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由于竞争日趋激烈,单位员工面临着职业晋升、成绩评比、人际关系、利益分配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心理平衡状态渐被打破,普遍产生了心理焦虑。单位员工的心理失衡不仅对单位的和谐运转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对单位领导的管理工作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将系统探讨单位员工心理失衡的常见表现、主要原因,并试图提出针对性的治理建议。一、单位员工心理失衡的常见表现  相似文献   

2.
方君娟 《领导科学》2020,(10):83-85
单位能力是发展的支撑,单位职能是进步的保障。单位能力与单位职能匹配应坚持精细化原则、整合性原则、拓展性原则、互补性原则。单位可通过在迟滞期实行"一对一"定向锁靶模式、蓬勃期实行"多对一"集约整合模式、平稳期实行"多对多"网格互哺模式、衰退期实行"一对多"创新拓展模式等进行动态调适,使单位缩短迟滞发展、加快蓬勃发展、持续平稳发展、规避衰退发展。  相似文献   

3.
副职转正后主要有以辅助思维开展工作、以谨言慎行防避失误、以局部观念指导实践等不适应表现,主要是由岗位习惯禁锢、能力素质限囿、工作环境陌生和思维理念偏差等因素所致。对此,可通过以制度为指导、以前辈为榜样、以学习为补充、以实践为根本等方式予以调适。  相似文献   

4.
<正>单位的新进员工既对单位充满着好奇与想象,又对自己满怀着期待与梦想;既有初生牛犊不怕虎、意欲大干一番的豪情壮志,又有情况不明、战战兢兢的思想包袱。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是单位每一个新进员工的正常心理反应。对于单位来说,一般都会对新进员工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培训,从而帮  相似文献   

5.
<正>心理契约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结构,不仅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动态性及社会性等特点,还受个人、组织、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心理契约违背则是一种情绪体验,是个体认知到组织未履行心理契约后所产生的愤怒或背叛的情绪体验。象征互动理论和控制理论阐述了当组织层面的行为与个体层面的意愿发生矛盾时,个体的心理会基于事件主体而产生负面情绪,进而希望借助一定的行为控制扭转事件的发展方  相似文献   

6.
“表现较差的员工”永远存在。如果采取优胜劣汰,则可能使公司 付出可观的重置成本,因此这个过程要富有建设性。  相似文献   

7.
8.
新生代员工的心理困惑既表现为职场调适能力差、工作目标与经验不足产生冲突,也反映为人际关系处理不佳。化解新生代员工心理之困要强化心理调适,建立员工实践能力培育机制,营造组织合作共赢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旧的刮益格局被打破,人们的社会心理激烈震荡。不少人在市场竞争中深深感到思想行为不适应、心理不平衡。并随着形势的发展,愈益显现出主观化的趋向。这种趋向,对于改革开放事业已经产生了明显的负效应。因此,正确分析并有效解决心理不平衡现象,是摆在各级领导和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一、心理不平衡现象并不总是一种消极现象心理不平衡,在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是很难完全避免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因为从根本上讲,它是社会利益分配不平衡的反映。正常的心理不平衡现象,不但是…  相似文献   

10.
杨彬 《领导科学》2020,(7):31-33
单位员工隐性结盟主要有组织关系型、地缘关系型、社会关系型和利益关系型几种表现形式。隐性结盟将会产生利益之上的"利益"、规则之外的"规则"、身份之外的"身份"和文化之中的"文化",需要从认清结盟情况、分析结盟性质、缩小结盟规模、消除结盟团体等方面进行调控化解。  相似文献   

11.
单位员工间常常因秉持相同态度、深度心理认同、实施配合行为、表达依附情感而形成隐性结盟。这种行为虽然团结却容易违规,虽然齐心却容易相互勾结,虽然相互体谅却容易相互包庇,虽然彼此支持却容易威胁领导权威。领导者正向引导隐性结盟,应正基础,以任务为纽带,实现彼此协助;正内容,以履责为基础,实现彼此关照;正取向,以发展为目标,实现彼此配合;正目的,以服务为前提,实现彼此支持。  相似文献   

12.
受自弃心态驱使,员工表现为"忙、乏、苦、假、恐"五种消极状态,影响着单位的高质量发展。根据社会认知理论,员工自弃心态的形成原因为自我效能感低、消极的领导风格和组织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领导者应当优化领导方式,以健全的工作机制扭转差序式领导的影响,以适宜的领导风格扭转消极领导的影响,以积极的组织氛围消解不良风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心理失衡与心理平衡相对,表现为与平常行为出现落差,容易出现激动、失落等情绪波动。对一个单位而言,员工心理失衡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目标的实现。一、心理失衡的主要表现心理失衡常导致情绪失守,会有一系列的表现,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单位中,有的员工认为自己的能  相似文献   

14.
由于职务上的缺失感、团队中的边缘感、考核上的焦虑感和社会比较中的挫败感,老龄非职务员工心理失衡具有如下消极影响:归因偏差与思维极端化、产生组织报复行为、群众心态感染与负面示范效应等。可以识别老龄非职务员工的根本需求,运用关注情绪、非评判和同理心、心理赋能及推动转变等策略进行心理安抚。  相似文献   

15.
单位员工产生心理距离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需求多样化,心理认知差异化;单位文化发展滞后,信任文化建设不足;单位人际环境复杂,各方需求不一。构建良好单位氛围,缩短员工间心理距离,具体而言,应重视信任培育,创建良好社会信任环境;用互联网思维加强单位信任文化建设,构建单位命运共同体;用区块链思维重塑信任关系,改善单位人际环境。  相似文献   

16.
17.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心理问题不仅困扰着一般民众,领导干部也不能置身事外.尽管多数领导干部的心理是健康的,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因心理素质较差、心理负担过重而出现了焦虑、抑郁等问题.个别干部甚至有严重的心理失调现象.笔者以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近200名50~59岁的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竟有45.6%的人有孤独、失落、压抑等心理不健康倾向.为有针对性地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揭示.  相似文献   

18.
魏敏 《管理与财富》2009,(12):56-57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焦点,笔者从自己的视角解析大学生的心理困境,提出自我调适的方法:适应新环境--开辟新生活的铺路石,增进人际交往--构建人脉的网络线,职业规划--提升自我的攀山梯,理性恋爱--青春美妙的进行曲.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观念不断更新,人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在充分享受生活的同时,从心理上也正孕育着一种更高的期盼——提高生命质量。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就指出“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也就是说:健康的人,不仅身体健康,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作为领导干部这点尤其重要。心理是否健康可以用下列八条标准判断: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员工心理与企业形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践分析,探讨出:建立员工心理管理系统,加强企业形象管理;建立员工激励制度,加强员工心理教育,提高企业形象;建立企业员工心理测评系统和理念识别系统,提高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