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当代产品的符号化是消费社会产品的基本特征,它表现为当代产品的消费主要不是对物的消费,不是对产品实用功能的消费,而是对产品符号价值的消费,通过对产品的使用而显示社会区分与联系是产品符号价值的重要内涵.产品的符号化是当代消费文化的一种表现,消费文化鼓励以"非效用性"的态度对待消费产品,将产品的符号价值视为产品的主要价值.当代产品的符号化具体表现在产品作为等级符号、个性符号和时尚符号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符号在日常使用中只是思想意指对象的声音记号(音响形象).索绪尔把符号定义为音响形象(能指)与概念(所指)的联想性统一,这构成了“符号”的理论概念.在思想使用“语言”的“言语活动”中,符号是具有意指性的音响形象,其意义来自思想和事物,语言与思想和事物的三元关系是在自我意识平面上展开的.而在语言学的理论平面上,能指与所指的符号统一体不具有意指性,其意义来自符号之间的对立关系,它把思想与事物的外部对立扬弃为符号的内部联想关系.“联想”不是意识的能动联结,而是在社会—语言形式平面上实现的“差异性的相似性”.“符号”的理论概念作为语言学的科学基础,具有重大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语言符号任意性及象似性的再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不同角度及层次重新审视语言符号的属性,得出的新结论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都是语言符号的属性,只不过是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语言符号的属性而已;就语言的单个符号而言, 任意性仍是语言符号的第一原则;但在复合词和派生词及语言组合关系及句法关系上,语言符号具有高度象似性。象似性与任意性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4.
西方的“image”和“意象”概念并不对等,其内涵处于语象与意象之间.在语象中,语言的中介不可抛,而意象必须“得意忘言”.作为符号的意象与语象,与语言符号处于跨层关系之中,两者区分源自符号化对象的质的差别,语象形成于语言的再度符号化,分为实体语象和转义语象,意象则形成于事物或情境在语言作用下的符号化过程.这既是西方诗与中国古典诗在成诗方法与诗歌美学上的差异,也是中国现代诗与古典诗的重要分野标志.中国古典意象理论中就已蕴含语象与意象之别,因受限于传统语言观,未能发展出语象理论.  相似文献   

5.
任意性是语言的一种静态形式,并不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的任意性是个不科学的命题.象似性是一个哲学课题.其理论基础是体验哲学,强调认知与语言对经验的依赖性,语言结构和意义与客观世界具有映射关系.语言与身体经验的不可分离性决定了语言天生就具有象似性,它是语言的原发机制.  相似文献   

6.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理据性和象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是现代各种语言学流派的基础,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学说则是其理论体系的基础。语言符号是否具有任意性一直是语言学者争论不休的话题.近年来出现了因为语言符号同时存在象似性而对任意性原则提出质疑甚至排斥的趋势。从语言符号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入手,认为语言符号既是任意的也是有理据的,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推动语言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如今的视网膜与大众传媒时代,随着精英艺术向大众艺术的转向,当代艺术已成为符号运作的场域.本文主要从符号学角度出发,结合符号学美学、艺术心理学、传播学及现象学等跨学科知识,探讨艺术符号与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关系,对当代艺术的符号化的成因和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和梳理,对艺术的符号化特征进行归纳,对当代艺术符号化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对艺术家如何正确认识符号和运用符号、寻找自己的绘画语言并形成独立的艺术面貌进行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语言界十分关注“语言与现实、形式与意义之间是否存在理据性,即语言的能指与所指之间是象似的还是任意的”这一话题,并存在争议。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看到语言现象的多样性,承认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又有象似性,两者共存于语言符号的统一体中。本文通过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社会性、依存性和开放性基本特质的分析,对词语的基本特性及其任意性和象似性关系的特征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如今的视网膜与大众传媒时代,随着精英艺术向大众艺术的转向,当代艺术已成为符号运作的场域.本文主要从符号学角度出发,结合符号学美学、艺术心理学、传播学及现象学等跨学科知识,探讨艺术符号与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关系,对当代艺术的符号化的成因和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和梳理,对艺术的符号化特征进行归纳,对当代艺术符号化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对艺术家如何正确认识符号和运用符号、寻找自己的绘画语言并形成独立的艺术面貌进行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周易世界符号化和数字化的成就和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符号化和数字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象征,中国古代比西方更早进行世界符号化数字化的探索,这就是易经及其后发展起来的象数易学。它对中国古代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天文历法、音乐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6世纪以后,中国在这方面的努力开始落后于西方,从外在的原因来看是由于以伽利略为代表的寻找自然现象间的数学关系的研究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内在的原因说来,是周易世界符号化数字化的理论存在一些不足:如重符号关系不重数量关系,其符号系统不利于表述思想和对实用性的过分追求等。  相似文献   

