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祈使句是<老乞大>和<朴通事>中的一种基本句类,类型多,分布广,本身又积淀了丰富的历史语言信息.祈使句按其形式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本文着重探讨了二书中的显性祈使句.在全面描写、穷尽统计和分类对比的基础上,本文聚焦于祈使句相关指标与各书篇幅之间的不相称现象,进而确认<老乞大>以口语性见长,<朴通事>以文学性取胜,二者的语料价值不可等量齐观.  相似文献   

2.
《老乞大》、《朴通事》的复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乞大》、《朴通事》是中国元代时朝鲜人学汉话的学话手册,代表的是14世纪的汉语口语。两书复句的类型已较齐全,现予整理,分类列举,以期和现代汉语相印证,揭示出复句发展的轨迹。当然,两书复句的运用和类型存在着一些差异,各有自己的特色,这些方面本文不涉及,另文说明。我们所根据的版本是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法文学部分别于1944年、1945年印刷的该二书的注疏本:《朴通事谚解》、《老乞大谚解》。文  相似文献   

3.
《老乞大》《朴通事》是元明时期编著的用于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两本会话教材,有着明显的口语化特征,较为浅显易懂。两书中的词汇也多与日常交际相关,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用。本文主要研究两书中涉及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动态助词"将",从产生和语法功能、基本用法和特征及消亡三方面研究动态助词"将"在两书中的运用情况,力求形成对"将"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微机为研究手段,采用穷尽式作业,对《朴通事》动词的数量、结构、分类等作精确的描述,又运用比较法,揭示《朴通事》动词与现代汉词(普通话、方言)动词的异同,显示《朴通事》动词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朴通事》和《老乞大》是从高丽时期流行在朝鲜的汉语会话读本,是过去朝鲜人学习汉语的必读书。十六世纪初,朝鲜著名汉学家崔世珍把这两本书译成谚文(即朝鲜文)。十七世纪后期,朝鲜学者们重加补正名曰《朴通事谚解》、《老乞大谚解》。现在,学术界把十六世纪译本叫做《初刊朴通事谚解》、《初刊老乞大谚解》,把十七世纪译本叫做《重刊朴通事谚解》、《重刊老乞大谚解》。(以下两本合称《初刊谚解》、《重刊谚解》)。本文拟《初刊朴通事谚解》上册一至四张和《初刊老乞大谚解》上册六十七至七十一张  相似文献   

6.
“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书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乞大"和"朴通事"都是朝鲜流传很久,影响很大的汉语读本.根据朝鲜文献记载,这两部书在十五世纪初叶已经广泛流传."李朝实录"世宗五年六月(明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礼曹据司译院牒呈启:"'老乞大'朴通事'前后汉'直解孝经'等书,缘无板本,读者传写诵习,请令铸字所印出."从之.  相似文献   

7.
以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老乞大》和《朴通事》为中心语料,探讨近代汉语句末"便是"句的相关问题。分析"便是"的性质,处于不同句法位置的"便是"有动词、连词和语气助词三种功能,分别占72.48%、7.34%和20·18%;句末"便是"有动词和语气助词两种功能,动词用法占57.63%,语气助词用法占42.37%。归纳句末"便是"句的句法类型,一种为"NP+便是",变体形式为"NP1+V+NP2+(的)+便是",另一种为"NP+VP+便是";对句末"便是"句进行共时对比;基于《老乞大》和《朴通事》不同版本语料对句末"便是"句进行历时对比。  相似文献   

8.
《老乞大》、《扑通事》是李朝时期朝鲜人学习汉语的教材,它们在外语教育和华语学习上的地位和文献价值有几个显著特点,即注重口语训练,注重实用,注重文化背景,注重教学法。《老乞大》、《扑通事》在第二汉语教学法上实现了三个转变,那就是从儒家经典、词汇对照教学转变为课文教学,从书面语教学转变为口语会话教学,从单纯的语言要素教学转变为注重交际实用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元末明初朝鲜人学汉语的会话书原本《老乞大》中的"有"字用法,作了穷尽性调查统计,并从句法结构和语用特征两方面进行共时描写分析,从而揭示了"有"在本书中所反映的元代汉蒙语言接触融合的特征,对于研究近代汉语史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朴通事》是十四世纪流行于高丽的一部汉语教材,朝鲜中宗朝时出现该书的注释本,此后注释失传。十七世纪七十年代,经学者考较证订编成《朴通事谚解》。本文从体例、内容、性质、语言特点和编写编排特色等方面对《朴通事》及《谚解》作出分析评介。作者认为,《朴通事》和《谚解》是传统语文学的辩音、识字和翻译法的教材,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朴素的功能意念法特别是功能法的某些特点,这些都反映出编著者对作为外语的汉语教学规律的留意和一定程度的领悟。在分析评介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在研究吸收现代语言教学理论的同时,对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也需要进一步探讨,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找寻合理的内核。这些在今天仍有着一定的教益。  相似文献   

