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在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下,复出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核心内容包括政治理想、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纪律等方面。要完善法律制度、建立考评体系、加强培训历练、改进政治帮扶、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等,确保复出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与新任领导职位相匹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出现的问责官员"迅速复出"、"神秘复出"和"无痛复出"等现象,反映出当前的官员问责实践存在复出设计缺陷和功能定位误区,同时也折射出当前领导体制中的权责失衡和干部管理体制中的终身制残余等难题,因此需要从上述视角对官员问责的方向、对象、路径、程序等进行系统审视,从而推动其转型与重构。  相似文献   

3.
<正>杨君在《从问责官员的复出困局审视官员问责的制度重构》一文中,对问责官员的复出困局进行了制度反思。作者指出,近年来出现的问责官员"迅速复出"、"神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1,(48):13-13
2010年9月,因强拆自焚而引起轰动的江西“宜黄事件”,牵动着人心。时隔一年,有消息称,因“宜黄事件”被免职的宜黄前县委书记、前县长均已复出。无论《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还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复出的最低期限应是“一年”。根据当地回应,此次复出任命是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相关程序后作出的。  相似文献   

5.
<正>问责官员复出是近来公众热议的一个话题,公众在对于符合条件的问责官员复出表示认可的同时,也对那些"闪电复出"、"悄悄复出"的问责官员表示了很大的怀疑和担心。如何使问责官员复出这项工作既有利于干  相似文献   

6.
引咎辞职在规范我国领导干部责任与义务、促进我国政治制度和政治文明建设与顺利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责任主体难界定、行政权力使用效率低、领导干部滥用权力、引咎辞职适用范围过窄等。完善和发展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需要健全领导干部岗位权力-责任对等机制,完善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明确引咎辞职执行标准,并建立严格的官员复出机制。  相似文献   

7.
一种所谓的"公众焦虑"开始在"被问责官员复出"问题上形成定式,就如同近几年来"被问责官员复出甚至擢升"几成官场定式一般。从"跨省追捕"的当事人重新上岗,到重大矿难责任人低调履新等"悄然复出"都曾引发过公众这种"满腹狐疑"的焦虑。更有人戏称其为"潜水式问责"。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政治文明的逐步推进,近年来,全国从上到下陆续出台并实施了问责制度,掀起了一股"问责风暴",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因失误或错误被问责。对这些被问责的干部,一些地方通过易地、易岗使用的办法使之悄悄复出,引起群众的广泛争议。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管干部的部门,如何客观、理性、公正地看待和使用被问责干部,是干部工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我国政治文明的逐步推进,近年来,全国从上到下陆续出台并实施了问责制度,掀起了一股"问责风暴",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因失误或错误被问责.对这些被问责的干部,一些地方通过易地、易岗使用的办法使之悄悄复出.引起群众的广泛争议.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管十部的部门,如何客观、理性、公正地看待和使用被问责干部,是干部工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问责官员"频繁复出凸显制度设计缺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03年非典时期开始,我国行政问责事件接连不断,各地纷纷出台问责办法,使行政问责制从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开始,逐步走向制度化.从近年来实施情况看,问责制确实达到了推进责任政府建设、促使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忠实履行职责的目的.但人们在肯定问责制的同时,对官员被问责后复出的程序也比较关心.一个时期以来,各地"问责官员"频频复出,而复出的程序又不公开透明,使人们对问责制的公正性、合理性及合法性产生怀疑.尽快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问责制特别是"问责官员"复出机制,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一些地方出现了责任追究"避重就轻"、干部"带病复出"的现象,干部问责制在执行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跑偏走样"等问题。这种被称为高调问责、低调复出的"应急作秀",不仅削弱了干部问责的约束力和威  相似文献   

12.
当前官员复出普遍,呈现出复出时间短、复出职务不合理、复出不分责任轻重等一系列乱象。针对此种情况,需要完善官员复出机制、强化多种问责机制的联动以及加强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协作。  相似文献   

