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文献的记载,结合学者们的相关研究,可以推断高句丽亡国时高句丽族的总人口达100多万,约占其国内总人口数的1/3左右。这100余万人的流向大致有四:其一,被迁徙至中原内地。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唐高宗总章元年,唐朝三次迁徙高句丽人入内地,总计约34.5万人;其二,入居朝鲜半岛的新罗地区,自乾封元年始至高句丽灭国前后,因主动投顺、战争掳获等原因,总计约有19万人入居朝鲜半岛南部地区;其三,投入突厥和族中,据保守估计,自高句丽灭国,高句丽首领及民众投入突厥者至少10万人,投向以及后来的渤海国者亦不少于15万人;其四,流入日本,高句丽亡国后,流入日本者不到2000人。此外,隋唐以来,高句丽国军队因战争原因战殁人数亦绝不少于20万人。这样,在高句丽故地之高句丽人就仅存万余,以后星散播迁,高氏君长遂无传。  相似文献   

2.
高句丽族的族源是比较复杂的,既有来自蒙古草原东部的貊人、夫余人,也有东北古 老的居民秽人、句丽人、真番人,还有来自中原的汉人。在简句丽政权统治下,上述民族进行长期 的民族融合,而后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并被贯以其政权的称呼,被称为高句丽人。  相似文献   

3.
土族族称辩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每一个民族都有特定的称呼,叫做族称。一个民族的族称一旦形成,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很少换来更去,也无此必要。一个民族的族称同这个民族的历史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讲,族称就是这个民族的历史见证。因此,我们研究土族的族称,对解释土族的族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各种文献资料,调查报告,以及近几年来发表的有关  相似文献   

4.
对于渤海与高句丽的相互关系,中外学者观点分歧很大。根据中外史书的记载,渤海的建国者与渤海国的统治民族为粟末,属于肃慎族系,而高句丽则属于秽貊族系。渤海族与高句丽族属不同。同时,渤海族在生产方式上亦与高句丽不同,前者以农为主,兼营家畜饲养、渔猎,后者则农业与渔猎并重。这进一步导致二者在饮食、服饰、居室与城池建造、婚丧、习俗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并无沿袭之处。这些再次证明渤海国并非高句丽的继承国。  相似文献   

5.
~~“高句丽”非族名考@宫玉海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族称<MONGGOL>考芒·牧林蒙古人是从什么时候起采用了<monggol>(蒙古)这个族称的?该族称的起源从何而来?其词源结构是怎么形成的?它的词义又作何解释?它最初读者是什么样?后来又发生了哪些演变?凡此种种,学者们的回答不一。诸家在分析<...  相似文献   

7.
高句丽族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句丽的族源是多元的 ,其最早的源头应是青铜时代的高夷 ,而高夷既不是秽 ,也不是貊。作为以秽人为主源的夫余人以及青铜时代延续下来的貊人残部 (小水貊、“貊国”遗裔、梁貊 )也是高句丽早期的重要族源 ,但最早演变为高句丽族的应是分布于今富尔江流域的古高夷人。至于汉族 ,自高句丽开始形成时就是其来源之一 ,在高句丽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越来越多的汉人融入到了高句丽族之中 ,从而汉族成为高句丽的最大族源。此外 ,融入高句丽的还有沃沮、肃慎 (挹娄 )、鲜卑、契丹、百济、新罗等族。值得强调的是 ,高句丽族的形成同古朝鲜并无多少联系 ;无论是箕氏朝鲜还是卫氏朝鲜 ,在地域上同高夷以及后来的高句丽五部皆不相重合 ,古朝鲜的先人良夷在青铜时代同高夷和貊人存在的空间皆无相同之处 ,而当高句丽族形成之时 ,卫氏朝鲜已为汉武帝所灭 ,古朝鲜族大都融入汉族之中。  相似文献   

8.
结合《三国志》所载的宫与伯固的记述 ,和《三国史记》等其它史书的记载进行比较分析 ,认为太祖王宫是遂成之父 ,而不是遂成之兄 ;太祖王之称 ,不是起因于新王朝的建立 ,而是表明高句丽内新王系的开始  相似文献   

9.
塔吉克族族称及其早期文化何星亮由于史料缺乏,学术界对中国塔吉克族早期历史和文化状况未作深入的探讨。本文从民族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出发,对塔吉克族族称及其早期制度文化和信仰文化作一探析,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就教于学术界。一、塔吉克族族称“塔吉克”是塔吉克...  相似文献   

