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汉文帝登基     
汉文帝刘恒,是西汉王朝由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一位关键人物。在他以前,有翦灭异姓王的征战,有诛灭诸吕的斗争,政局一直没有真正稳定下来;他上台后,很快走向稳定,迎来了著名的“文景之治”。文帝登基,后来被史家称为“迎立”,诸吕用事,刘氏命微,平勃安刘诛吕,迎立刘恒即位。当初,在刘邦的八个儿子当中,刘恒是最不受重视的,刘邦现存的儿子也不只刘恒一个,而且还有一个嫡长孙刘襄可以继位,元  相似文献   

2.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叫上元节,起源于汉。据说,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一度篡权:其死后.一心保汉的周勃、陈平等人协力扫除诸吕,拥刘恒为主,立为汉文帝。文帝博采群臣建议。文施仁政。救灾济贫,精心治国,使汉又变强盛。因扫除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于是每到这天晚上,文帝就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在古代。“晚”同“宵”,正月又称元月,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一八○年七月吕太后死,大臣陈平、周勃和宗室刘章等“共诛诸吕”,立刘姓诸王中的“最贤者”代王刘恒为帝。刘恒于同年后九月抵长安,即天子位,是为汉文帝。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公元前一七九年——公元前一五七年,包括前十六年,后七年),他的儿子汉景帝刘启在位十六年(公元前一五六年——公元前一四一年,包括前七年、中六年和后三年),两帝统治达三十九年之久。在这期间,文、景两帝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对于安定社会、发展经济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对其主要内容加以叙述,并稍作评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指出:"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粉碎王张江姚四人帮反党集团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大好形势下,报载我们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生前曾语重心长地对华主席讲述了刘邦临终时看出吕后与诸吕叛国篡权的故事,托出历史这面镜子,提示接班人要警惕吕后式的叛国篡权的历史重演.使我们深受启发教育,更加增强了对毛主席无比热爱、无比崇敬的心情.毛主席讲述吕后与诸吕叛国篡权的历史故事,让我们从吕后和诸吕的活动规律中,进一步认清了"四人帮",尤其是江青的反动本质.吕后(公元前?年——公元前180年)名雉,是汉高祖刘邦的妻子,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野心家、大阴谋家.刘邦四十七岁时参加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跃马挥枪,  相似文献   

5.
刘恒的小说有一种深深的宿命意识,他将人类的生存状态概括为无法逃脱的生存困境,人为了生存不断的挣扎,却无法逃脱悲剧命运.欲望中的挣扎、孤独的存在和宿命的死亡是刘恒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命题.刘恒的宿命意识隐含了80年代末期现代性焦虑的时代特征,也是其小说创作中个性化理性自觉的表征.  相似文献   

6.
刘恒:启蒙精神在衍变中迷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伤痕、反思文学呼唤五四精神的回归,造成了一股激进昂扬的启蒙思潮:重新审视“人”和重构“人”的精神内核。在政治权力话语统治了近半个世纪后的文坛,这无疑将激发和成就一批作家,刘恒的辉煌即来源于此。1986年《狗日的粮食》引起文坛的注意后,刘恒先后推出了《白涡》《虚证》《伏羲伏羲》《黑的雪》等力作,在文坛引起了轰动。纵观刘恒的创作,对人类生存的关注是他作品永恒的主题,刘恒痴迷于给自己心爱的主人公设置生存困境,将人的生命本能和承载人生命本能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7.
六、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一文是历代为人传诵的名篇,自肖统《文选》后,流传颇广.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且西伯伯也,拘於羑里;李斯相也,具於五刑;淮阴王也,受械於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  相似文献   

8.
农历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个月圆日,古称"上元节",现在都称"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欢庆高潮。习俗称"除夕火元宵灯",故元宵节也有称其为灯节。古时,家家户户不仅点上各式各样的灯,还相互串连观赏,街市上扎的灯山,亮如白昼。元宵节始于汉朝,是诸吕篡权被周勃、陈平杀后,举国点  相似文献   

9.
我们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生前,曾经语重心长地对华国锋同志讲过,汉高祖刘邦临终时,看出吕后和诸吕叛国篡权的故事。吕后是个什么人?诸吕又是怎么回事?毛主席生前为什么要对华国锋同志讲这个故事?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充分认识华国锋主席为我党英明领袖,深刻理解粉碎“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的伟大意义,对于紧跟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把对“四人帮”反党集团的斗争进行到底,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汉初的政治方针是陆贾所倡导之“无为而治”。总的说来 ,这种认识大体是正确的。说大体正确是因为无为而治的国策 ,并不是大汉建国伊始就已确立。事实上 ,刘邦建汉后一直到他去世 ,大汉的国策基本上是崇尚进取和有为的。到惠帝以后 ,女主称制 ,诸吕的兴起 ,曾一时破坏了刘邦晚年与大臣之间“白马之盟”的政治契约。随着诛诸吕 ,从文帝以后汉朝政治又回归“白马之盟”之后形成的政治框架 ,军功大臣集团力图维持这一政治模式 ,以巩固自身集团的政治利益 ,文帝、景帝也依赖这批军功大臣的支持维护和稳定皇权 ,双方在这样一种政治情势之下 ,达成某种的政治平衡 ,便有了无为而治国策的出笼。  相似文献   

