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某大学学报复刊后的第一期中,载有《论梅尧臣的诗》一文,开头就说,梅尧臣的生卒年是1002—1060;下文说,“庆历元年(1041),尧臣奉命赴湖州盐税任,欧阳修、陆游二人为他饯行”。所谈事实有误。在这篇文章的第二节中还曾说过,陆游是“南宋初年诗人之中成就最大的”。陆游生于宣和七年(1125),上距庆历元年有八十五年;就算是“南宋初年”的第一年建炎元年(1127)吧,那时陆游才三岁,上距梅尧臣的卒年已六十七年,离欧阳修的卒年熙宁五年(1072)也已五十九年,陆游是无论如何也来不及跟上欧阳修一起去为梅氏送行的。  相似文献   

2.
宋阮阅所撰《诗总》一书,后易名《谈话总龟》付梓行世。阮阅字闳休,自导散翁,亦导松菊道人,安徽舒城人。其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宣和五年(癸卯,1123年)曾知郴州,建炎元年(1127年)以中奉大夫知袁州,致仁后居江西宜春。关于阮阅撰著《诗总》的情况,同时人胡仔所撰《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三十六《本朝杂记》中录其自序云:  相似文献   

3.
正《宋诗纪事续补》卷一四有刘彦修,小传说:"彦修,字子羽。《五灯会元》称为‘宝学刘彦修居士’。"按:刘子羽,字彦修,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五夫里人。少以父任补将仕郎,积劳转宣教郎。靖康元年,为河北河东宣抚司书写机宜文字,以功转朝议大夫,除直秘阁。建炎元年,以秘阁修撰知池州,除集英殿修撰,知秦州。建炎二年,召赴行在,除枢密院详检文字。建炎三年,除御营使司参赞军事。建炎四年,除徽猷阁待制。绍兴二年,拜利州路经略使兼知兴元府,除宝文阁直学士,故而有刘宝学之称。绍  相似文献   

4.
董建 《徽州社会科学》2010,(3):55-55,62
宋徽宗赵估能坐上皇位,是因为他短命兄长哲宗无子的缘故。大约在此之前,赵佶做梦都没想到他此生还有机会当上皇帝。赵估在位期间,任用奸人蔡京、童贯等主持朝政,禁锢党人,尊奉道教,大建宫观。又荒淫无度,搜刮民财,穷奢极侈,百姓怨声载道,终于爆发了方腊农民起义。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年底,赵佶传位给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但不幸的是两年后,即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赵佶竟然做了金入的阶下囚。  相似文献   

5.
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到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这四十二年在历史上被称为北宋后期。这一时期,影响文学发展的社会条件发生了变化,文学主潮出现了引人注目的重大转折。与北宋中期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文学由关心社会生活、描写重大社会题材转向退避社会政治;作家由有意无意轻视艺术形式转向对艺术技巧的探究;审美观念由崇尚自然浑厚转向追求刻意雕琢。这显示出在文学史上通常见到的一个时代的后期的文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胡寅(1099-1157年),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胡寅原系胡安国之兄的儿子,后为胡安国收养.经其父胡安国精心调教,潜心于学.后以北宋宣和进士甲科及第,并步入政坛.从政后临靖康之难,为政主抗金复仇,誓不言和.因投降派秦桧当国擅权,乞致仕,归湖南衡山治学.后复出,绍兴二十七年卒,谥文忠.胡寅的学术著包括<崇正辩>、<读史管见>等,另辑有<斐然集>,均是研究其思想的主要文献.  相似文献   

7.
岳飞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但历来论者多认为岳飞存在牢固的忠君思想,进退皆以赵构的意志为转移,似乎因他的“愚忠”,葬送了抗金事业。这是与事实不符的。本文专就岳飞与投降派的斗争谈谈个人的看法。 岳飞抗金是坚决的,他与赵构为首的投降派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请看下面史实: 建炎元年(1127年),赵构刚即  相似文献   

8.
李绅,字公垂,中唐诗人.对于他的生年,由于缺乏史料记载,众说不一.有认为其生于建中元年即780年,如李长之的<中国文学史略稿>、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集体编著的<中国文学史>以及<安徽历代文学家小传>.但他们皆不言依据,或为推测.而卞孝萱先生1960年发表于<安徽史学>第3期的<李绅年谱>,据李绅所作<墨诏持经大德神异碑铭>,考证其生于大历七年即772年.  相似文献   

9.
<俄藏黑水城文献>第6册第300页收录有一件编号为иHB.N0.2208的西夏时期汉文文书图版,该书后附的<附录·叙录>有此件文书的介绍,并拟题为<乾祜十四年(1183)安推官文书>,称: 西夏写本.西夏文刻本经摺装<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封套裱纸.未染麻纸.高24,宽29-3.多层纸粘叠.共6行.行楷,墨色浓匀.前3行小字,第1行被裁去一半.  相似文献   