13.
<正>从中国古代问责官员复出的政治理念上来看,儒家的伦理政治思想既构成对官员进行问责的理论基础,又构成官员复出的哲学根基。就前者讲,儒家伦理政治思想确立了官员责任的基本准则。儒家对官员进行问责的思想源远流长。从影响儒家至深的周公开始,就奠立了"敬德爱民"的为官原则。换言之,凡是为官不能谨守德性规范、又不能体现爱民精神的,就失去了为官的资格。原始儒家最重要的两个代表——孔子与孟子,就更是精心建构了为官的仁学体系和仁政机制。孔子强调,"仁者爱人"是一  相似文献   

14.
<正>"舒适度"是指人们对客观环境从生理与心理方面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而进行的综合评价。领导干部的"舒适度"主要是指领导干部进行职务活动时,反馈给领导干部的综合感受。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这一番要求广大领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话语是字字入耳、句句在理,但在党中央大力开展纠治"四风"的活动中,很多领导干部却发出"官不聊生""为官不易"的  相似文献   

15.
<正>领导干部的新老交替,既是自然规律在干部管理上的科学反映,也是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的必要步骤,更是各项事业承前启后的客观需要。从社会角色的角度看,对于新提拔领导干部而言,最大的变化是经历了一个由"民"到"官"的身份转变过程。然而,这一角色的转变并非是一个不需主观努力与准备的顺遂过程,组织程序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新提拔领导干部心理准备的到位。因此,新提拔领导干部必须以提拔任用为契机,全面考量自身条件,严格对标岗位要求,冷静面  相似文献   

16.
破格提拔青年领导干部,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作为一种不拘一格的干部选拔方式,破格提拔政策给那些能力突出、群众基础较好的青年领导干部提供了越级晋升的机会,有效激发了有能力的青年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然而,由于部分领导干部廉政意识薄弱、行政权力缺乏控制、行政体制机制存在漏洞等原因,使得破格提拔政策异化为"出格"违规提拔,导致破格提拔政策的畸形发展,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能。因此,为了复归破格提拔政策的良好初衷,有必要对青年领导干部破格提拔如何异化为"出格"提拔的机理进行探索,从逻辑上剔除导致破格提拔政策异化的不稳定因素,进而完善破格提拔青年领导干部的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17.
<正>领导干部职业操守是实现作为"掌权者"和"普通公民"的领导干部与他人间利益协调的基本准则,也是约束领导干部用权行为的重要标尺,忽略规制领导干部职业操守容易诱发只手遮天、官官相护、权钱交易等问题。近年来,学界围绕领导干部职业道德建设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较少探寻领导干部职业操守的具体规  相似文献   

18.
<正>领导干部成才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它包括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领导干部成才的过程,就是不断自觉对主客观条件进行动态调整的过程。领导干部能否成才,从根本上取决于自身的基本素质和主观努力程度。是否具有宽广的胸襟,是领导干  相似文献   

19.
乡镇是党组织和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最基础的基层单位,乡镇领导干部是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加强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意义重大。基于习近平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五大"好干部"标准,在对长沙市56名乡镇领导干部进行行为事件访谈的基础上,设置封闭式问卷对长沙市各县区315名乡镇领导干部进行大样本问卷调查,研究提取符合"好干部"标准的乡镇领导干部胜任模型的29个胜任特征,以期为乡镇领导干部的选拔、培训、考核、培养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领导干部治理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内涵十分宽泛。目前,学术界尚未对领导干部治理能力进行明确界定。本文着重从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依法行政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变革创新能力五个方面,分析领导干部在治理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途径,以期为提高领导干部治理能力提供思路和方法上的借鉴。一、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一)调查研究能力存在的问题一是深入不够。根据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对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状况的调查,被调查对象平均每人每年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次数约为3.2次,主要依靠"下级反映"或"自己调查"发现重大问题的领导干部仅占30.9%。二是方法不当。部分领导干部虽能下基层、到一线,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