10.
高句丽民族是汉唐时期活跃在东亚地区的一支重要民族,在其社会中存在一个特殊的“游人”群体,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包括狩猎业、畜牧业、渔猎业及采集业.“人”与“游人”共同承担国家的租税,两者缴纳租税的内容与数量不同,“人”每人每年纳谷五石、布五匹,“游人”十人每三年纳细布一匹.租税面向整个社会群体征收,根据土地多寡划分为三个等级.高句丽租税的制定充分结合了其自然环境,是因地制宜的体现,反映了高句丽人灵活的经济思想.通过对高句丽“游人”的解读对分析高句丽社会群体构成、社会发展模式以及经济结构提供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史记索隐》为《史记》三家注之一,后世多以其成就在其他两家之上,然其作者司马贞的生平一直是学界的一桩悬案。通过探寻新的文献支持,钩稽考索,考证出司马贞出生于唐高宗显庆六年与咸亨二年之间(660—671年),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年为国子博士,开元七年(719年)为弘文馆学士,开元八年(721年)出任润州别驾,不久后辞世。《史记索隐》成书应在开元之初,不晚于开元八年。  相似文献   

12.
去年十二月十五日,《光明日报》《史学》专栏发表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室吴应寿同志的来稿摘编《也谈赤壁在何处》。吴应寿同志认为:赤壁之战的战线长,赤壁与乌林之间的距离应该是很远;孙刘联军兵力弱,只能远离曹军在夏口、大小军山一带设防,不可能隔江相峙。吴应寿同志根据《水经注》记载,认为赤壁古战场在武昌西南的赤矶山。我想根据这些提出的问题答复如次:  相似文献   

13.
哈尼族原始族称、族源及其迁徙活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哈尼族的父子连名谱系、口传史和语音等多方面研究,阐析了几个问题:①哈尼族的族称源于原始的图腾崇拜,产生于盛行图腾崇拜的母系氏族社会。②哈尼族先民是生活于青藏高原的古羌部落族群,否定了“土著说”、“东来说”和“二元文化融合说”。③哈尼族的发展史是一部频繁、艰辛跋涉的迁徙史,故没有长期稳定的故土,无法形成统一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  相似文献   

14.
猃狁、鬼方的族属及其与周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族是在戎狄之间发展起来的,周族的兴衰与戎狄有着密切的关系。戎狄是先秦时期中原华夏族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混称。先秦文献对戎狄族类的记载纷纭繁杂,其族别至今仍扑朔迷离。曩昔王国维曾把商周间“西自汧、陇,环中国西北,东及太行常山之间”的鬼方、犬戎、(犭严)狁等都视为后世的匈奴族,但对其族属却未加区别。近年沈长云同志又提出(犭严)狁是白狄,鬼方是赤狄,姜氏之戎是羌族的观点,这对于戎狄族属的研究,无疑是前进了一步。但是,他认为(犭严)狁与战国、秦汉的匈奴是同一族系,鬼方赤狄与突厥属于同种,却仍有商榷之处。所以本文拟在探讨(犭严)狁、鬼方族属的基础上,兼论周族与北方戎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自50年代初,达斡尔人的民族成分被最后确定后,做为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成员,它的族称——达斡尔也就统一地被使用开来。达斡尔族自形成至今,曾有过繁多的称呼,数量居多的是本民族的自称,也有一些是他称。有的称呼与地名相关,有的与族源有关,有的则与经济生产有密切的联系。还有极少数含有民族歧视的蔑称。分析和研究这些称呼的由来与意  相似文献   

16.
明代建昌“渔人”族属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所谓“渔人”实际是指明代环邛海而居的南诏移徙的建昌“白蛮”后裔中以捕鱼为生的人。他们主要集中在今天的邛海沿岸“大小渔村”和“张摆村”等地,并以何、段、杨、李、张等大姓为代表。明人范守已将其单独作为一种民族载于《九夷考》是不足取的。“渔人”虽以何氏等大姓为代表,但凡不以捕鱼为业者,均应排斥在外。  相似文献   

17.
黎族族源族称探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族的族源和族称,历来备受人们关注,学术界存在各种探讨意见,本文对此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关于达斡尔族族称与族源问题欧南·乌珠尔最近翻阅了诸如《对达斡尔族称及族源问题的看法》、《达斡尔族族源研究的新途径》、《达斡尔族源于契丹的论证》等文章,觉得自己也应该谈谈这方面的问题。于是,写了本文,以表拙见。不是之处,敬待专家们赐予指正。一、达斡尔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全面分析<三国志>之东夷传中关于"下户"的记载,论证"下户"是泛指作为东夷各族社会生产主要承担者的社会基层居民,进而得出<三国志>所载的高句丽之"下户"是指被称之为"民"或"百姓"的高句丽五部社会的基本成员以及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其性质为自耕农或佃农组成的自由民,而不是奴隶.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记载摩诃衍和洪辩的敦煌文献的梳理研究,基本上弄清了摩诃衍离开吐蕃的真正原因,是为了平息在敦煌日益高涨的反抗吐蕃统治的民族压迫斗争。与此同时,剃度洪辩为瓶巾弟子,不但考辨出了洪辩即吴和尚,而且还得出了洪辩的具体生卒年代,并介绍了其翻译汉藏佛教经典的成就,认为他为沟通汉藏文化交流,促进汉藏民族团结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