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彭丹丹 《社科纵横》2011,26(4):91-93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10年10月28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并将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这作为中国第一部单行的国际私法,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但是,从条文现状来看,《法律适用法》仅涵盖了国际私法立法体系中的一部分内容,即使就冲突法立法而言,该法也仅仅只是完成了其中的一部分,这部法律在体系结构、个别用语和具体制度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民商事交往领域,国际惯例主要就是国际商事惯例。我国《民法通则》第142条是一条具有一般规定性质的冲突规范,该条以及其他法律的相关规定所指的国际惯例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法院处理涉外民事关系的准据法,据此不能得出国际惯例是我国国际私法渊源的结论。本文认为,《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颁布之前,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国际惯例所指为何不明确;二是借公共秩序排除国际惯例的适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没有对国际惯例的适用做出规定,对此,应该尽快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3.
两岸民商事法律冲突属于区际法律冲突.国际私法具有维护和促进国际社会和平发展的作用.2011年4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是中国国际私法立法的里程碑,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先进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将在涉台民事案件及两岸民事纠纷的法律适用上发挥重要作用,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构筑稳固的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4.
法院在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经常会面临法制不统一国家法律的适用问题.在这方面,我国立法无明确规定,存在立法上的空白.为配合我国正在进行"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的立法,文章对其中的"法制不统一国家法律的适用"条文进行了设计,并从立法和实践的角度,对"法制不统一国家"的内涵、法制不统一国家法律的适用方法等问题作了说明和论证.  相似文献   

5.
浅议涉外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发展及中国的相关法律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籍灵 《社科纵横》2006,21(2):81-82
侵权行为地法是国际私法解决一般涉外侵权行为的共同原则。随着国际交往关系的日益频繁和复杂,尤其是二战后,高新技术广泛用于生产和运输,涉外侵权行为日益错综复杂,传统的侵权行为地法的适用规则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根据各国的立法和实践,调整一般涉外侵权行为的原则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就一些新的、合理的法律适用原则作出了分析,并就中国的涉外侵权行为的相关法律制度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6.
"外国法的查明和解释"的条文设计与论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进  杜焕芳 《求是学刊》2005,32(2):69-76
外国法的查明和解释是法院在审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时通常会遇到的问题.在这方面,我国<民法通则>第八章"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对此缺乏规范,因而成为立法中的一个空白.尽管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做了补充,但是司法实践还是比较混乱.文章为配合我国正在进行的"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的立法,对其中的"外国法的查明和解释"的条文做了具体设计,并从立法、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外国法的查明方法、无法查明外国法时的救济以及外国法的解释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说明和详细的论证.  相似文献   

7.
我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制度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涉外产品责任案件日益增多。伴随这一发展趋势 ,有关确定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逐渐成为国际私法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国还尚未建立有关确定涉外产品责任的专门法律制度 ,而是笼统地采用适用侵权行为地法。这一做法使原本复杂的法律问题变得过于简单化。文章是在对传统法律制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确定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制度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在这一领域内的立法完善 ,以促进我国涉外产品责任专门法律制度的尽快建立。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8,(2):39-46
国际私法的核心在于法律选择或法律适用,国际私法的正义就是涉外民商事案件法律适用上的正义,在国际私法尤其是18世纪中期以来的历史演进中,体现为冲突正义和实质正义的此消彼长和相互依存关系。萨维尼所架构的多边主义的法律选择学说主张涉外民商事案件应适用空间上最适合的法律,是为冲突正义;美国冲突法革命中诞生的若干理论强调适用案件处理结果上最适当的法律,是为实质正义。囿于各自的缺陷,冲突正义和实质正义皆不足以单独实现对当今涉外民商事纷争的合理调整,二者的和合共生才是涉外民商事案件解决的最佳之道。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实质正义是极点,冲突正义是均衡,二者共存的途径是将实质正义的精神内蕴至冲突正义的外化规则中,经由冲突正义达至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9.
胡敏飞 《求是学刊》2005,32(2):77-81
对涉外民商事关系的准确定性是正确适用冲突规范的前提,但我国现行立法并未就定性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文章采条文设计的形式,从立法、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定性及其依据进行了充分、深入的阐述,并认为,涉外民商事关系的定性依法院地法,法院地法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或法律概念的,定性依与该涉外民商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外国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 ,国际合同法律适用理论获得了长足发展。从批判单纯的空间连结点开始 ,到“意思自治原则”的广泛采用 ,到“客观论”的出现 ,到“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确立完善 ,到英国“合同自体法”理论的形成 ,都代表着国际合同法律适用发展的一种新动向。 2 0世纪 ,出现了大量调整国际合同关系的统一实体法规范。面对着国际合同法律适用理论的新发展 ,1999年新合同法的颁布 ,对之仅作了原则性规定 ,需要立法上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黄世席 《学术交流》2003,78(1):37-40
全球化时代已经形成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私法也有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 :国际私法的调整范围不断扩大 ,渊源不断充实 ,性质在慢慢转变 ;国际私法内容的集中化、成文化和趋同化不断加强 ;法律选择明确性和灵活性的结合、适当性的增强以及法律选择方法的多元化。全球化时代中国国际私法立法也应顺应国际趋势 ,加强成文化立法 ,增强其灵活性和适当性 ,以促进国际民商事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国际知识产权的法律冲突及其侵权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使其在国际私法上具有许多争议,甚至涉及到知识产权领域法律冲突之有无。本文在评说各种观点基础上,分析了知识产权的“地域性”,认为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与知识产权法律冲突之有无并无决定性关系。然后,在对法律冲突产生的本质进行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提出,知识产权也当然具有法律冲突,应受国际私法的调整。基于此,笔者进一步分析了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律适用,并对“权利请求保护地”作出界定理解。  相似文献   