11.
汉文帝刘恒其个人思想和作风,史家较少论及。刘恒受命于汉初民生凋弊之时,励精图治,表现出卓有个性的思想和作风。他以农为本,以民为先;节俭治国,力戒奢糜;从谏如流,闻过则喜;严于律己,勤于自责;力主禅让,倡导选举;移风易俗,改革丧仪。这些思想和作风,要比与其同时期的秦皇汉武卓越得多,至今仍闪耀着开明的光辉。  相似文献   

12.
刘恒、池莉的作品虽然都以凝重写实的风格,表现了人的生存艰难和生命卑微,但他们在叙述悲剧之源、叙事美学、作品的潜性主题等方面是不一样的。较之刘恒作品,池莉作品还包涵了执着的理想,而读者评论者往往忽略池莉作品中的潜性表现。  相似文献   

13.
作家刘恒是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中坚分子,其创作的多部中、长篇小说以及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作在当代文坛上曾激起巨大反响,并引起理论界的足够关注。本文拟从人性主题、创作方法、电影化想象、人物形象等方面对自九十年代以来刘恒小说研究的情况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4.
贾谊(公元前201年——公元前169年)是汉初著名的青年政治家和文学家.是西汉王朝有远见、有才华的忠实谋臣.他对历史非常熟悉,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从十八岁开始从政以后,他在短短十五年中,对汉初的一些重大问题,作了深刻的分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主张.他对巩固西汉王朝的封建统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论积贮疏》是贾谊就粮食生产和积贮问题写给文帝刘恒的一篇奏疏.疏,是封建时代臣子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一种文体.积贮,是指粮食的储备积蓄.秦亡汉兴,连年战乱,使新生的西汉  相似文献   

15.
"三十夜(除夕)的火,月半夜(元宵)的灯",年味尚没散去,元宵乘兴而来。据史载,汉文帝为了庆祝戡平诸吕之乱,特定正月十五为元宵,每逢此日,家家户户不仅要吃汤圆、燃烟花,夜间还要悬灯笼、逛灯会、猜灯谜……普天同庆,共度佳节。"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相似文献   

16.
本月20日由北京市文联、北京作家 协会、北京纪事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北京新移民”有奖征文活动 举行了颁奖大会。本次活动历时一年,共收到参赛文章数百篇。 杂志社邀请了毕淑敏、刘恒、邹静之、白烨、谢玺璋、刘庆邦等  相似文献   

17.
刘恒创作的煤窑系列小说是其农村题材小说的一部分,但又因其独特性而自成气候。这些小说表现的是金钱欲望的主题,是对其惯于表现的食、色生命本能主题的丰富和超越。本文试图从金钱欲望的视角,对刘恒煤窑系列小说展开研究,探于其小说的独特审美风貌和价值,并客观指出作家意欲突破和创新而陷入困境的令人同情的结局。  相似文献   

18.
"月为更卒"并非如学术界所普遍认为的那样,是农民每年在郡县轮流服劳役一个月.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说明"月为更卒"的正确理解应是每个月服役一次,每月服役天数相等.因而"更"又是劳役的计量单位,一月一更,一年要服十二次更役.农民可以钱代役,官府无事也把更役折合成货币征收,最终演变为更赋.  相似文献   

19.
陆贾是西汉初期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他以能言善辩而著称,“常使诸侯”,进行政治游说,协助刘邦统一了中国.西汉建立后,他为削平诸吕之乱出谋画策,又两次出使南越说服赵佗归汉,表现了出色的政治才能.在西汉政权的建立和推护西汉统一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所著的《新语》一书,为西汉的统治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想就《新语》一书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思想体系、历史作用和影响等几个方面谈些粗浅看法,以期深刻、全面地认识陆贾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0.
元宵节,有源于汉文帝庆贺戡平“诸吕之乱”,有说源于道教,“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除了正书野史的记载,元宵节在宋代文人笔下却别富诗意。北宋文坛泰斗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既写出花灯如昼的元夜景象,又采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去年的莺俦燕侣,今年却形单影只,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或许是不合身份,欧阳修的这首词曾被误为出自才女朱淑真之手。朱淑真才高而失意,嫁给商人,作品郁闷幽怨,凄恻感伤,其《元夜》诗:“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