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在文化差异性的前提下,人类不同类型文明的对话是必要的和必然的,其对话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基于文化价值平等性原理的理性思考以及人类文明对话的历史性考察,不同文化或文明平等对话基础上的有效整合是现代文明交往的公正而合理的选择.差异、碰撞与整合是文明对话的三部曲,不仅有其理论上的合理性,更存在着历史的现实性.中国"回儒"对话的史实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从构建文化生态系统出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整合包括价值整合、文化整合、结构整合。价值整合是通过构建底线价值—常规价值—核心价值的价值等级序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的对话提供规范性基础;文化整合是实现主导文化与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在理论内容上的自觉整合与相互整合;结构整合是遵守文化生态系统"核心性"、"共生性"和"系统性"原则,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  相似文献   

3.
对话论     
文章不局限于认识论和反映论对文学本质的阐释,把文学本质界定为人类广义的对话和交流,从而把对话也提到了整合文化和美学的层次。  相似文献   

4.
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的立台之本是对台宣传,它是政治宣传的产物.频道应该在保障政治信息传递的同时,塑造自身独立的媒体意识和发展战略.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下,传统媒体社会化成为一种趋势,参与和对话成为新的生命线.频道应该通过参与和对话来消解“文化统战”刘板印象;通过扩大参与,整合大闽南(闽、台、东南亚)地区的闽南文化资源;通过跨媒介整合,将自身推向社会化;并从社会化走向公共化,探索建立公共电视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时代,邓小平以对话和反思的理性方式,系统回答了全球性的发展问题。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批判性地认同中西方文化,提出尊重世界各国的发展道路,主张世界各国在和处共生中共同发展。从而以共同发展为统一性的价值目标,提供了一项整合多元世界和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全球性规划。邓小平的共同发展观念是对现代性的个体发展观的继承和超越,具有全球性、交互性和流动性等特征,适于整合多元世界和多元文化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6.
文化对话与文学人类学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世纪的文学研究——特别是比较文学发展脉络的历史回顾,提出在文化对话的广阔背景上建立文学人类学的可能性,以期为未来的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确认中远期目标。从文化人类学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双重影响着眼,比较文学作为通向文学人类学的必由之路,作为加强文化交往与沟通、克服民族中心主义心理障碍、确立文化相对论平等对话观的有效途径,已日益变得明确和必要。随着后殖民时代多元对话的展开,文学研究本身获得了发掘文学艺术的人类学价值,促进人类文学经验的会通和整合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7.
文化对话是在文化发展的既定格局中展开的。文化发展状态的不同,导致文化对话的强势弱势关系结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种全球性知识———同情性的全球性知识与领导性的全球性知识。改变这种不平等的文化对话状态,依赖于多方面条件的改变、人类长期的努力。惟有如此,建立在文化间平等对话基础上的全球性知识体系才可能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8.
"集体对话"外交是指一国通过其主导的专门机制与多国进行集体互动的外交方式,其以双边和多边外交为基础,是二者的有机整合。在实践中,"集体对话"外交具有突出的外交整合能力,机制化为其作用的发挥提供保障。中国是"集体对话"外交的重要推动者。中非"集体对话"外交有效提升了中国对非外交的战略水平,其成功实践为中国"集体对话"外交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对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探究方法进行批判地吸收 ,给予分析、整合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全球伦理建构的方法 :吸取可资利用的传统道德文化资源 ,进行跨文化对话 ,从而在共时态和历时态的交汇点上寻求全球伦理共识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语境中的对话文化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永远朝向自我认同而存在的人的现实生活。由全球化凸现出来的文化冲突反映了人面对异质性存在而产生的自我认同危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内容上,而且表现在它们在当今人类文化格局中所处地位的不同上,即西方文化处于权力话语地位,而中国传统文化却岌岌可危。文化对话不仅是人类共建一种异中求“和”的世界文化新格局的正确途径,而且是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正确途径。在当代,建立对话的文化学已刻不容缓。建立对话的文化学不仅是一种普遍的对话范式在文化理论中的确立,而且要求我们在文化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展开对权力话语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医药广泛介入且疗效显著,引发学术界、媒体、民众对中医药现代价值和发展状况的思考与讨论。结合文化自信的战略视角,可从以下三个维度分析其价值与定位:从文化传承角度看,弘扬中医药文化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重要门户,中医药文化的承续与推广,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开路先锋;从文化创新角度讲,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文化的对接、融合,强化其作为连接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纽带作用,有助于建立以健康实践为旨归的中国文化新体系;从文化传播布局言,宣传中医药文化是为世界卫生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以中医药文化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先行军必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格局不断进行调整,各种文化不断"登场"亮相的背景中,中国文化日益显示出缺乏竞争力等诸多不足,急需"中国文化走出去"和"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把中国文化的"弱项"转变为"强项",以便与中国经济崛起相适应。这就需要说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缘由,中国文化主体和走出去的方法,化解各种矛盾,适应各种挑战,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自五四以来,文化一词在当代中国一直极富魅力,文化问题一直是吸引当代中国学术界关注的前沿性话题。本文分析与评论了现当代中国的文化进化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文化激进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文化全球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本文认为,加强对这些文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对于建设既继承优良传统又富有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余英时文化危机与文化重建思想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英时认为,近代以来中国思想界的持续激进化使传统文化破坏殆尽,学术的政治化和功利化贻害深远,今天必须认识到文化重建的重要性;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内涵一定的现代性因素,这为中国文化重建提供了动力,在此基础上余英时提出了中国文化重建的基本主张。  相似文献   

