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爱情,文学家称之为“生活中的诗歌与太阳”。然而,古往今来这首“诗歌”越读越通通。这颗“太阳”越看越奇妙。仔细想想真正弄清个中的奥秘,减少一些疑惑,还得请科学家帮忙。让我们来听一听科学家的说法吧。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宿舍区一排老旧的红砖楼群中,有一座普通小楼,这就是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和中国“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蒋英夫妇的家。走进这个家,除了满眼四壁藏书,在屋中最显赫的位置,摆放着一架德国制造的黑色大三角钢琴。这架琴,不仅说明了主人的身份与爱好,同时也记录了这对科学家与艺术家真挚的情感、至诚的追求、至上的奉献……  相似文献   

3.
谈到科学进展人们往往会用到“日新月异”一词,而很少注意到科学家这个群体也正在发生着的变化,在不少人的心目中,科学家仍然是一群学问高深。埋首于书堆、文献,或朝夕与实验室仪器为伴的“白大褂们”。谈起科学家,许多50年代出生的人的脑海里会想到竺可桢、童第周、苏步青、谢希德、黄昆、陈景润等一批学者。应该说这几代科学家尽管所处时代和各自的风格不同,但大都靠个人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4.
“于书无所不窥,于学无所不闻。”这是后人对清代女学霸王贞仪的评价。她入选美国畅销书《勇往直前:50位杰出女科学家改变世界的故事》,被世界上最权威的科学学术期刊之一的《自然》称为“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女性科学家”。让人折服的是,除了拥有世界级顶尖科学家的身份之外,她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值得赞扬;媒体在报道时总想挖出一些闪光的事迹,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有谁觉得真实的故事不过瘾,还要想方设法“建构”出一个更完美、更伟大的形象,那就是一种“歪曲”。长期以来,我们的科学家在这种过度“美化”的宣传中,失去了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已过世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病榻上留给我们的“钱学森之问”。要解答这一问题,其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必须弄清楚何谓“杰出人才”,其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条件或标准?即需要对其作出界定。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宿舍区一排老旧的红砖楼群中,有一座普通的小楼,这就是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和中国“欧  相似文献   

8.
“生命在于运动”是健身名言;可是近年来科学家一再警告,大量消耗体力,只是动物的“健身之道”,对于人类,却无异于慢性自杀。这是什么原因呢?最近,德国科学家作了解释,并强调——  相似文献   

9.
张咏 《老年世界》2006,(20):40-40
从事长寿现象研究的西方科学家们,日前制定出了人类长寿和幸福生活所必须遵循的“戒律”。英国科学杂志《新科学家》刊登了这些“戒律”细则以供人们参考。科学家们称,要想长寿和幸福快乐地生活。就必须让自己有一个积极、充满活力的生活方式,当然这里面包含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和适当的精神压力。  相似文献   

10.
环球视角     
国土经济2003年第三期世界十大科技进展1、科学家首次大批量制造反物质并首次观察到反物质原子内部结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成功制造出约5万个低能量状态的反氢原子,这是人类首次在受控条件下批量制造反物质,研究人员同时首次“瞥见”了反氢原子的内部状态。2、科学家破译老鼠基因组。结果表明,人类与老鼠共享着80%的遗传物质和99%的基因。3、科学家观察到引力场中的量子效应。在地球重力场中,中子的下落过程不是连续的,而是从一个位置“跳”到另一位置,这是引力场中量子效应的第一个实测结果。4、日美中科学家发现核反…  相似文献   

11.
参考消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女性易抑郁原因破解 为什么女性患抑郁症的概率常常是男性的两倍?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原来是女性体内2号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作祟。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科学家在最新出版的《美国医疗遗传学》杂志上撰文说,实验表明,虽然这一名为“CREB1”的基因在异常时令女性饱受抑郁之苦,但对男性却无动于衷。不过,科学家还不能解释这种基因男女有别的原因。 这是科学家首次找到使人易患抑郁  相似文献   