13.
民事习惯对于民事立法而言,具有补充立法、促进本土法律资源有效利用及推动民事立法顺利实施等价值。民事习惯在我国民事立法中应有合理定位,未来民事立法应确立"凡法律未规定者,应遵循民事习惯"的基本原则,认可习惯的法源地位,并同时对民事习惯的适用条件加以限制,以不违反公序良俗、国家及社会公共利益为限。在民事规则的具体设计中,对民事习惯宜加以鉴别、提炼和加工,将其合理成分归纳、吸收入法。在法律移植和本土法律资源的有效利用上,立法应在结合国情基础上对民事习惯与移植法律制度进行分析比较,合理吸收二者中最适宜我国国情的成分,制定出适合国情的民事规范。  相似文献   

14.
罪刑法定司法化的观念障碍与立法缺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现刑事法治的首要任务是厘清罪刑法定原则司法化的观念及技术上的诸多障碍。观念障碍主要是指人们并未辨明三个悖论。 ( 1)规则变化与社会秩序 :罪刑法定表达的是对秩序的渴求 ,但作为规则的法并不能直接实现法治秩序 ;( 2 )立法权力与法律神话 :立法者通过成文法凭借权力表达一种真理话语 ,但对法律规则的依赖可能会产生立法一贯正确的神话或迷思 ;( 3)法条繁复与司法“懒惰” :以理性设计的方式进行规模化的法律生产的直接副产品是可能增强司法惰性。而技术障碍则是我国刑法中立法技术上的不足 ,对此作者从立法确定性、立法合理性和立法明确性三个角度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作者回溯了中国实践地方立法的历史 ,认为当代地方立法的法律和理论依据是《地方组织法》(1979年 )、《宪法》(1982年 )和《立法法》(2 0 0 0年 ) ,其类型分为 :实施性立法、创制性立法、实施性兼创制性立法。作者以上海地方立法为例 ,总结了当前地方立法的经验及不足 ,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一、国家作为特殊民事主体决定其所有权实现的特殊性现代社会,国家同时作为主权者和财产所有者,其法律身份既分离又相互影响,国家作为民事主体具有特殊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国家可以通过立法程序自行规定其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条件和范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中,国家作为主权者通常事有财产豁免权。以上是任何现代国家作为民事主体的共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制度变迁过程中,国家作为民事主体其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同西方国家相比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包括财产所有…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将于 2 0 0 3年 1 0月下旬在俄罗斯科学院社会科学信息研究所举办“青年与俄罗斯未来”全俄学术会议 ,旨在促进研究和落实国家青年政策 ,完善青年问题的法律工作 ,增强青年在研究和落实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确保有关青年人的法律在国家生活中的稳固地位与效用 ,充分发挥俄罗斯青年的创造力。本次全俄学术会议将研究和讨论以下问题 :1 .2 1世纪的青年政策与俄罗斯 ;2 .研究与落实国家各级 (联邦级、地区级和市政级 )青年政策的社会 -法律方面 ;3 .青年与俄罗斯在当代世界中的利益和国家安全保障问题 ;4.青年在俄罗斯社会经…  相似文献   

18.
20 0 2~2 0 0 4年,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国研究中心”的研究课题有:1 “中国近现代史”课题,下设“2 0世纪中国的城市社会”课题;2 “2 0世纪的中国文学”课题,下设课题为:(1) 2 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的世界性面面观,(2 )中国台湾文学,(3)巴金的《随想录》;3 “古代中国研究:两汉与唐代之间的文学与宗教”课题,下设课题有:(1)有关人性与情感相互关系的哲学讨论,(2 )六朝时期的文学、宗教与社会;4 “中国唐朝(7~9世纪———原文如此)的医学、宗教与社会”课题,下设“敦煌医学手抄本”课题;5 “现代中国与现代日本的教育、语言与…  相似文献   

19.
在迄今已经法律认可同性伴侣关系的五个国家中,加拿大、荷兰、比利时及西班牙采用了"婚姻式"立法模式,即承认同性伴侣关系为婚姻关系,并适用婚姻法的相关规定;而英国则区分同性伴侣关系与异性婚姻配偶关系,采用了"伴侣式"立法模式,通过制定《民事伴侣关系法》以调整同性伴侣关系,从而创设了一种在形式上不同于异性配偶身份的民事伴侣法律身份。两种不同的立法模式蕴含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不同的立法技术,具有不同的文化适应性,为我国未来的同性伴侣关系法律规制提供了有益的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邹龙妹 《求是学刊》2008,35(3):95-99
外国法查明是涉外民商事审判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审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正确适用法律的前提之一.各国涉外民商事审判中外国法查明问题是国际私法基本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俄罗斯民法典对外国法的查明作出了明确规定,即由法院依职权查明,但当事人亦有提供和证明的义务;在立法中对于司法协助的组织也作出了较明确的规定.其立法具有比较科学的特点,为中国该领域的立法完善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