11.
有关语言的任意性与象似性,一直有很多相关的讨论。本文从语言的符号性和系统性角度讨论了语言的任意性,并从认知角度对语言象似性做了解释,进而论证了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笔者认为讨论任意性和象似性应注意讨论的前提,同时指出象似性的研究也应注意其适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后结构主义的语言学,在结构主义的影响下,从语言符号的关系属性出发,引入“differance”概念来对语言结构和语义进行解析。在某种语言符号系统中语言符号的意义根据对“延异”的意义来阅读,而不是根据所指的客观事物或意义来解读。后结构主义对本语义的解读处于一个两难境地,然而其建立在该理论基础上的反权威思想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语言哲学和语言学史的视角,回顾古代中国、古希腊的"唯名论"和"唯实论"争论的核心问题,通过对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皮尔斯的象似性观点以及洪堡特的理据论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可以看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象似性和理据性之间是辩证统一关系,但任意性是第一性的,在其共同作用下,支配着语言系统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必须超越局限,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理解语言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在鲍德里亚看来,消费社会中物的功能走向了零度化,符号形式取得了至上的统治地位。在消费世界中,一切物品都以符号化形式存在着,就连“美丽”也不例外,人们对“美丽”的追求被化约为一种符号运演的过程。“美丽”的符号化折射了一种深层的社会逻辑,反映了消费社会中“符号价值”的确立过程,体现了消费的意识形态功能,掩藏着深层的拜物教逻辑。  相似文献   

15.
社会语言学是布迪厄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一种“语言交换的经济”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可供交换的经济资本;语言交换有一定的市场与调节规则;语言交换是言说者运用策略与技巧的言语行为;语言关系总是符号权力的关系。因而,语言是符号暴力。这种社会语言学是一种符号权力的社会学,体现了布迪厄一贯主张并建构的“统一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索绪尔的两个版本《普通语言学教程》所作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索绪尔关于语言的本质、语言符号任意性原理和语言符号系统的要素、价值理论,分析讨论了徐通锵先生关于“字”与“语素”及“两种编码机制”的观点,并提出和论证了“语素本位”原理。  相似文献   

17.
论货币符号化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进 《江汉论坛》2002,23(8):30-32
现代市场经济越来越呈现符号化的特征,而货币符号则是符号经济中的永恒主题。作为价值尺度,货币是人类经济生活中最早的价值符号,它开创了经济生活中观念化思维的先河。作为交易媒介与储藏手段,货币形态的符号化则是一个渐进的复杂的演化过程。首先,它是一个在社会交易和流通体系中自发地演化过程;其次,它是一个制度深化的过程;另外,它也是一个技术激化的过程。这种符号化过程对经济的影响既具有正向作用又具有负向作用。□胡进(荆州师范学院经济系荆州434104)  相似文献   

18.
符号进入教育是一种必然。然而,随着符号脱离其意义和形式化的泛滥,使教育陷入了一种符号化的困顿。其根源在于教育中人的生命缺失。因此,必须在生命视野中寻求教育符号化的超越路径。  相似文献   

19.
语言学界多年来一直讨论的焦点问题是,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还是理据的?从历时的角度、从人类语言的普遍性的角度入手分析,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是语言符号的两种同等重要的基本原理,它们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在语言系统中互动分布,共同构筑了人类语言。  相似文献   

20.
探讨汉字与拼音文字的差异应在文与言的关系中进行.从文言关系角度出发,汉字与拼音文字在三个方面存在差异:在文字与语言互动的过程中,汉字与拼音文字对应语言分节点不同;从文字与语言的连接方式看,汉字与拼音文字存在理据性与任意性的差异;从“道”与“器”的关系来看,汉字重“器”更重“道”,而拼音文字重“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