15.
汉外文化差异会直接影响对外汉语教学效果,因此语言教学必须与文化教学紧密结合,不可分割,否则会影响交际,甚至引起文化冲突。本文以汉俄两种语言对比为例,论述了汉外文化差异及其将文化导入语言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化体制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紧密相关、高度统一,文化体制改革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制度体系,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软实力。紧扣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热点问题指出:在社会转型期内我国的文化体制还有诸多方面没有理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够为文化体制改革提供思想保障和引领作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先进理念,实现文化体制建设的全面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理论创新,培育市场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发展与繁荣,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不仅是经济的全球化,也是文化的全球化。全球化进程包含着文化殖民,这是一个携带着强大资本与发达技术的西方文化不断扩张的过程。这个过程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即基督教、近代启蒙思想和当代美国主义的全球扩张。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命运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中国文化与主导全球化进程的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也是一个中国人如何应对文化殖民的问题。在文化殖民的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起伏不定。在文化殖民的第一个阶段,中国传统文化一如既往地自信;但是在第二个阶段,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重大挫折;在第三个阶段,中国传统文化有复兴迹象,但由于这个时代的特殊背景,传统文化的未来命运仍然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寻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久而恒定的支撑力量和前进动力的必然结果;文化自信是习近平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深层基因的精准剖解,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脚踩大地、落地生根;文化自信体现出中国人民对中华文化传世价值的珍爱与继承,对中华文化神奇创造力的笃信;文化自信提示我们要有效消解西方的文化霸权,警惕西方价值观的侵蚀,拨正当下一些人的文化无知行为,通过文化创新再创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文化有三个重要的文化界面:外省文化界、京海文化界和跨国文化界.外省文化界中的知识分子之间的联系多是间接的、文字的,平时的生活环境不是文化的,而是政治权力的或物质实利的.京海文化界中的知识分子之间的接触不但是文化的,也是生活的.它在更大程度上超越了政治权力关系和物质实利关系的束缚,是一种纯粹的、精神的、人性的联系形式,但它不如外省文化界的地方,就是对"个人成就感"的重视.个人成就感一方面极大刺激了中国文化的再生产,一方面也导致了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上的颗粒化、沙漠化.跨国文化界由国内研究外国文化或外国文学的知识分子及在国外从事中国文化研究的知识分子构成.中国知识分子的个人成就感在跨国文化界的形成和发展中也起到了巨大制约作用.影响之一就是使跨国文化界表现为向单一文化靠拢,主要是向美国文化靠拢;影响之二就是当代世界文化的输入在起到解放中国广大知识分子的思想的同时,也逐渐强化了自己对中国广大知识分子的压迫力量,逐渐强化着对"五四"新文化传统的否定趋势,从而加强了他们与京海文化界和外省文化界广大知识分子的对立.  相似文献   

20.
鲁迅与孔子     
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需要出发,鲁迅对孔子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但这只是鲁迅和孔子的关系的一个方面.鲁迅和孔子的关系还有另一个方面,即他并不完全否定孔子.在鲁迅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个民族文化伟人.在文化品格和文化心理方面,鲁迅和孔子都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