12.
学生时代谈到科学家(尤其是大科学家),总不免产生一些误解,因为曾读到过牛顿将手表投入锅里煮、陈景润走路都在思考以至撞上电线杆等“怪事”,以为科学家就是一群性格怪癖、行为怪诞的“怪人”。一提到科学家,眼前也总浮现白发怒张、额头有深深皱纹的爱因斯坦沉思的形像。科学家真是这样的吗?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着手策划并编辑《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起,我终于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起科学大家来。这十几年来,随着不断地与两院院士等大科学家的频繁接触,我相继编辑推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自述》、《严济慈文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画册》、《百年科技回顾与展望》、《中国科学技术前沿》、《新世纪的嘱托》、《转基因动物与医药产业》、《科苑撷英》丛书等,并且在《上海画报》上开设了重点介绍科学家的“名人自述”专栏。这一系列的工作,让我同科学家,尤其是不少两院院士交上了朋友,也分享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洞悉了院士坎坷的成才与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公众的印象中,科学家是一贯较为低调的群体。但真正认识科学家的人并不多,给他们印象最深的,恰恰是课文中的科学家。绝大多数人正是通过一篇篇栩栩如生的课文,才结识了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伟人,也正是通过教科书中感人至深的描写,才逐渐树立起对科学家的无限敬意……或许我们可以说,教科书才是科学家公众形象的“发源地”。今天,记者有机会到这一源头探个究竟,去看看这些描写科学家的文章是怎样被选编进教材的,它的选编者对塑造公众心目中的科学家形象又有怎样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据科学家说,人脑分泌的爱情激素是一种叫苯乙胺的玩艺儿,苯乙胺的分泌状态,决定了男女的所谓缘份。科学家还说,对苯乙胺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后天形成的爱情“期望”,中国女性大多“期望”配偶“出色”,那么  相似文献   

15.
解读何祚庥     
何祚庥恐怕是目前中国最爱“惹事生非”的科学家,也恐怕是“上镜率”最高的科学家。因此,他也成了争议最多、新闻最多的科学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现代妇女》2008,(10):4-4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西瓜瓤和皮中含有的瓜氨酸能与人体内的酶产生化学反应,转变成对人体循环和免疫系统有益的精氨酸。精氨酸能促进一氧化氨的产生,帮助放松血管。这和“万艾可”(俗称“伟哥”)的基本功能一样,能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阴阳、雌雄、公母、男性、女性, 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天起,世界就是这样平衡地组成的。但是,英国科学家根据最新研究却发现,人类男性正在逐步走向灭亡。这个过程虽然非常漫长,但是如果不采取措施,五百万年后,男性将从地球上消失。 最近出版的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了这一“耸人听闻”的消息。科学家们是在研究男性体内特有的控制遗传特征的重要物质——Y染色体的过程中发现这一问题的,Y染色体功能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却逐渐退化。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交际》2007,(4):9-9
★百慕大“死亡三角”在众多科学骗局中,“百慕大”传说是影响最大且流传最广的一例,但它的起因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个美国飞行员的传说而已。1980年,美、澳科学家考察队联合发表了声明,声明中称:“百慕大没有任何超越自然的地方。”但流言仍遍布天下,直到16年后,尚有“科学家”自称“揭开”了“百慕大之谜”。  相似文献   

19.
“科学共同体”这一概念源自于英文中的Scientific Community,由英国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波拉尼在《科学的自治》一文中最早提出。其最初含义是指由具有共同信念、共同价值和共同规范并专  相似文献   

20.
斯蒂文·格伦是一位著名的医学家,他在科学领域的创造力令世人惊叹。有一次,一位记者采访时好奇地问他:“您为什么总比一般人更有创造力?”斯蒂文·格伦十分认真而诚恳地答道:“这与我母亲的引导有关。”接着,这位大科学家便深情地回忆了许多年前发生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