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顾海良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56(6)
今年是武汉大学建校 1 1 0周年 ,我们应该很好地总结一下自己的办学历史 ,以便在这个基础上谋划未来的发展。我到武汉大学工作不到两年 ,对于武汉大学历史的认识和了解 ,自然不能和资深校友相比 ,要谈武汉大学的历史 ,可能没有这个资格。但是 ,因为处在学校主要负责人的位置上 ,就如同到一个企业工作要了解一个企业的历史、到一个地方工作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一样 ,到武汉大学工作 ,显然第一个要做的就是研究武汉大学的历史。我利用业余时间对武汉大学的历史进行了一定的梳理 ,也思考了一些问题 ,深深感到 ,如一位西方哲人所说“历史总是现… 相似文献
2.
3.
张继志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2):24-28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龙头 ,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时机 ,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根据我国的国情 ,要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学史研究是探究文学发展演变规律的一门学问。多年以来,蒙古族文学史研究领域出现的著述中文学通史、文学断代史和文学地域史居多,而文学体裁史、文学潮流史和文学现象史相对较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巴·苏和教授以其独特的眼光和创新性的方法,开辟了新的研究路径,突破了以往的传统书写模式,以发展的视角审视蒙古族文学的演进历程。他采取了“点线面”结合的研究策略,试图探寻、归纳蒙古族文学的发展演变规律和历史样态。通过对个别现象(点)的深入分析,并将其置于更大的文学背景中,揭示了这些文学现象与独特的蒙古族文学传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线),并从多角度分析其历史文化根源、发展规律及总体风格(面)。同时,他不仅从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观察文学发展,还注重从美学、文化学、艺术学、文本学、文献学、地域学、心理学等多元视角对文学史的整体性与结构性进行了剖析,重新评价和挖掘蒙古族文学,并提出了诸多原创性观点。 相似文献
5.
电子商务与西部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汇道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Z1)
本文结合我国西部大开发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大战略 ,提出发展电子商务以实现我国西部的跨越式发展的思路 ,并探讨了西部地区发展电子商务的主要障碍和有利条件以及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祁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2):11-15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应该抓住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的历史机遇,通过生产力移植,即主动移植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过剩的资本、先进的制度安排和管理经验以及优秀的科技人才等诸多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要素,突破生产力由“落后—一般—先进”逐级递进的传统发展路径,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棒垒球运动发展现状的研究,使人们从新的角度认识我国棒垒球运动的发展前景和蕴藏的潜力,将"奥运瘦身计划"带来的负面影响转化为动力,展现棒垒球运动承载素质教育的价值,为我国棒垒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和在08奥运会夺牌冲金目标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8.
9.
10.
中国正在工业化过程中和现代化初期,经济发展有着广阔的空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根本的保证;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深化改革,不断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人才队伍,以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系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6(6):772-776
政治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武汉大学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从1 92 3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首开政治学课程 ,到 2 0 0 3年获得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通过政治学 (一级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评审 ,整整经历了 80年。其间 ,停停办办 ,分分合合 ,既有解放前由周鲠生、李剑农等著名学者带来的辉煌 ,也有解放初期的低沉消落 ,更有今日以刘德厚等知名学者所引领的政治科学研究的繁荣。政治科学在武汉大学的发展 ,就如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一样 ,在经历了波折之后 ,正稳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凝晖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37-38,45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对全球化发展理论积极借鉴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高瞻远瞩而又切合国情的发展方式。早在1979年,法国经济学和社会学家佩鲁提出了新发展观,强调社会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人的发展。两者相比,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作为指导我国发展实践的科学发展观,毫无疑问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是对新发展观的一种扬弃。 相似文献
13.
《隐喻与相似性》从英语和日语语音的表征性、诗句的平行性,到语序、曲折形式、语义变化、书写系统以及网上交流形式的日常话语入手,用认知分析方法对隐喻和相似性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究,从根本上对索绪尔提出的在语言学中久居统治地位的语言符号非相似性或任意性的观点进行了质疑和反驳。《隐喻与相似性》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关系——特别是诗歌语言的形式和意义关系研究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40余年来,国家发展理念相继经历三次变迁并分别对应不同的时代议题。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重启发展理念,目的是重构国家发展基础,是对"如何实现发展"的回应。在新时期,国家由重启发展向发展主义过渡,关注的是"如何实现更快发展"的议题。进入新时代,发展主义向新发展理念转化,国家开始重视发展质量,"如何实现更好发展"成为当前的时代命题。从国家发展理念的演进谱系中可以看出,现代化一直构成发展理念的核心元素,政府干预和适应体制构成国家发展理念变迁的现实推力,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则构成国家发展理念变迁的根本逻辑。国家发展理念具有变迁的连续性、一元多线的杂合性以及利用多种发展形式服务国家总体发展的实用性。在当前特定的时空结构下,应该对多种发展形式表现出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施以灵活的公共政策释放多种发展形式的价值空间,同时以实践为导向分析多种发展形式的互构机制,从而推动中国发展研究的话语创新。 相似文献
15.
许丹娜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14-116
把“办一所负责任的大学”作为办学理念,是对办学底线之高度的重新设置和突出显示,在当前具有特殊意义。科学发展观与办负责任的大学的理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科学发展的伦理诉求是社会责任,大学责任的目标状态是科学发展。办负责任的大学的实现过程就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办负责任的大学,就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解决办学中的一切问题。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文精神是大学责任的内核,二者都追求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润玲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3):8-11
大力弘扬和培育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从大学生荣辱观的现状及其成因入手,坚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坚持知行合一,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机制、实践机制、示范机制和评价机制,不断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7.
聂长顺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61(5):535-538
近来,“封建”名实问题因冯天瑜先生《“封建”考论》问世而成学界热门论题。为“封建”正名是必要的,不能因繁难而漠然置之;对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学术探究任重道远,不能简单武断,是己非人;“地主宗法专制社会”一名与中国民主革命三大任务恰合,意味深远。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大学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旷平昌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3):115-117
文章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德育意义,分析了它对大学德育提出的新要求,并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探讨大学德育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陈银娥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92-94
刘传江、郑凌云主笔的《城镇化与城乡可持续发展》一书(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城镇化与城乡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潜心研究。该书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小城镇建设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武汉大学跨世纪青年学术骨干专项基金项目“中国农村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最终成果,从理论、实践、体制、战略和政策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当今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机制、模式、测度、进程、水平、问题与背景,并从产业基础、发展要素、制度安排、结构功能等层面和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的大背景探讨了城镇化对农村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