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当前公共行政的研究途径日趋多元化,本文运用行政生态学的视角与研究方法,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研究公共行政问题。通过对中国当前行政环境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与影响的分析,试图找到中国当前行政的问题,并从生态行政的角度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时间是公共行政的重要维度。主流公共行政以"时间中立"为假定前提,将时间与公共行政剥离开来,视之为独立的资源,进而研究如何对其进行"管理";非主流行政的时间将自身纳入时间之中,试图寻找公共行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需要综合两种研究策略均有其优点和限制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3.
齐舒展 《决策与信息》2011,(11):137-137
20世纪60年代以来,整个世界范围内,充满着动荡与变革的压力。公共行政应对这种挑战,诞生了新公共行政理论和学派,就此,“社会公平”理论被引入公共行政。1997年弗雷德里克森所著的《公共行政的精神》就是阐述新公共行政和社会公平理论的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该书从公共行政的公共性谈起,运用后逻辑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社会公平、爱国主义和乐善好施以及公共行政的八个主要原理。社会公平与正义像一根红线贯穿着全书的始终。  相似文献   

4.
公共行政学发展已逾百年,其间经历了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等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价值上效率与公平交替、实践上政治与行政离合的特点。公共行政各学派之间相生而非相克、互补而非替代。  相似文献   

5.
西方公共行政学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其学科理论和体系经历了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的衍化过程,这三种范式均有其各自的系统的方法、理论、模型和一大批研究共同体。公共行政学科范式的转换和演进是紧紧围绕着探索政治与行政之间的离合关系、效率与公平等价值的权衡取舍、国家制度安排的总基础等重要问题的讨论展开的,而且这种范式转换内在的推进逻辑是从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的方向演进的。公共行政学科的发展应从以层级节制的科层制为主要特点向强调效率、效能的结合,要求更广泛的公民参与和简化政府科层制的公共管理方向演进,未来的政府公共管理范式应该呈现出治理主体多元化、多中心和治理结构扁平化、网络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公共行政价值是公共行政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引导着行政理论和行政实践的发展取向。公共行政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以技术理性主导的追求效率的管理行政发展史。公共性应是公共行政永恒的价值追求,但公共行政追求公共性的道路并不平坦,公共性追求不足。后工业化时代,服务行政将是主要的行政模式,我们必须从哲学的高度反思公共行政的价值,从人类社会终极关怀的高度建构公共行政的未来理性。积极倡导伦理精神,进行公共行政公共性回归之旅,从整体社会发展和人类终极关怀的宏大叙事背景来建构更加理性的制度,不断探求契合人类未来发展的行政价值,这应是公共行政价值变迁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中,"公共行政伦理"是一个司空见惯的重要概念。但是对于它的理解往往大相径庭。所谓"公共行政伦理",指的是在公共行政活动过程中,以公共行政价值的实现为目标而用来调节公共行政主体与公共行政客体之间特定公共行政关系的伦理规范。公共行政伦理与行政伦理、普通行政伦理、公共管理伦理、政治伦理和公共行政道德这些相近范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我们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应该认真辨析,以免误用混用。  相似文献   

8.
论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与互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首先把国内外关于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关系的研究归纳为4种观点 ,然后对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作了层次性的分析 ,最后 ,重点探讨了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互动关系。自公共行政诞生以来的100多年里 ,它一直是政府管理的主要形式。进入20世纪70~80年代 ,一场声势浩大的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 ,又使一种具有新特色的公共管理模式凸显于世。然而 ,在历史继承与时代发展的双重作用下 ,新兴的公共管理理论与传统的公共行政之间既有相互竞争的对立关系 ,又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并形成能动的互动关系 ,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无疑会给我们的…  相似文献   

9.
李汉英 《经营管理者》2013,(8X):365-36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的职能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对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政府对公共行政管理中的教学方法也有了新的要求,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公共行政管理教学的方法,对于公共行政管理教学的方法不能够一直保持不变,要做出相应的改进与优化。  相似文献   