10.
一、秦有七都 <辞海>"秦雍城遗址"条曰:"从秦德公元年(西元前677年.下略"西元"二字--引者注)至献公二年(前383年)在此立都达二百九十四年."不惟遗漏泾阳、栎阳二都,而误多雍城为秦都之时达40年之久,且德公元年至献公二年实为295年,盖撰者不知计年数之法,为两数之差加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刊布和考释了2002年发现于策勒县北某沙漠废墟的汉文文书残页(分为甲、乙两件,自编号为C7号),根据文书中的<例,木>谢镇地名、左武卫大将军职官及文书用语,断定此文书为唐代文书.论文重点研究和探讨了都巡、左武卫大将军等职官、唐代公文格式、官仓,以及文书的相对年代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南宋知名文学家阎苍舒,<宋史>、<宋史翼>无传.<全宋词>阎传简略而多误,兹予补正:苍舒字才元,非"惠夫".崇庆府晋原县(今四川崇州)人.非"绍兴二十七年进士".未尝官"中书舍人","出知晋州".孝宗乾道六年(1170),城固县(今属陕西)令.八年,在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淳熙三年(1176),刑部员外郎.四年,吏部员外郎.五年,历任尚书省右司员外郎、左司员外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历任宗正寺少卿、权吏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八年,吏部侍郎.九年,丐祠得请.十年,知遂宁府(今四川遂宁).十二年,利州东路安抚使、知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十六年,荆湖北路安抚使、知江陵府(今湖北荆州).光宗绍熙元年(1190),放罢.后起知潼川府(今四川三台).五年或宁宗庆元元年(1195),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约卒于庆元末或嘉泰初(1200前后).卒时贴职为焕章阁直学士,非"焕章阁学士".赠少傅.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洛阳伽蓝记>、 <魏书>、 <北齐书>、 <北史>和隋唐有关文献的考察,街之应为"杨"姓.从<广弘明集>衙之小传和晋唐记载人物籍贯的体例分析,衙之的籍贯应指西晋时期的幽州北平郡.街之的生平及仕历,从现存的史料大致知道他曾任过奉朝请、期城太守、抚军府司马和秘书监四个官职.<洛阳伽蓝记>的创作当始于东魏孝静帝武定元年(543),约至武定五年(547)的七、八月之间完成.完成此书大约用了五年的时间.记载人文地理的"<庙记>体"地志著作对<洛阳伽蓝记>创作的影响应引起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国家图书馆藏同治间稿本<悔初日记>一册,记载时间自清同治元年十月十八日起,至同治二年十一月十四日止,未著撰人.<历代日记丛钞提要>(学苑出版社2006年版)谓"清佚名撰",然其作者实可考知.<悔初日记>中载有与赵烈文的若干交往,而赵烈文<能静居日记>今俱存,不妨将两部日记中相关部分胪列对照:  相似文献   

15.
龙文玲 《江汉论坛》2007,(2):98-101
关于司马相如<上林赋>与<大人赋>的作年,学术界众说纷纭.通过对<史记>、<汉书>及司马相如赋作等文本进行考辨,认为<上林赋>作于建元六年五月到元光元年五月之间,<大人赋>作于元狩五年武帝因"病鼎湖"而沉迷神仙方术之后、相如病免家居之前.  相似文献   

16.
北宋末年,长期受辽朝统治的女真族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接着便以摧枯拉朽之势向辽国展开了进攻。已经和辽国弭兵修好一百余年的北宋统治集团,为了从辽朝手中夺回燕云十六州之地、于重和元年(1118年)“遣武义大夫马政由海道使女真,约夹攻辽。”(《宋史·徽宗本纪》)这就是历史上的宋金“海上之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元1125年辽天祚帝被金人俘获,辽国宣告覆亡,而在这之后两年,即靖康二年(1127年),徽、钦二帝也成了金人的阶下囚。一个世世代代居住在边陲荒徼的弱小民族,何以能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纵横捭阖,连灭两个大国?清初思想家王船山认为,辽国是以就尽之运,抗金国锐气方张之师,即使宋朝以倾国之力援助辽国,也不能挽狂澜于既倒,延续辽朝国祚,更不能阻遏金人南下,  相似文献   

17.
《陌上桑》撰成年代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陌上桑>产生的具体时间,其上限不会早于"倭堕髻"尚未出现的东汉桓帝延熹二年(159)八月,其下限不会晚于"礼乐崩坏"的汉灵帝(167-189)末年.也就是说,<陌上桑>是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创作并润色而成的.  相似文献   

18.
南宋成立时的几次危机及其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第一次危机(建炎元年):傀儡政权的兴废与高宗即位。宋金原曾联合破辽,后金人背盟,于靖康元年(1126年)以骑兵侵宋,包围宋都开封,终于掳徽钦二帝北去,并在黄河以南建立傀儡政权作为缓冲地带,此即张邦昌政权,史称“楚”。  相似文献   

19.
王振忠 《社会科学》2008,59(3):12-26
公私收藏的<新安上溪源程氏乡局记>(后简称<乡局记>)抄本二种是探讨徽州村落文书形成的动态过程的珍稀文献.根据对两种抄本的作者、内容异同及其史件价值的具体考证,<乡局记>是程氏管理上溪源村落的实用手册,它详细记录了上溪源村落的社会组织、山林经济、佃仆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对于了解清代前期徽州基层社会的生活实态,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在徽州,对村落文书的抄誊辑录,除了留底以备后用之外,村落文书的保存,也是为了进一步编纂村志做准备.从这一层意义来看,<新安上溪源程氏乡局记>之编纂,具有准村志的性质.在适当的情况下,村落文书也常供官府修纂县志时采辑之用.  相似文献   

20.
<石松堂集>附词,余为霖撰.余为霖,字惕区,一字蕴隆,江西金溪人.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清顺治八年(1651)举人,卒年不详.康熙中授山东齐东知县,有惠政.(<抚州府志>卷五五)有<石松堂集>八卷,卷四附词四十二阕.康熙刻本,詹大衙等为之序,山西大学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藏.收入<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九十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