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6月底发布了200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此次发布的数据将作为计算“十一五”时期各地区单位GDP能耗等指标降低率的基数。公报显示,2005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为1.22(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电耗为1358.5(千瓦时/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59(吨标准煤/万元)。其中全国能耗最高的是宁夏,而万元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最低的是广东省。“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而今年至少要下降4%。7月底国家统计局将公布各地区上半年GDP单位能耗,并将此作为一项常规工作。  相似文献   

2.
200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6月底正式发布。这是我国发布的第一份能耗公报。公报显示,2005年全国能耗最高的省份是宁夏、贵州和青海,单位GDP能耗分别是4.14(吨标准煤/万元,下同)、3.25和3.07;较低的省份,广东、浙江、江苏分别是0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09,(26):26-26
6月30日.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共同发布了200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GDP电耗等指标公报。根据公报,2008年分省份单位GDP能耗下降最多的是山西,降幅达7.39%;下降最少的是海南,降幅为2.55%。此外.公报还显示,去年分省份单位GDP能耗最低的前三个省份依次是北京、广东、浙江。其中,北京的单位GDP能耗为0.662吨标准煤/万元;后三个省份依次是贵州、青海、宁夏。其中,宁夏的单位GDP能耗为3.686吨标准煤/万元。  相似文献   

4.
7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介绍2006年全国及各地区单位GDP能耗及有关情况。单位GDP能耗首次由升转降2006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24.6亿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9.61%。单位GDP能耗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因素分析模型对单位GDP能耗进行分解,得出影响重庆市单位GDP能耗的两种因素可以表示为结构变动因素与效率变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运用面板协整技术研究各影响因素对中国各省区单位GDP能耗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强度,面板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表明,全国各区域单位GDP能耗和各影响因素均为一阶单整变量,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方程表明,产业结构对单位GDP能耗的负影响东北最大,中部最小,西部为正影响;技术进步对单位GDP能耗的负影响东部最大,西部其次,中部最低;对外开放程度对单位GDP能耗的负影响西部最大,东北最小,中部为正影响。误差修正模型表明,东北调整到均衡状态的速度最快。根据实证结果,建议由此在制定"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时应该分区域实行不同的降耗目标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单位GDP能耗的投入占用产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单位GDP能耗反映国民经济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能源的利用效率,它的变化同整个国民经济的消费、技术进步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等密切相关,基于我国1992、1997、2002及2004年30部门能源投入占用产出表,从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能源直接消耗技术、最终需求结构和最终需求总量等因素,建立了我国单位GDP能耗的投入占用产出因素分析模型,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揭示了我国10年来单位GDP能耗变化的成因,为国家制定节能降耗的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据新闻媒体报道:山西省2007年将淘汰1000亿元"高污染的GDP",包括关闭总产量3700~4000万吨的小钢铁厂、300万装机容量的小火电厂、600~700万吨的粗钢厂、1100万吨的小水泥厂,焦炭压产3000万吨,所淘汰的"污染的GDP"占2006年全省GDP的20%,全省财政收入将减少几十亿元.该省省长说:"山西是全国能耗最高、污染最严重的省份,我们要知耻后勇,以壮士断臂的决心和勇气改变现状,决不要污染的GDP."  相似文献   

9.
周江 《决策》2010,(11)
前松后紧的原因何在? <决策>:2010年中国单位GDP能耗面临着下降5.62%的任务,这在下降最快的2008年也没有达到.今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上升了0.09%,剩下的时间不足2个月.您认为能否如期完成"十一五"规划中节能20%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0,(24):30-31
2010年GDP能耗需降5.62%以上 “十一五”规划要求,2010年末,全国单位GDP能耗要比2005年末下降20%。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截至2009年全国单位生产总值(GDP)能耗降幅为14.38%,不到预期目标的80%。也就是说.2010年GDP能耗降幅需达到5.62%以上。  相似文献   

11.
计划完成情况:"十一五"目标北京市完成70%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08年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了4.21%。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59%,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4.42%和5.95%。数据显示,近三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  相似文献   

12.
GDP面面观     
GDP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因为经验统计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库兹茨首先使用GDP这个概念.所以人称其为“GDP之父”。他在1971年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相似文献   

13.
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缩写。它是对一个地区经济在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总量的度量,常被看成显示一个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正因如此,GDP数据也被视为一个地区政府的"政绩",有的地区为提高"政绩"而不切实际地抬高GDP数据,从而影响到数据发布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对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争论不断,同时关于GDP这一指标的作用范围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而在此基础上的对全面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也开始得到认可。05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的通知》,对于单位GDP能耗这一指标在经济生活衡量体系中的作用进行了重新审视定位。本文通过对相关的框架,目的,决策过程,管理机制较为全面透彻的分析这一政策,最后提出该政策目前执行过程中存在的漏洞。  相似文献   

15.
能源社会核算矩阵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扩展建立了2005年中国能源SAM,通过设定能源效率不变和提高两种情景,构建了能源SAM模型并使用该模型定量测算了不同情景下四万亿元投资对各部门总产出、GDP、能源需求量和单位GDP能耗的影响。测算结果说明在能源效率不变的情景下这一投资将带来GDP增长59702亿元,能源需求增长52739万吨标准煤,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降低单位GDP能耗4.932%;在能源利用效率提高5%的情景下则可以带来GDP增长59795亿元,能源需求增长51212万吨标准煤,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综合效应降低单位GDP能耗5.419%。  相似文献   

16.
正GDP,国内生产总值,在中国是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热词。各级政府需要根据GDP变化态势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商家需要通过GDP分析来作出投资运营决策,甚至寻常百姓也要根据当地政府GDP的增速来预测物价变动和就业状况。难怪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将其认定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我国政府于1985年建立GDP核算制度,计算方法逐步完善。但自建立之日起,GDP就成了衡量经济发展成果、考核政府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08,(1):19-19
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统计局曾联合发布了"2004年度绿色GDP核算报告"。就在公众翘首企盼2005年度核算报告时,"绿色GDP"项目技术组组长王金南2007年7月表示,2005年绿色GDP报告将无限期推迟。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统计局曾联合发布了"2004年度绿色GDP核算报告"。就在公众翘首企盼2005年度核算报告时,"绿色GDP"项目技术组组长王金南2007年7月表示,2005年绿色GDP报告将无限期推迟。  相似文献   

19.
国民经济中最核心的指标是GDP.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2003年,我国的GDP增长了9.1%,达到了11.67万亿元(居世界第七位),人均GDP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达到了1090美元;2006年我国G D P更是达到20.94万亿元,增长10.7%,成为自1997年以来GDP增长最快的一年,为中国步入"全面小康"发展阶段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有两个刚性指,第一个是到201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第二个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这意味着,我们要用比以前更少的能源创造更多的生产总值。今年上半年,31个省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两位数,与此同时,单位GDP能耗增长速度不降反升,同比增长0.8%,对实现今年单位GDP能耗要降低4%左右的目标构成很大压力。为此,国家发改委提出,要采取综合措施,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制度,将GDP能耗降低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地和重点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