回到武汉,开始向青年学生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灌输民族反抗观念,“当时各军队各学校受其感应者、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抗战政策对夺取整个战争胜利的重要影响,从而证明中国共产党在当时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毛泽东建党思想及其新发展王世谊在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毛泽东的建党思想卓著,他以奠基和开拓性地把马列主义建党学说运用发展于中国,形成了党的建设的理论而垂范后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毛泽东的建党思想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培育出来的一种伟大的革命精神,代表了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学习型政党的提出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创新契机,为其发展设置了新的目标,即构建"学习型"政党文化.将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建设学习型政党结合起来,以井冈山精神催生"学习型"政党文化,是当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现实理路.  相似文献   

17.
王佳纬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7(3):160-164
北洋时期中国农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而北洋政府对中国传统农业的改良,虽然由于各方面的历史原因,取得的效果有限,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促进了当时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北洋时期的农业改良及其效果进行客观和综合地评价,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民国初年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8.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的土地政策,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政策.根据当时的背景变化,党在解放区的土地政策经历了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做出了巨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 任何文化领域之争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思潮,反映了人类在新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新取向和不同道路的抉择.中国文化领域展开的关于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争论,实际上早已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中西学之争是第一次交锋,当时是在西方思想传播,中国封建王朝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第二次交锋是“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期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共产主义思潮开始酝酿的历史时期出现的;第三次交锋则出现在中国进行全面的经济、政治改革时期,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争论的继续.  相似文献   

20.
红军长征入黔和贵州社会发展的重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红军长征过贵州所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并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然而,就在我们放眼遵义会议之于中国革命重大影响的全景画面时,却往往忽略了红军长征入黔对于贵州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及十分深远的影响.而当我们具体论析与此有关的历史事实时,便会清楚地看到,自从1935年红军长征入黔开始,贵州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变化程度,为贵州辛亥革命所不及;而最有意义的是,它完成了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贵州社会并未完成的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过程.正如我省许多学者已经达成的共识:贵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应由此而开始.下面具体对此论点试加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