10.
公共行政既包括国家行政,也包括社会公行政。公共行政范式对行政法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中行政相对人的地位不断提高。从行政主体方面来说,行政理念或模式由“管理”转变为“服务”,相对人由被管理者变身为服务接受者;与此相关联的,从行政相对人来说,参与行政也是其地位提高的表现和途径。和谐社会的构建正需要和促进这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在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中,"公共行政伦理"是一个司空见惯的重要概念.但是对于它的理解往往大相径庭.所谓"公共行政伦理",指的是在公共行政活动过程中,以公共行政价值的实现为目标而用来调节公共行政主体与公共行政客体之闻特定公共行政关系的伦理规范.公共行政伦理与行政伦理、普通行政伦理、公共管理伦理、政治伦理和公共行政道德这些相近范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我们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应该认真辨析,以免误用混用.  相似文献   

12.
公共行政引入目标管理在我国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它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各级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但在制定和执行目标管理方案的时候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关键在于目标与公共行政目的的脱节甚至违背。公共行政必须用目的管理来统率目标管理,这样才能保证政府管理的正确方向,才能真正提高公共行政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如何提升公民的社会主人感、存在幸福感是公共行政面临的课题。公共行政绩效考评是推进公共行政提供优良公共产品和优质公共服务的最有效的办法。按照“公民第一,效益至上”现代公共行政管理主旨的要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努力实现绩效考评的科学性和社会性。同时,发挥绩效考评的激励和价值引导功能,促进现代公共行政管理上水平。  相似文献   

14.
公共行政决策是公共行政管理的中心环节,由于公共行政决策的决策标准具有复杂性、模糊性和难以量化的特点,这让行政决策者常常在几个备择方案中难以取舍,最后行政决策过程就变成了决策主体非理性的、经验型的、举手或者民主投票的意见集中过程,这显然与决策的科学性要求相悖,也容易造成决策的失误.本文将广泛应用于工业技术领域及企业管理的层次分析法引入到公共行政决策领域中,层次分析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问题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提高行政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段飞飞 《经营管理者》2013,(20):197-197
我国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经过近30年的发展后,已经在学术界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我国公共行政学在取得可喜发展的同时,对其本土化的研究,成为学者们争议比较大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公共行政学本土化研究状况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回顾,以期能对我国公共行政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进而促进我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公共管理实践中,特别是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视角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管理途径的效率、经济利益至上和法律途径民主、公平至上之间的矛盾,以及如何对其进行规制,是需要我们进行思考的。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80年代末,传统的公共行政遭受到新的外部环境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公众对政府能力丧失了信心,“政府失败”的呼声此起彼伏.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应运而生.新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主张政府大胆地采用企业管理的方法,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毕竟政府公共部门与企业存在着重大差异,所以在引用时要慎重.特别是对于转型时期的我国而言更是如此.“政府官员实行年薪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年薪制”本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概念,但引入到政府部门来却不合适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公共行政的哲学之维,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公共行政的哲学之维,亦即行政哲学,是公共行政的认识论基础、方法论前提和根本观点的逻辑体系。正确科学的把握公共行政的哲学维度,深刻内在的认识公共行政的基本问题,对于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和深化,对于公共行政学科的成熟和完善,对于公共行政实践的推动和促进,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本文笔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遵循着提出逻辑起点——提炼主要矛盾——揭示核心内涵的思维进程,对公共行政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自公共管理诞生以来,理论界对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各种争论经久不息,国内外学者在二者关联性问题上各持己见。在诸多百家之言中,我们能够对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互动性与差异性进行较为清晰的认知。本文在肯定二者共通性的基础上,重点从两者的差异性入手,探寻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公共行政文件,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切信息记录(不论其载体形态如何)。作为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种主要工具.它真实记录并客观反映了政府管理部门的工作情况.也反映了政府颁发的与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息息相关密切相连的各种法令与政策等多方面的信息。公共行政文件的公开有利于政府与社会的信息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