11.
《老乞大》里的“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着”本字为“者”。许氏《说文叙》:“古祗作者。者者别事词也。别之者则其事昭焯。故曰者明……引申为直略切之附者、张略切之衣者。”所以“着(著)”的本义是“明显”,引申出“附着”“着衣”二义。上古时期它就作动词使用,“南北朝以后,‘着’字开始虚化,”演生出多种虚词性用法,表达丰富的语法意义。吕叔湘先生对此曾作过精辟的论述:“以著字辅助动词,初以表动作之有所著,继以表事态之持续,此今语所盛用,而唐人诗中亦已有之。”“大概者、著二字,唐人兼用,文书作者,谅  相似文献   

12.
中古尔后,历宋及元,话本、平话、杂剧、散曲等俗文学的兴起和发展使书面语同口语的距离迅速缩小。这些白话作品直接取材于民间通行的说唱文学,比较忠实地记录了当时口语的语言风貌,反映了近代汉语中词类重叠分布、句式灵活多样、语气词丰富发达等语言特征。本文仅就《老乞大》中“来”的一些主要用法略作剖析,旨在为揭示近代汉语的有关语言现象提供一二佐证。“来”从语源上考释,近代通行的用法和它最初的含义,关系已很暧昧。上古时代它就作动词用,当“来至”、“回”等讲。在先秦两汉文献里已可见“来”表祈使语气  相似文献   

13.
原来老乞大》中,“将”字共99个,参与构成“将 N”的有47个。其中只有15个是含义较虚灵的介词,与后边的名词性成分构成介词式词组。例如: (1) 将咱们做甚么人看 (原老·6) (2) 将草都抛撒了 (原考·25) (3) 将那人家连累 (原考,51) 介词式“把 N”与“将_介 N”共现于《原本老乞大》,甚至出现于同一页相邻接的两个句组中。例如: (4) 将那人的缠带解下来 (5) 把那人头上打了一下 (原老.28)  相似文献   

14.
《老乞大》“将”“的” 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乞大》是历史上在朝鲜流传的汉语读本,是帮助朝鲜人学习汉浯的会话手册,由于文献的不足它的作者已不可考。它成书的确切,日期也无法落实。据朝鲜史籍记载,早在公元十五世纪二十年代,《老乞大》就为“读者传写诵习”,可见它的成书相当早。在  相似文献   

15.
《朴通事》是古代朝鲜人学习汉语白话的书。其作者与成书年代不详.据《李朝实录》世宗条记载,国王五年“礼曹据司译院牒呈启老乞大、朴通事、前后汉直解、孝经等书,缘无版本,读者转诵习,请令铸字所印,从之。”可见,《朴通事》同《老乞大》一起,在李朝世宗初已经传抄诵习了。《老乞大》是蒙古音,指中国,本是蒙古人学中国话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6.
《老乞大》是历史上在朝鲜流传的汉语读本,是帮助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会话手册,基本上反映了元明时代北京口语的面貌。研究它,对了解当时的北京话,进而了解近代汉语及从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等方面的情况,都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我们曾探讨过《老乞大》里助词“将”、“的”的用法(见《广西师院学报》1988年第一期),这里,再研究它的另一个助词——“着”。《老乞大》里的助词“着”,共有两百来个。这些助词,从大的方面来分则可分两类。一类是用在动词后的;一类是用在全句后,表达全句的各种语气的。从小的方面,则可分为若干种。  相似文献   

17.
江海漫 《宿州学院学报》2009,24(3):62-63,157
结合《朴通事谚解》这部作品时。去来”现象作共时研究.并对散见于其他作品或方言中的。去来”用例作历时研究。从中得出结论.在近代汉语中。“去来”是一个固定下来的词语。在近代汉语中.“去来”有三种用法。即实义动词、逆趋向动词和助词。而在现代汉语中,“去来”用法基本消亡,仪在方言中还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18.
《朴通事谚解》食店吃饭节篇幅不长,但有很多饮食类词语,可借以窥析元明时代的饮食习俗;从中也可看出近代至现代北方口语的巨大变化;其中的文字异写及一些名物词语尤其是饮食类词语,为汉语史研究乃至辞书编纂提供了宝贵素材。  相似文献   

19.
关于《朴通事谚解》与《老乞大谚解》的编著年代 ,据朝鲜李朝《世宗实录》与《成宗实录》记述 ,“此乃元朝时语也” ,由当时的朝鲜译官编定。二书中有不少可资元曲研究借鉴的珍贵材料。在曲学语言学方面 ,以前的元曲释词著作都未见引据二书。如对“丽春院”等词语的解释均有极高的参证价值。此外 ,对儿化音的描述也可补《中原音韵》之缺。关于元曲形式内容方面的资料 ,如二书多处记述了唱曲、弹弦子的情况 ,特别是所记交“五个钱”入构栏看“诸般唱词” ,对于研究金元演艺的发展 ,弥足珍贵。元曲多写田园山水风光 ,表现避世隐逸的倾向 ,过去总以为是元代士子受压迫、无出路所致。《朴》书会话中也多有此种内容 ,与元曲精神一致 ,看来是一个普遍的社会审美思潮 ,有待作出更切实际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老乞大》是旧时高丽人学习汉语的教材,元明清三代曾多次重刊,重刊时均按当时的汉语实际做过大量的修改。《老乞大》是元明清时期北方汉语的口语实录,也是研究近代汉语词汇的珍贵语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