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教授""重大嫌疑人"等结构中,有义素从中心语的词义、语素义中析出并参与定中关系的建构,本文将这种现象称为"义素析出".义素的析出是以语法组合为前提的,语法与语义关系不一致是激发义素析出的根本原因,析出义素是定语与中心语组合的语义基础.实际上,"大"修饰的是"教授"的析出义素[+学术成就],"大教授"指学术成就很大的...  相似文献   

2.
语义指向结构模式的多维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客观世界的丰富多彩以及语言表达多维度的特点,致使语义指向的结构模式也呈多样化的态势.语义指向的结构模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为前指与后指、顺指与逆指、邻指与隔指、专指与兼指、单指与多指、强指与弱指、显指与潜指、内指与外指等八种.对语义指向结构模式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促进计算机信息处理以及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句子中不符合句法关系的语义异常现象,其语义指向根源于概念语义层,形成自语法语义层,表现在句法结构层。前人的研究主要侧重语义指向在句法层面的描写,缺乏更深层次的尤其是概念语义层面的探讨。其实,语义指向在概念语义层面主要体现为概念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构成的概念关系"回路"。它们在概念结构上的机制,可以从言语理解和言语生成两个方面予以解释,常见的句子成分间的语义指向和副词的语义指向也符合概念回路说。另外,语义指向还可以发生在概念结构和概念预设、概念蕴含间,这也是一种概念回路,表现为指向句外的语义指向。  相似文献   

4.
概念义素与功能义素的不均衡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素是义位的组成要素,也是最小的、有区别意义的语义单位.义素可根据语义表达中的不同作用分为概念义素和功能义素.所有的义位都含有功能义素,大部分义位既含有功能义素又含有概念义素,而少部分义位只含有功能义素而不含概念义素.概念义素和功能义素对义位组合都很重要,离开概念义素则无法表达语义内涵,离开功能义素则无法组合为更大的语...  相似文献   

5.
本文把谓词性定语的语义指向分为单指单项,单指多项和双指多项三种,并以动词的配价,形容词的指,向,谓词的语义特征,定语与其所指项的深层语义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动词的配价和形容词的指、向以及谓词的语义特征对语义指向类型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分析"互相"这个词基本意义的基础上,从语义指向和语义特征两个方面探讨了"互相"类副词之前所联系的主体及其后所联系的谓词性词语的特征及其语义组合限制.  相似文献   

7.
状语与中心词结构(以下简称"状中结构")中的状语的语义指向会因为状语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有些类型的状语语义指向动词中心语,而有些类型的状语的语义常指向动词中心语以外的名词性成分.本文即考察语义指向名词性成分的状语的情况.通过从《王朔文集·挚情卷》中搜集到的约1600个例子,分析归纳出语义指向名词性成分的状语的类型,并揭示这些状语和名词性成分在语义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定语的形式与意义出发,探讨了定语的语义指向及在表述功能上的差异,认为定语的表述功能与形式意义之间的脱节与否有较大的关系:(1)定语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2)定语的表述功能,按定语的表述功能将其分为指称性定语和陈述性定语;(3)定语的语义指向及在表述功能上的差异。定语的语义比较复杂,主要从其语义指向句内层面和句外层面两个方面来论述;(4)结语,强调了定语的研究离不开具体的语境。  相似文献   

9.
形容词作定语时修饰主语或宾语,在句法上与其中心语构成直接成分;形容词作状语时修饰谓语,在句法上与谓语构成直接成分.但在语义平面上,定语形容词的语义不仅指向其中心语,还指向句内的其它成分或句外成分;状语形容词的语义不仅指向谓语,还指向句子中的主语、宾语等体词性成分,形成了一种句法与语义相悖的结构.作定语和状语的同一形容词虽语义指向相同,但所表达的主观意义不同,修饰语形容词语义指向的不同是人类认知模式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论义位和义素分析在语义理解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义位与义素分析法是语义理解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提取词义中的某个特定义位,再把义位分解成多个义素加以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义位和义素在语义中的动态变化。通过义位义素分析法概括了义位组合的要求以及义位变异现象的发生,介绍了如何用义素分析的方法理解语义在语境中由静态到动态的变化,通过遗传义素的概念对词义进行历时的分析进而阐述了语义的深层结构。最后简要介绍了义位与义素的分析理论对计算机进行语义处理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汉语通称缺位现象进行考察与分析,揭示社会文化在深层对语言的影响,说明通称缺位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与社会结构与传统等级观念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论汉语亲属称谓的特征及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详细叙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亲属称谓体系 ,论证汉语亲属称谓的第一个显著特征 ;第二部分通过现代汉语普通话与各地方言亲属称谓的比较 ,论证汉语亲属称谓的第二个显著特征 ;第三部分论述形成汉语亲属称谓两个显著特征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3.
言语中发话人称谓语的选择及意义是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以往的研究注重从形式或语义入手对称谓语的类别和次范畴进行静态系统的描写。本文认为发话人视点的选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发话人主观倾向和客观维度“张力”互动的结果。全文着重以发话人为立足点 ,从二维制约机制入手 ,研究视点的选择和变换所产生的社交含义 ,建立动态研究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4.
农村的亲属称谓在城市化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文章通过对一个村庄亲属称谓词使用情况的调查 ,从父母称谓、夫妻称谓及其他亲属称谓等方面入手 ,分析了其发展方向及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准确区分名与实、指与物、名和谓的基础上,伍非百认为,“正名”中的“名”已经不再是具有静态特征的概念或语词,而是具有动态特征的“谓”,“正名”实质上就是“正谓”。尽管如此,他还是明确地提出了兼名、别名二律来明确“名”,以“唯谓”来实现“正谓”,这对于中国名学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语》《孟子》中第一人称称谓的语用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孟子》中的第一人称称谓包括人称代词和名词性称谓两大部分。两书第一人称代词的用法基本一致,即多数用于上对下,这表明当时人们已不大接受对一般人使用第一人称代词自称的做法。《孟子》中的名词性称谓形式比《论语》更为丰富,有些词语在《论语》中还是一般词语,到《孟子》中则发展为谦称,这说明,从《论语》时代到《孟子》时代,称谓词语随着称谓礼仪的发展而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英汉人际称谓系统中的性别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英语和汉语人际称谓系统中的姓名称谓、亲属称谓、社会称谓和指称称谓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揭示出其中隐含的性别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汉俄称谓习俗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跨文化交际中 ,称谓具有重要的社交功能 ,恰当的称谓至关重要。本文通过俄汉称谓的对比 ,目的在于使交际的双方在言语交际中选择恰当得体的称谓 ,克服由于不当的称谓给交际带来的障碍  相似文献   

19.
维吾尔语亲属称谓的社会称呼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亲属称谓是亲属关系的名称 ,亲属称呼是亲属接触时所用的口头称呼 ,两者在语义特征和适用范围上都有不同。维吾尔族亲属称谓的社会称呼法大约有两种 :一是原形转称法 ;另一种是改形转称法。维吾尔语亲属称谓转化成社会称呼的根本原因是初层权利和义务的扩展和次层感情的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